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海归之梦 > 第167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转眼间到了农历十一月中旬,自繁场产的土猪崽,都长得膘肥体壮。最大的有二百四十多斤,最少的有两百来斤。这是喂了南瓜的作用,还有豆腐渣、酒糟、红薯,都是让猪长得快,长得状的。加上天气冷,猪活动少,长肉快的原因。

    李放就开始把这些土猪投放市场了。自繁场的两百一十多头母猪,第一胎一起产了三千二百头猪仔,成活率在98%,选了近三百头母猪,待出栏的有两千九百多头。

    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六十头新母猪。也产下了七百二十多头猪仔,放到了光洋村的养猪场养着。买的母猪,有八十多头产下了第二胎猪仔,有一千二百六十多只,已经出笼,放到光洋村养猪场去喂养了。光洋村的养猪场,刚好塞满了。

    唐家发在村里建养猪场,想自己独自养猪赚钱,没有得到乡政府的同意。他找了县里的一个副县长,跟王新河打招呼。王新河告诉那副县长,唐家发按照李放的方式,就可以办。要不然,就是在破坏县里的重大项目。别说在他本村,就是在铁铺乡其他村里去搞养猪场,都不行。

    那副县长听了后,就不再做声。明白李放的发展计划,不能被唐家发给破坏的。要不然,他都吃不了兜着走。他给王新河打招呼,也就是应付了唐家发,是多年的朋友,自己不好说的,这就让王新河的话回复了。

    唐家发就鼓动了大塘村的村民去找乡政府闹,闹了两次。李放听到后,就跟王新河商量,还是让唐家发先在大塘村办养猪场。反正现在他也不能向大塘村发展,就是其他村子,都不像光洋村那么明智。这才让唐家发把养猪场建起来了,也让他顺带的把村里的那条路修成了水泥路。

    那是唐家新坚持的,要唐家发先把路修好,修成水泥路,才给他地办养猪场。

    唐家发当即答应了,并马上修路。他投资办养猪场,是感觉到现在房产的价格听说会涨,却还没有多大动静。想加大投入,开发房地产,却是有些困难。不像大的房产开发商公司,想拿地,想贷款都很容易。他就只好拿出一笔钱来投资办养猪场,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

    只是,李放要岳山成特别的留意了唐家发的养猪场,发现那家伙,偷偷的给土猪为饲料。并不想按照李放的方法来养猪,觉得那样饲养的时间长,利润低。毕竟他付给村民的钱,是真金白银,是自己的成本。让村民赚了猪料钱,喂养的猪,没有饲料那么的快,自己就是多付出了成本费。他就想打这原生态的概念,来用现代养猪的方式养猪。那土猪吃了饲料,确实比原生态的喂养方式长得快。

    李放只是了解情况,并没有去理会。也要岳山成不要对外说,免得闹出节外生枝的状况。他只要办好自己的养猪场就行了。

    如他料定的,第二批土猪肉一投放市场,销售量又恢复到了以前的火爆场面。省城的第一批六家连锁店和山南市各个连锁店都排起了长队。那火爆的土猪肉生意,把手工豆制品和原生态鱼、土鸡、土鸡蛋的生意都带动了。使连锁店的产品,供不应求。

    铜匠土猪肉,就是卖了两个月,便关张了。有细心的消费者寻到了他们的养猪场,呆了一阵子,发现他们并不是按照原生态的方法喂养,用工业饲料加上种植的菜喂养的。把图片和看到的情况发到网上,使伴着铁铺土猪肉连锁店开的五家铜匠土猪肉专卖店都立即门庭冷落,生意萧条,很快就把门面转让,不再跟着铁铺土猪肉抢市场。

    同时,那些细心的消费者也暗中的去调查了铁铺农业公司的土猪养殖,发现真的是原生态的喂养。把那些图片发到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把那用敌敌畏发酵的酒糟喂猪的谣言都很快给消除了。

    这时,王山葵他们建议在山南市再开一些专卖店。李放却没有同意,还是往省城发展,还有江市可以发展了。山南市的市场就那么大。每天一个专卖店陪送三头土猪肉,有六七百斤。按照专卖店附近的消费者,不可能每天都能消耗那么多,有一半是离专卖店远的地方的顾客买走的。看起来有顾客没有买到土猪肉。那也是一种假象,就是他们当天没买到,第二天或过两天,还是会买到的。

    李放考虑到,要是再到其他地方去扩展连锁店,就把那些顾客的量都占据了。也就会出现饱和的状况。那自己就会投入的多,收入反而会减少。

    唯一的就是按照原计划在市中心建一个陪送总店,在给各饭店酒楼陪送订购的土猪肉时,给赶来买的顾客配备一些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还有,他明白,任何一个产品,经营长久了,都会被消费者逐渐的放手的,就会减少了销售量。那就按照目前的量投放市场,将来消费者这种思维回到平和状态,也不会影响了自己的销售。而自己要发展的是其他地方。主要就是省城。一个省城的市场,可以赛过五个山南市的市场。但是,目前在省城,也是计划开二十家连锁店。

    要不然,在一个地方发展的太多了,将来就会出现关停一部分门店的情况。

    之前他没有这个想法,在经历了那场风波,导致了土猪肉的销售走入过一段低谷后,李放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

    李放的发展计划,是即不能盲目扩张,也不能太保守。

    随后,他开始在其他村扩建养猪场,先按照每个村扩建一个。不急于上马两个。让每一个村入股的村民,先尝到甜头。也让他们逐步的增加收入。

    便选定了最偏远,在铁铺乡最东边的山角村建一个土猪繁殖场。按照五百头的规模建立。

    对于建繁殖场,山角村的村民当即答应了。他们知道,不管那连锁店生意好不好,都影响不到他们养母猪。反正生养的猪仔,都被公司给喂养了,公司算钱给他们就是了。

    这个村,是全乡最贫穷的一个村。有一百七十九户人家。除了少许出去打工赚了钱的,有将近百分之八十的人家,都还处在贫穷线中。

    李放考虑这里偏远,还是山区,办养猪场是不妥,没法大量种植猪料。办繁殖场可以。种植五百多头种猪的猪料,还是可以做到的。那年产猪仔的收入,可以达到两百来万。每家每户增收一万块钱不算多,也无法尽快达到脱贫致富的程度。那么就开展村村联合的方式,将靠近山角村的河湾村和大碗村连城一片。共同发展养猪场,养猪场的收入共同享受。

    然后,在考虑在山角村发展山羊的养殖来增收,由这三个村共同受益。也可以用山羊来丰富连锁店的产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