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自赵构在临安建都以来,大宋王朝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生养息,如今国力,军力,经济,文化,商业等都得到了极大的繁荣。俗话说;饱暖思**,饥寒起盗心。如今好不容易大宋战士有了安定太平的时候,民间热闹的过节,京城大举选“花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且当今的圣上赵构其实也是继承了赵家的风流风雅,在朝廷政权稳定了之后,也开始了天子的享受生活。
比如现在的宫廷教坊。以前东京汴梁的宣徽院下属的教坊最高峰的时期有乐工四百六十人,如今临安朝廷的教坊经过恢复,亦有乐官都管,部头,色长二十多人,教坊里的内人琵琶、阮咸、箜篌、筝等乐器弹家四五十人,筚篥部、大鼓部、杖鼓部、拍板部、笛色、琵琶色、筝色、方响色、笙色、舞旋色、歌板色、杂剧色、参军色十三部,总人数达四百余人,规模已经丝毫不亚于前朝。
太常寺少卿领乐正,带领部头各部乐工已经准备就绪。大词人孙道绚,教坊大家呼延禅,西夏蕃学教授赏羽原,大理高僧段名德以及各部官员等也在后面就座。
殿前左班、殿前右班、内殿直班、三班班直竖立两排,后面金枪班、银枪班、弓箭班等卫士殿后值守。
太常寺少卿宣布“花魁”表演正是开始;教坊钧容直乐部前引,驾后诸班直马队作乐。
第一个上场的是蒙古的乌力吉巴雅尔。一身鲜艳、光亮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各色套花贴边;头上插着长长的羽毛,额头上还有这蒙古人特有的图腾花纹,健美的长腿下穿着长筒皮靴靴,整个人英气散发,有着草原女子一样的阳光气质。
乌力吉巴雅尔表演的是“博”舞。“博”,是萨满教中的巫师,蒙古人则自称为博。这种独特的舞蹈开场就不凡,随着鼓乐的奏响,乌力吉巴雅尔快速旋转,腰扎的九个圆形铜镜在身体的转动之下,映射的阳光耀眼夺目。
行博过程中要做出颤腿、扭腰、旋转、跳跃等动作,节奏明快,舞步轻捷,踏歌顿足、连臂而舞。场间顿时响起了掌声。赵构也是微微低头,不错,蒙古女子健美阳光,热烈奔放,与中原女子的婉约内秀截然不同,也是别有一番风韵。
第二个上场的辽国的萧芳芳,契丹整个民族都能歌善舞,萧芳芳表演的是宫廷宴乐舞。
宫廷宴乐舞,是经后晋传入辽的唐代宫廷“燕乐”、“坐、立部伎”的部分乐舞和“大曲”的某些舞段,辽称大乐。大乐多在元旦举行宴会盛典时使用,同时还要演奏“曲破”。“曲破”也源于唐,是唐“大曲”中快节奏舞蹈。
辽宫廷宴会上的舞蹈,礼仪隆重,大宴群臣和来使必有乐舞,辽帝还让回鹘、敦煌二使臣跳本地舞蹈。如接待高丽、西夏使者,则演出完整的节目,演出形式一如宋朝,有教坊致语、口号、赞,节目结束,竹竿子念“相将好去”,这是辽宋乐舞交流的结果,辽皇帝出行巡视的宴会上也有歌舞。
这里还有个故事;辽天庆二年(1112年),天祚帝耶律延禧到东北混同江,在头鱼酒筵上,各族酋长依次歌舞,只有女真族酋长阿骨打不舞,天祚帝一气之下,几乎把他杀掉(《辽史·乐志》)。宋《画墁录》中说:“契丹待南使,乐列三百人,舞者更无回旋,上下顿挫,伸缩手足而已。”
只见萧芳芳头戴翠风大冠,冠有绥缨,垂覆于领,风皆浮,配带璎珞,手执长带,随着宫廷府乐随风起舞。活泼、欢快,气氛热烈。从这支舞蹈来看,说明了辽国对如今大宋的善意并体现出了好感。
赵构是大家,当然对辽国女子宫廷宴乐舞极其适合在皇宫这样的场合表演,也对舞蹈所表现的意思极为满意。
第三个上场的是金国完颜晴,完颜晴出场时赵构特意多打量了一眼。这个完颜晴据说是金国的公主,据皇城司的秘密调查,完颜晴的公主身份确认无疑。她是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的女儿,女真名叫完颜常在。在金国,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皇族也是如此。
完颜吴乞买对他的几个儿子完颜宗磐,完颜宗固,完颜宗顺,完颜宗伟,完颜宗英等都封了王,而对完颜常在却没有任何封祀。据说吴乞买对这个女儿也非常喜爱,把自己身边两名武功最好的侍卫也派给完颜常在,随时守护在完颜晴的身边。
不过这次进宫表演,普达和路屈这两个侍卫就无法进入,此时只好在皇城外干瞪眼守候着。这两个二货却不知道,他们的身后皇城司的一干众人也在他俩后面紧紧的监视着。女真国的两个高手进入临安,当然会被皇城司密切关注和监视。
完颜晴表演的是鸟舞。完颜晴崇尚宋朝文化,来到大宋后多着汉人女子的服饰。不过这次是代表金国而来,所以穿戴的是女真传统服饰。上身白色的团衫、直领、左衽,下穿紫色裙,裙上绣金枝花纹。辫发盘髻,耳垂珠玉。这次伴奏的只有四种乐器;鼓、笛,节,铜镜。
鼓,笛可能大家还知道,节,铜镜是什么东东?
