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开始两天,他采取了促销手段。王莹提出买一送一。就是买一包香干,送一块钱白豆腐。一包香干三块钱,半斤重。顾客买回去,经济适用。李放没有采纳。
他采取的是——送,把那白豆腐送出去,让顾客免费品尝。香干和油豆腐,就是买半斤送半斤,价格和机器做的豆制品一样。他不卖高价格。
但是都是限量促销,目的就是让大家去尝尝他们的豆制品味道和口感是不是纯手工的。以此来打开销售市场。
大家都高兴的排队领豆腐。听连锁店的村民向大家宣传,这是不是纯手工做的,大家买回去吃就清楚了。而他们有不少的市民,一眼就看出,铁铺乡的豆腐是纯手工做的。有这么好的免费品尝的机会,他们都高兴呢。
其他的市民看不出,就抱着领回去尝尝就知道是不是纯手工制作的。
而大家在免费领白豆腐时,还有不少的市民以不贪小便宜的心思,买了香干、油豆腐回去尝。
两天过后,李放就改变促销方法。白豆腐买一送一,不再免费送。香干、油豆腐打八折。连续搞了三天第二轮促销,不到中午时分,几个连锁店的豆制品就所剩无几。
这时候,另外两个门店已经装修好了,李放立即安排了人员马上开业。依然按照第一轮的促销方式进行促销。
那豆制品加工厂的豆腐渣,就送到养猪场喂猪。那些猪吃着豆腐渣掺和的猪料,确实比吃着豆粉掺和的猪料欢畅多了。一个多星期后,那猪长势就很明显。
李放就感叹,这大豆改变喂猪的方法,即买豆制品赚了钱,又喂猪赚了钱。真是一个开发潜力的好方法呢。
到了农历三月底了,这一批猪都养了四五个月了。李达二仔细的看了一下,说这到底是科学养猪啊,长得就是原始的养猪要快得多啊。大的长到两百多斤了,小的都有一百五十多斤了。大的还过十来天,就可以开始出栏了呢。这是每批猪里,都有那么一些长得特别快的尖子货。往往都是比其他的猪长得快,壮大的快,出栏就快。这些猪也就是在吃食物的时候,抢得比较厉害的,往往是把其他的猪给挤在一边,挤得其他的猪是喔喔叫。它们是自己吃饱了,才会走开,让那些猪吃。一个栏里有这样的两三头猪,其他的猪也就只有受它们欺负的份。挤挤不赢它们比自己壮大的身子,抢又抢不赢比它们快的动作。
不过,饲养员还都会把猪喂饱。不会让没有抢到猪料的猪饿着。
可是就是奇怪,这些猪同样吃饱了,就是没有那些会抢食的猪长的快。就像好斗的猪那基因特别的强势一样呢。
不过,这些猪,而已可以陆陆续续的跟着出栏。最小的猪仔也就在六个月满顺利出栏了。
这时候,猪肉价格涨了好些,李放根据这一千五百头猪算了一下收入。按照土猪肉价,二十元一斤,采取一下促销手段,一头猪在240斤出栏,就可以卖到四千元以上。
这一批猪,就可以达到六百万的收入。除了买大豆、碎米和前期的舒畅,还有猪仔的成本,李放算了一下,是一百万多一点。那么多出的五百来万,就是纯利润和大家用劳动赚的成本的钱。也就是赚的钱了。
这等于是把大家从信用社贷款的本钱给赚回来了。而那两百多头母猪,制服的一百万元钱,就是确确实实的赚回来的了。作为资本积累着。
李放就还是考虑到棉花窝的选址,得请方卓教授来看看。另外,他觉得酒厂也可以开始上项目了,这个就交给山葵叔去办。告诉他,就是按照三七开的比例和街上村一起投资。自己这方投资三成,街上村投资七成。街上村的投资,由他去找信用社为街上村的村民贷款。然后,地就由街上村出,列入到股份中去做土地投资。
他这么计划,就是不能让其他村的项目,把自己村的资金都给拖住。还有就是他这计划,是在以点带面的向全乡开始发展的步履。就是通过自己的创业来带动大家,让大家一起来投入,集聚大家的资金,分散风险。
王山葵听了后,觉得自己村该多占一些股份,多投一些钱。不然,酒厂生意好了,自己看着心里不舒服。
李放就告诉他,别贪心。这以后还要跟其他村合作的。自己村就是起一个带头作用,和每一个村合作,都只占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五,那算起来,是多少收入。而且是拉动了全乡的发展。同时也能让其他村在发展中快速的脱贫致富。不能让自己一个村成为暴富村庄。那样就失去了他回乡创业的意义了。再说,自己村子也不能把步子迈的太快,也不可能迈得太快。
王山葵这才说,那就看街上村会不会同意了?李放就全权交给王山葵办,他马上接方卓教授来。
方卓教授接到了李放的电话后,很高兴的约定了两天后来一趟。
李放把自己办酒厂的想法告诉了王山葵,王山葵听了,很高兴的答应了。李放就忙开车赶到省环保学院去接方卓教授。让王莹又跟着,是知道她很羡慕那些大学生呢,带她又去看看那高等学府。感受那里的学习氛围。
他计划在公司第一批猪都出栏后,送王莹到农业学院去读书。都那种学校专门为企业办的特殊班。主要是让他们能学到高等的知识。
李放见到了方卓教授时,方卓首先就问:“你那招聘老师的情况怎么样?有多少人去应聘了?”
李放听了一惊道:“您也知道了啊。我那广告只是在我们山南晚报刊登的呢。您看了。”
方卓教授笑道:“我没有看到。但是,我听说了。你们一个村委会,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向社会招聘小学老师,这就是一大新闻了。我当然听到了这新闻。怎么样,有多少人去应聘了?”
“别提了,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去应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李放苦笑着说。
“不知道啊。那我提醒你,如果是你看到了这则广告,你会怎么想?”方卓教授笑道。
“我,是我的话,我,嗨我就是想回乡创业,是不可能去应聘的啊。可是,我那是针对有志向去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才啊。”李放忙说。
“我知道,我的意思是要你从一个有志从事教育事业的方面去想。你是怎么看那则启事的。”方卓教授笑道。
“我,嗨,方教授,您就别跟我打哑谜了。那启事是我发的,我是从我的角度想的。一时没法换位思考。”李放笑道。
“我后来看了你那一侧启事,从你现在说的情况看,与我估计的还是差不多。”方卓笑道。
“方教授,您是怎么估计的啊?”王莹笑着问。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