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长孙缘也明白李渊是故意给自己摆脸色,所以也不和老人家计较。所以长孙缘接着自己的话头说了下去,“父亲,我知道您明白我想要说什么,我也不多废话,浪费您的时间。”
此刻李渊才变了脸色,果然,太聪明的女人就是会误事,果然留之不得。李渊从来没有像此时此刻这般确定自己该去做一件事,也没有先此时此刻一般后悔去做一件事,这算是处在了事情的两极,别扭的不得了。
不过长孙缘是不会随随便便就爆粗口的,毕竟批评别人是一项技术活。不要让批评成为负面力量。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批评如果反复进行,就会失去激励的作用。有的人在批评他人时,总以为自己占了理,批评个没完没了。其实这是低下的批评方法。有经验的人在批评他人时,总是“见好就收”,适可而止。
批评别人时,每次只提及一点或两点,切勿“万箭齐发”,让人难以招架。批评的问题大多会使对方难堪,批评的话更不宜反反复复,一经点明,对方已经听明白并表示考虑或有诚意接受,就不必再说下去了。
如果只图“嘴巴快活”,说个没完,势必适得其反。要想一个人对一次已知的过失引起注意,一次批评也就足够了。批评两次完全没有必要,要是再有第三次,那就成了唠叨了。总是把别人过去的过失拿出来唠叨个没完,对对方是一个很沉重的心理压力,对你自己来说也是愚不可及的。这样会加深对方与你的对立情绪。所以要记住:你所批评的他人的过失一旦得到纠正和解决,就永远把它忘掉。批评他人时,切忌用讽刺、挖苦对方的言辞,比如“就你了不起”“你不就是……”等,因为这是一种轻视他人的态度,也是缺乏修养、没有沟通风度的表现。有经验的沟通者,在批评他人时,会采用上述各种技巧提出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但不会用讽刺、挖苦的言词和粗话等其他有辱对方人格的方式。
借别人的口说出来人们最怕自己的意见被反对,所以当你有不同意见时,一定要巧妙地道出,不要让对方感到丢了面子,或感到你想与他辩论等。有不同意见时,可以借别人的口说出来。如:“我们领导认为这件事不该这么做。”在对方刚谈出自己的观点时,不要马上表示反对,要等对方说完以后,等你表态时,再发表意见。可以先讲理由,再讲结果。这样使对方先有个心理准备,而且他先明白了原因、理由,自然也就明白你有不同意见了,也好接受。
所以,长孙缘从来不会把自己腹诽别人的话在有人的时候说出来,当然,这种事情,只要不是个傻子,就会明白的。
此刻,长孙缘需要的是和李渊好好谈谈,毕竟除了说别人的缺点是项技术活,这与人商谈,也是件技术活,尤其长孙缘此刻要谈判的对象,是李渊这个长孙缘避之如洪水猛兽的老狐狸。
谈判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竞争型谈判、合作型谈判和双赢谈判。大部分谈判都属于竞争型谈判。如果不竞争或者竞争能力不强,就会被淘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型谈判。竞争型谈判的技巧旨在削弱对方评估谈判实力的信心。因此,谈判者对谈判对手的最初方案作出明显的反应是极为重要的,即不管谈判者对对方提出的方案如何满意,都必须明确表示反对这一方案,声明它完全不合适,使谈判对手相信,他的方案是完全令人讨厌的,不能接受的。
尽管谈判中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但谈判双方还是存在合作与交流的。谈判双方不是你死我活,你争我抢,而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果对方的报价有利于当事人,当事人又希望同对方保持良好的业务关系或迅速结束谈判,作出合作型反应则是恰当的。合作型反应一般是赞许性的。承认和欣赏对方实事求是地对待谈判的态度,但还必须强调进一步谈判的必要性。这种有必要进一步谈判的事先表示,可以降低对方认为自己低估了案情从而转入防御的可能性。
最让人满意的是“双赢”谈判,“双赢”谈判是把谈判当作一个合作的过程,能和对手像伙伴一样,共同去找到满足双方需要的方案,使费用更合理,风险更小。“双赢”谈判强调的是:通过谈判,不仅是要找到最好的方法去满足双方的需要,而是要解决责任和任务的分配,如成本、风险和利润的分配。“双赢”谈判的结果是:你赢了,但我也没有输。从倡导和发展趋势的角度说,“双赢”谈判无疑是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双赢”谈判却有着诸多障碍。
而此刻,“双赢”谈判就是长孙缘需要同李渊做的谈判。“父亲,只要你肯帮助世民,让其好好发展,我可以代表世民,答应你任何条件。”
