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其实完全是李世民想多了,这个仆人完全是在为长孙缘考虑,现下已经是年末,正是她们这些妯娌之间、宗室亲戚之间商量祭祖等大事的时候,现下虽说长孙缘有了身孕,但是如果去了晚了的话,估计被那些长舌妇人一阵念叨一定是免不了的,总归是对长孙缘有影响。所以,这老奴才着急。
话说,这长孙缘平日里还是很得下人欢心的。为人没有什么架子,虽说不上平易近人,但是也没有亏待了大家。在长孙缘房里当差的,都很喜欢长孙缘,只要不多嘴,不多做作,很多好事长孙缘其实都会想着大家伙儿,甚至很多时候都会估计大家的感受。
这边李世民正好没事,就扶着长孙缘出去了。长孙缘有孕在身,虽说肚子还没有显出来,但是这孕吐的毛病都快折腾死长孙缘了。没有怀孕的人定是不能理解。(嘻嘻,小作也不理解······)
门外的么么看见二人出来,忙迎了上去,告诉长孙缘族里的婶婶姨姨、奶奶婆婆都来了,正在宗祠里等着人,让长孙缘赶紧去。长孙缘匆匆赶到,在门口遇见了宇文晴,二人相视一笑,一起进去了。
本来李世民是要陪着的,但是么么说这种事男人不便参合,就不让李世民去。李世民也不为难人,让长孙缘自己小心,随后又去忙他自己的事情了。虽然长孙缘很有眼见,但是也没有猜出李世民这是天天忙着什么。
长孙缘、宇文晴二人来的算是晚的了,好在还有那么几个人也是同一时间到达的,也就没有成为靶子。长孙缘可不想关系还没有弄好,倒是把关系给弄的紧张兮兮的,这样对自己一方太过不利。
也是本着这样的想法,长孙缘这才紧赶慢赶的赶过来,否则,就以长孙缘那傲娇的性格,根本就不会搀和这些事情。太过麻烦、太过繁琐。好在会议的时间进行的不长,否则长孙缘就想撞墙了。
而也幸好开会的内容主要是围着春节,过新年的话题进行,出去祭祖那一块儿繁琐的繁文缛节以外,长孙缘倒是都听得挺认真的。
首先扫尘,在腊月二十三四就要进行。当然,长孙缘怀孕休养中,很自然的就错过了。当然,即使她人好好地,这样的重活也轮不到她的身上。就算干活,也是分配任务,指使别人干活的分。
正所谓“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而这贴春联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环节。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不过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长孙缘不知道会不会有族里的老人写对联?不过贴窗花和倒福是肯定会有的。
窗花与“福”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长孙缘来着隋末不过半年的时间,虽说有从书上了解到相关的风土人情、乡野习俗,但是毕竟不如亲自过一遍来的清楚。这边上头“德高望重”的老人说着任务,长孙缘也在底下吸收着新知识。
忽然间,长孙缘听到自己和郑初静的名字,居然是把这挂年画的任务交给自己二人了,主要原因竟然是自己和郑初静出身名门,是书香门第,这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竟是想要自己二人画上两幅精心杰作,好在祭祖的时候用。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
长孙缘不知道人家是在故意为难自己,心有戚戚的应了声是,考虑自己该怎么完成任务,这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是长孙原身,可不是长孙缘,长孙缘会弹琴还是自己想学的,这画画,不知各位看官还记得否,长孙缘只会素描。这国画,可是拿毛笔的细致活,长孙缘觉得头大。
不过长孙缘庆幸还有郑初静和自己一起gan这件事,否则光凭自己一个人肯定是以失败收场。长孙缘心里想:这自己怀着身孕,不便作画,就可以把这件事完全推给郑初静做。到时候,只要经常帮忙就可。这上色的活计,只要能拿毛笔就成,更何况长孙缘写的一手好字。
接下来就是采买的事情了。这可是一件肥差,当中的回扣,简直比半年的饷银还要多。所以,很快就有几个八婆出来争抢,但是没有想到,最后这样的好事居然落到了宇文晴的手里。长孙缘不得不叹一句:是你的,终究是你的;是你的,终究不是你的。是你的,别人抢也抢不走;不是你的,你要也要不来。
需要采买的东西主要是爆竹和年货。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所以这爆竹是少不得的,尤其是大户人家,户门越大,买的越多,放的也越多。当然,最重要的、最繁琐的,只能是办年货。传统的家庭过年前要购买大量的“年货”,春联,福字,新衣服,过年期间的食品(过年市场多不开门)。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山西地方有个特别的年货:刷子和筷子每年必买,谐音‘快发’之意。
长孙缘知道接下来还要守岁,只不过只有一个晚上,熬一下就过去了。反正她现在是孕妇,白天睡得多,晚上晚睡一点也没什么。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长孙缘坚持要守岁的原因,是因为这天夜里,长孙缘知道会有很多事情发生,早早休息,还不如坚持着,等折腾完了,再休息也不迟。
接下来的几天长孙缘已经做好累的够呛的心里准备。这拜年,投贺年卡很重要。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当然,目前最重要的是要与郑初静先打好关系,长孙缘自己还没有学的画画的精髓,现在是有求于人,不得不相帮,不得不“相亲相爱”。长孙缘和郑初静一样,都和族里宗亲不太熟,所以很自然的商量着办。
这厢郑初静还没开口,长孙缘就先说了,“大嫂,我近来胎息不稳,万俟伤让我多加休息。只是这老祖宗又将年画的事情交给你我二人,弟媳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当说,不当说?”
长孙缘此话一出,郑初静就明白了长孙缘压根没有询问自己意见的意思。只好淡淡的说,“说罢。”长孙缘心里暗笑:小样儿,就你还想和我斗~“可不可以大嫂打底稿,弟媳我来上色?”郑初静心里莫名不悦,这小丫头片子的,想得倒美,轻松的很啊~。不过长孙缘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在,郑初静拿她暂时也没辙,只好从了长孙缘的“淫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