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 第90章 淮河北去炊烟少(6)(7)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6

    岁末将至,院中腊肉的香气,荡漾在门庭之上,随着风一阵一阵送来。

    室内燃着一炉子精炭,抵御不时吹来的寒气。邵夫人把水杯递给张?,问:“四弟刚刚交代了什么事?”

    “他说,要办一个大有晋盐垦公司。”

    “快岁末了,你们还不歇歇?”邵夫人笑问,“春节他回来吗?”

    “这个农业总长可不好当,一摊子杂务,没准不回来了。”张?放下水杯,“那就,有事哥哥服其劳罢。”

    “那你跟我说说,盐垦公司要怎么办?我看看,帮不帮得上忙。”

    说到这个话题,张?便来了精神,一口气说了一大通。

    “办这个公司,也是计划已久的。一则,前几年,四弟便发现范公堤之外,滩地增多,近堤之田,卤气渐淡,灶民艰于生计,盐业也日甚一日地衰颓下去。这闲田一多,麻烦就出来了,乡民私垦严重,要是不管,政府征不到赋税,要是发禁令,这些滩地就全都荒废了。”

    言及此,张?轻叹一声,意甚惋惜,又续道:“夫人,你也知道,大生盈利之后不久,我们就办起了通海垦牧公司。一晃眼十年过去了,还算是有些收获。四弟就想啊,既能成功垦牧,如何又不能以此荒荡废灶,为兴垦试点呢?”

    邵夫人陡然想起一事,道:“之前你们拟过一个有关蓄草的章程,是不是就是为了这个?”

    “正是如此。你说的是《拟开垦通分司九场蓄草余地章程》。我们先让农户们清丈各场堤外蓄草的闲田,开垦的没开垦的都要算进去。不仅要算,还要算得宽一点。如此这般,才能分清有主之田,无主之田。”

    “有主如何?无主又如何?”

    “有主者,缴费登记;无主者,则鼓励报买登记。”

    “这个办法不错呀,”邵夫人由衷赞道,“于盐务无无一丝损害,农户们也依旧能得到垦荒之利。”

    “垦牧、盐垦,一则为……”张?颔首,正说得起劲,突见邵夫人以手抚胸,眉头皱了皱。

    “怎么了,夫人?”张?忙扶住她。

    “方才觉得心口似被针扎了。”见张?紧张起来,邵夫人又道,“无事的,只那么一下。”

    虽说无事,张?还是把邵夫人带去看了一回医生,嘱她少操劳家事,才去忙那盐垦之事。

    按照规划,在石港以东、吕四以西、遥望港以南、范公堤以北的大片荒滩,将用以建设这个大有晋盐垦公司。其面积约为六十余万余方里,可被划为十二个垦区。

    在起始阶段,张謇的得意门生江导岷,与张?一起发起集资。这倒是江导岷的分内之职。就在张謇就任农林总长之前,他设立了通如海泰盐垦总管理处,由自己担任总理,江导岷则担任处长,主持与所有围垦工程有关的事项。

    7

    这一头,张?、江导岷主持盐垦事业,颇见声色;那一厢,张謇却为民国国务尤其是创办水利工程学校费尽周折。

    先是解决经费问题。多次申请财政拨款无效,张謇不得不拿出另一套方案。

    这套方案,在他与孙支厦通电之后便已琢磨出来,张謇还向南京方面打了电话,但对方并未立刻答应下来。张謇这才向政府申请拨款。

    眼下,拿上要过春节了,经费仍然没有着落,也难怪张謇心里着急,不得不再跟南京协商。这一次,张謇提出更为折中的办法。

    南京暂时借出位于鼓楼一带的江苏省咨议局的房屋,作为水利工程学校的临时校舍。而启动资金,则由国家来承担。先拨付应急资金二万元。与此同时,江苏、浙江、山东、河北这四省须均摊大约三万元的年用度,直至中央财政好转后。此四省所输入的学生,可享受免费读书、优先安排工作等优惠。

    这套办法提出之后,南京那边点了头,四省当局虑及学生可享受的优厚待遇,也先后表示认可。如此一来,张謇的呈文终于获批,水利工程学校的建设总算有了一点眉目。

    就在张謇准备休假之际,忽然接到转移办公地点的通知。作为水利总裁,他将搬到修缮一新的水利局去办事。张謇之前对其原址不甚在意,直到搬去水利局的那日,从废墟中找到绣工科的牌匾,才蓦地敲了敲秃秃的脑门,想起一个人来。

    沈寿。

    沈寿本在绣工科担任总教习,其夫余觉担任绣工科总理,但因辛亥革命之故,绣工科便停办了。

    那么,沈寿她人呢?

    张謇不禁有些汗颜,他曾与沈寿言谈甚欢,并含蓄地发出邀约之意,但在最近的几百个日夜里,竟未想起绣工科停办,便意味着沈寿失业。

    念及此,张謇赶忙四下打听,这才得知沈寿夫妻已在前不久迁居天津,办了一所“自立女红传习所”,具体地址在天津植物园内。

    张謇再也坐不住了,急忙发出几封书信,寄给余冰臣,信上说,他愿聘请二人到通州去传绣。换句话说,便是希望能在通州安家。

    通州之于天津,在这之前本不可相提并论,但张謇深信,他已经在对以唐家闸为代表的通海地区进行全面建设,其潜力也不可估量。

    果然,余冰臣接到几封书信之后,就与张謇取得了联系,答应先去通州看一看。

    这年春节,张謇忙于国事,并未回通州。接待余冰臣之事,一概由三哥张?负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余冰臣刚到通州,便被濠河之畔的繁荣景象震住了。再到唐家闸走了走,见那码头人流如织,既有那热火朝天之气,又有宜居宜业之象,不禁生出了流连之意。

    隔日,余冰臣便向妻子沈寿去了信,催促她早日关停传习所,来通州任教。因担心沈寿不肯,余冰臣又发了好几封信。但令人意外的是,沈寿的回信却并未提及迁居之事。

    张謇、余冰臣都颇觉意外,不知天津那里是否发生了变故。

    余冰臣一着急,恨不得立刻飞奔回去,张謇却安抚了他一番,把他安置在盐政长尉教练所,让他先当一个语文教员,耐心等待沈寿的回应。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