谈判行为是一项很复杂的人类交际行为,它伴随着谈判者的言语互动、行为互动和心理互动等多方面的、多维度的错综交往。谈判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看成是人类众多游戏中的一种,一种既严肃而又充满智趣的游戏行为。参与者在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中,各自寻找那个不知会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出现的谈判结果。由于谈判行为本身所具有的利己性、复杂性,加之游戏能允许的手段性,谈判者又很可能以假身份掩护自己、迷惑对手,取得胜利,这就使得本来就很复杂的谈判行为变得更加真真假假,真假相参,难以识别。
李渊对于长孙缘开出的条件不见得全部信任,长孙缘说的话有几分重量,李渊也得从心里头掂量掂量,否则到时候吃亏的是自己,要知道自己的几个儿子可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就连李秀宁这个女儿也是不比男子差劲。
谈判行为是一个寻求互相合作的过程。根据马斯洛和尼尔伦伯格的需要理论,谈判目标是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它是建立在满足较低层次的其它需要的前提下,才得以实现。
但是言多必失,一旦失口你还迫于维护面子,只得拱手相送。所以在谈判中我们应提高警惕,不能被表面的虚情假意迷惑而损害自己的利益。长孙缘和李渊都不是愣头青,不会白痴的跟小白似的。
但是谈判是富有竞争性的合作。虽然不是对弈,也不是战争,不是你死我活,你输我赢,但是谈判也决不是找朋友,推心置腹。谈判虽然是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但双方皆赢的利益结果很难对等。在这种双方赢的游戏中,就允许双方施展谋略,寻获更多利益。这是规则。在谈判对策中声东击西,示假隐真也常是谈判者惯用的技巧。中国历史上战国期间“烛之武退秦师”的谈判谋略就是一例。战国时,郑国弱小,秦晋两大国联军围郑。郑文公派烛之武和秦穆公谈判。烛之武见了秦穆公说:“我虽为郑国大夫,却是为秦国利益而来。”秦穆公听后冷笑,不予相信。接着,烛之武剖析:“秦晋联合围郑,郑国已知必亡,然郑在晋东,秦在晋西,相距千里,中间隔着晋国,如果郑亡,秦能隔晋管辖郑地吗?郑只会落于晋人之手。秦晋毗邻,国力相当,一旦郑被晋所吞,晋国的力量便超过秦国。晋强则秦弱,为替别国兼并土地而削弱自己,恐非智者所为。如今,晋国增兵略地,称霸诸侯,何尝把秦国放在眼里,一旦郑亡,便会向西犯秦。”秦穆公听后连连点头称是,请烛之武坐下交谈。烛之武继续剖析:“如果蒙贵王恩惠,郑得以继续存在,以后若秦在东面有事,郑国将作为‘东道主’负责招待过路的秦国使者和军队,并提供行李给养。”秦穆公听后非常高兴,遂和烛之武签订盟约。烛之武之所以能瓦解了秦晋联军,是因为他根据秦、晋两国势均力敌,互有威胁,且互有猜忌的局势。在谈判中,烛之武假言郑已知自己要灭亡了,因而将要灭亡的国家对什么都已无所谓,使秦穆公造成错觉,以为烛之武真是“为秦国的利益而来”。然后逐层剖析、陈述秦晋联军对秦的利益影响,表面上处处为秦国着想,隐藏了实则为郑国解燃眉之急。示假隐真的谈判策略重点在假象要逼真,自己的真正目的要隐得深而巧妙,不被觉察,否则会弄巧成拙。
李渊不会蠢到如此,所以不给长孙缘下套已经很对的起他了。“什么都答应?好。首先,你得死;其次,我必须当皇帝,自然死;最后,不得污蔑我。”李渊指的什么,长孙缘很明白。
抛出真钩,巧设陷阱。谈判是一种双方信息的交流、竞争。谁能够更多的掌握对手的谈判信息谁就能在谈判中占据主动,所以无论是政治谈判还是商务谈判,获取、搜集、识别对手的信息已经是一项重要的谈判工作。因此,相对应地要求谈判各方也都很重视对自己的有关谈判信息采取严加保密措施。然而我们对信息的保密性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时时、处处、不分有无效用地“死守”情报。相反,应当灵活地“将计就计”地活用情报。适当的“泄密”就是一种巧用情报的谈判策略。具体来说,“泄密”也有抛出真钩——泄漏真实情报和巧设陷阱——泄漏假情报两种。手段不同,目的一致。在谈判中还有一些人利用对手迫切了解自己情报的心理,“将计就计”有意地把一些事先准备好的假情报,放在对方容易看到或听到的地方。
李渊已经向长孙缘抛出了真钩,长孙缘如何不上钩,只是,怎么上钩,又是另一回事。“我不能死,但是我可以离开李世民,在起兵之后就离开,不再见面。第二条嘛,这个是理所应当的。最后污蔑你,我米有那个兴趣,不会故意抹黑你。再者,我会李世民不会再见了,如何说与他听?”
“好,如你所言,还有事吗?”李渊这是下逐客令了。长孙缘也确实没有什么事了,便迅速离去,回到自己的房间,等待事情的继续发展。说不见面,可是我没有说不书信啊~李渊,你还是老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