节,女真人将生活用具簸箕,作为打击乐用于歌舞伴奏,使其成为独特的乐器。后来传承沿用。民间使用柳条编制,演奏时左手执节,右手拇指食指两根竹箸,以打、拨、划出高低快慢不同节奏的音响。这种乐器不仅民间使用,后来宫廷也用竹子编制节,为歌舞伴奏。
铜镜原是一种生活用品,女真人把它用于歌舞表演之中。演出时,有五六个女子站在舞台旁边,一手拿一块铜镜,忽高忽低地晃动,铜镜的光泽闪烁,营造出热烈气氛和舞台效果,后逐渐发展为敲击发声的打击乐。
这两种乐器是完颜晴特意命人从金国带来参加表演的。其实还有一种乐器这次完颜晴也命人从金国带过了过来,就是鹿狍哨。鹿狍哨用桦皮制作,长只有1.5公分,左右两个很细的开口,含在口中发出音响,是一种狩猎时诱捕狍、鹿的仿声器具,后来用于歌舞伴奏。
只不过大宋的教坊里的乐工不会使用这种比较原始的演奏工具,所以只好战士放弃不用。
在鼓、笛,节,铜镜等乐器的伴奏下,完颜晴迎风而起,人则随歌、鼓之节而舞。身段婀娜多姿,风姿卓卓,别有一番韵味。赵构看的也是赏心悦目,点头不止。
第四个上场的是吐蕃部落的撒贝宁娜,她表演的是古格宣舞。
“宣”舞最早起源于古老的象雄王朝,传承到古格王朝时得到了持续发展,称作“古格宣舞”。象雄王国是吐蕃之前在西藏高原雄霸一方的部落国家。地域辽阔且位于交通要道的古象雄,是根据藏文“象雄”两字的译音写成的汉字,堪称“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驿站”。
“宣”是象雄语,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最早使用的名字是“玄”舞,“玄”有着更加深奥的玄妙寓意,“宣”是汉语翻译时的音译,“玄”、“宣、“鲜”都有人用过,都表示歌舞之意。
撒贝宁娜穿着传统的藏族服饰,头发梳辫成数十根细辫,下接咖啡色丝线,直坠至脚踝。腰带上挂一银钩,戴着绿松耳石串。
在琵琶、笛子、唢呐、哔旺、扎年、长鼓,以及高低达玛皮鼓等多种乐器的伴奏下,只见撒贝宁娜唱、跳相结合,服饰精美华贵,歌曲动听悠扬,舞姿端庄轻盈。
整个舞蹈高贵典雅、步态稳健、曼妙优雅中蕴涵着庄严的欢快,展现了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和独特魅力。表演完后也是获得了不少掌声。
第五个上场的是西夏的也和。等到也和上场时,原本轻松愉悦表情的赵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因为他想到了自己的妹妹赵夕。
为了对抗屡次侵犯大宋的金国,赵构登基之后为了宋朝的安危,联好西夏,对抗金国。所以才不得不忍心将公主赵夕联姻西夏亡国。
赵夕远嫁西夏已经数年了,为了两国的交好,赵夕一个年幼的女孩不远千里,从中原温暖如初的江南水乡到遥远偏僻且是寒冷干燥的西夏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这次也和带了赵夕最近的消息。赵夕虽然年幼,但是和李无涯等人生活数年,懂得民间的疾苦,深明大理,且赵夕天生丽质,教养极佳,懂得为两国委婉求全,所以深得西夏王国上下的喜爱,目前过的还算可以。
但是西夏那种干冷极寒之地,一个小女孩背负着两国交好的使命,要在那样复杂困苦的环境下坚持下来,是怎样的艰难!
可是弱国无外交啊!想到这里,赵构心头一阵悸痛,无奈而又遗憾的摇了摇头。
这时表演开始了,也和表演的是西夏伎乐舞。
西夏信奉原始的巫教,厮是专职的巫,驱鬼治病。乐器有鼓、琵琶、箜篌。西夏的宫廷里有番汉乐人院的专门机构,西夏毅宗谅祚曾派使臣向北宋要伶官、工匠,并要求买化妆品和戏剧服装。
所以西夏的舞蹈也有汉人传授过去的经验。也和斜披绸带,下着长裙短裤,戴冠饰,手臂有璎珞、臂钏、手腕戴着手镯饰品。在牛头埙、凤首长笛、箫,等乐器的伴奏下,手持莲蕊,飘带飘动,满堂生风,翩然若仙。
貌若仙子的羌女也和优雅委婉的舞步,轻盈曼妙的舞姿,恍若天籁之音的西夏古乐,色彩缤纷的服装配饰,悠扬婉转如泣如诉,铿锵有力震撼人心。也和表演的《西夏伎乐舞》庄重大气,极有亲和力,深得在场中人好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