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 第87章 长受国民之优礼(5)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5

    大殿之中,袁世凯、张謇相对而坐,手里各执一份计划书。殿角燃起的炭火,膝上盖的厚毯,无一不显露出砭骨的寒气。

    “《改革全国盐政计划书》?”袁世凯定睛看着张謇,眼睛眨了眨,“唔,季直你说说看。”

    “两淮盐务之弊,由来已久。诸如丁籍制度、缉私制度、引岸制度、定价制度,不可不改。但若进行改革,不唯两淮须改,全国的盐政都须进行整改。”张謇言简意赅,先提出旧盐法之弊。

    这年冬初,张謇入京向袁世凯商议改革盐法。这算是分内之事。

    辛亥革命之际,张謇被推举为江苏两淮盐政总理。民国刚刚成立之时,他被孙中山任命为实业总长之时,仍兼任了江苏两淮盐政总理一职。其后,张謇与孙中山意见不合,辞去实业总长一职,但盐政一事仍在他管辖范围内。

    说起盐政,张謇之所以肯担此职,实是因天下苦盐政久矣,他不得不花时间费工夫去思考对策。

    当初,张謇在创办通海垦牧公司之时,所遇的阻碍之一便是不合时宜的盐政。

    张謇随后对此提出了改革主张——就场征税。顾名思义,这是说,在原盐出场地征税,以利于实现源泉控制。

    张謇为此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可惜他呼声虽大,但却撼动不了盐法体系,难以实现。现如今,民国政府外债高筑,搅得袁世凯头大如斗,他便想从盐税下手,为他解决这一难题。

    一日之间,袁世凯发出数次电报,催促张謇北上,议定改革盐政之事。

    对于渴盼改革的张謇来说,这自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但他仍然担心自己的主张有纰漏,或是难以为总统所接受,便约好了浙江盐务改革家景本白,先到上海去商议一番。

    一番商讨下来,竟然花去了三小时时间,但张謇却觉得获益匪浅。过去,他坚持“就场征税”的主张,长达十余年,但遭遇改革阻力的现实,却不得不让他反思,改革是否操之过急,过渡政策是否有必要。

    是的,很有必要。景本白所力倡的“就场官专卖”之法,就是一个很好的过渡。这个办法,在当前并不偏向于自由贸易,但待到场产整理已毕,盐户已发展成大大小小的团体组织后,盐政之改革,便可顺利过渡为就场征税、自由贸易。

    张、景商讨之后,景本白起草《改革全国盐政计划书》。旋后,张謇将这封《改革全国盐政计划书》带往京师。【注1】

    袁世凯盼着张謇过来,几乎可用“望穿秋水”来形容,但当他听张謇说起,盐政改革须遍及全国时,眼睛却瞪直了,分明是心存疑虑。

    近日来,炭火燃得旺盛,空气干燥,眼睛免不了有几分干涩。袁世凯又忍不住眨眨眼,问:“全国?”

    张謇笃定道:“全国。”

    “这……不妥吧。步子走得太大了。”

    “总统请听老夫慢慢道来。”张謇指了指《计划书》,“其中虽已详述,但老夫一一说来,可能会讲得更清楚一些。”

    “好。”

    “旧中国盐法之坏,盐政之弊,已达极致,不可不改。究其原因,还在于行政、法规过于严苛而不合时宜,令灶民饱受其害。殊不知,国计之大利在盐,盐生利,利生枭,枭生害,害进则利退而国计穷。国之大害,正在于那些唯利是图的盐枭。这些年来,私枭遍及全国,危害甚巨,是以若要改革盐政,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改革。”

    袁世凯点点头:“你说得对。钱都落到私枭的腰包里了,百姓赚不到钱,政府也收不了税,是该治治了。那么,该如何改革呢?按你以前所说的‘就场征税’?这个法子是你想出来的么?”

    打开《计划书》,那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袁世凯不觉皱皱眉。

    张謇知他会有这般反应,遂道:“先不忙着看。”

    待袁世凯正襟危坐,张謇才续道:“‘就场征税’之法并非老夫的自创,上溯其源,还在中唐时期的刘晏。”

    “哦,我知道他,唐朝的理财家,”袁世凯竖起大拇指,“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

    “对,正是此人。有宋以来,及至当今之世,亦有大儒硕彦主张此法。譬如明人李雯、顾炎武,前朝的包世臣、郑祖琛等人。”

    说到“前朝”之时,袁世凯的唇边逸出一抹鄙笑,暗道:大清总算亡了,到底还是亡在老子手中。那些想弄死我的权贵,又是什么货色……

    张謇的陈说打断了袁世凯旁逸斜出的思绪:“起初,老夫以因循前人之法,认为‘就场征税,任其所之’之法,可以堵塞私漏之处,增加财政收入,实则,此法还是峻急了些。”

    顿了顿,张謇又怕袁世凯误会,补充道:“我是说,‘就场征税’的主张,是盐政改革的终点,但这其中还需一个过渡阶段。早年,老夫在《卫国恤民化枭弭盗均宜变盐法议》一文中,提出要以市场供需的变化来平衡盐价,要给予制盐个体户以足够的报酬等主张。这些主张,并没有任何更易之处。”

    “先生请讲。”

    “只是,老夫坚持主张十余年,始终未能成功,还是因为‘峻急’二字。眼下,唯有景本白‘就场官专卖’一法,方能解燃眉之急,通畅改革之途。”

    “愿闻其详。”

    “就场官专卖’即是国家专卖制。其核心为民制、官收、商运。其中又以‘民制’为要。盐户自产自制,国家向盐户直接收盐,不容商人插手向盐户收买。食盐皆转售于国家也。之前的场商产业悉归国有。”

    “全部都归为国有?”袁世凯为之咋舌。

    “对。譬如卤池、盐池、盐滩、盐井、盐灶……”

    “那……‘商运’的意思是,政府给登记在册的商人发特许证,商人们在产地官局购入,再行销于小商贩?”

    “正是如此。”

    袁世凯捋须凝思片刻,笑道:“我以为可行,但此事还须再议,不可……用你的话来说,不可‘峻急’。”

    张謇忖了忖,也笑道:“言之有理,不可峻急,不可峻急。”

    ——————————————————————————————————————————

    【注1】《计划书》由张、景二人共同携往北京,在小说中,笔者只集中于笔墨于张謇,没让景本白出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