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江山如画之女将传奇 > 第119章 摄政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一场巨变,对百姓来说,如同听闻了一场传说中的大戏,戏台上的戏子婉转低回的唱着这一出破宫城,茶楼里的说书先生高亢激昂的说着当今皇上如何英明神武从天而降,诛杀了数万天策军,踏平巍峨的皇宫,尸体堆满幽明湖,血水流入护城河,染遍昭月十万心。

    历史总是记住胜利者,荣耀可以掩盖一切黑暗。

    瑾离坐在宽大空寂的御书房里,呆呆看着远处的湖面,柳条摇曳,春天来了,断桥上吹来一阵清泠的风,他打了个冷颤,身后的权公公慌忙上去关上门。

    瑾离回过神来,收敛住脸上的迷茫,想起景仁告诉他的:帝王者,首当其冲便是喜怒不形于色,唯深沉能震慑人心。

    他铺开面前的明黄圣旨,权公公上前跪在书案前,小心翼翼的磨墨。

    这个孩子身上,有一种沉静而巍峨的气质,据说他不过十一岁,乌黑的眼瞳却仿佛藏着凤山上寒冷沉厚的冰,千年万古不化,偶尔看谁一眼,冻得人发抖。

    瑾离提起笔,心里想着容夙早上念给他的字句,一笔一划写了下来,权公公不过看了两行,便大惊失色的转过头不敢再看。

    瑾离慢慢写好,字迹苍劲,一笔一划圆润厚重,景仁说了,帝王者,敛锐藏锋。

    他默不作声的写好两份圣旨,慢慢卷起第一份递给权公公:“去晋王府宣旨吧。”

    权公公抖着嗓音跪了下去双手举过头顶:“是。”

    瑾离看着他擦着额际的汗珠,小心翼翼的拖着圣旨迈着小碎步穿过断桥,他语声淡淡,神态也并不狰狞,权公公为何就吓成这样?

    大殿里只剩两侧站着的侍卫和外殿里恭敬垂着头的宫女,这些宫女都是新入宫的,听闻新皇残暴嗜杀,却不想竟是个十一岁的孩子,只是血腥可怖的传闻还是吓得她们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连多看一眼也不敢,只盼望他不要杀心顿起,要了她们的命。

    瑾离呆呆看着面前的第二份圣旨。

    景仁哥哥走了,十三少爷也要走了,青弦哥哥也要走了,他们都要走了,留他一人在这偌大空寂的宫城里,面对着幽明湖里挤也挤不下的冤魂。

    他不害怕死人,也不在乎冤魂索命,从景仁哥哥离去的那一天,他就不再害怕死亡,他只是怕还没做完景仁想做的事就死了,那他该多伤心多遗憾?

    皇城惊变的第三日傍晚,权公公身后跟着十数名太监和侍卫,穿过苍梧街,匆匆走到晋王府,他再不似往日飞扬跋扈,鼻尖上冒着细密的汗珠,进了门便轻声道:“晋王殿下何在?请出来接旨!”

    侍卫面面相觑,帝都遭逢巨变,人心惶惶,这新帝的第一道圣旨,居然就下给凤家唯一未受牵连的晋王殿下,定是凶多吉少。

    侍卫匆匆进了内院禀报墨棋,墨棋脸色一沉,慌忙跑向后院。

    殿下这两日时常坐在后院湖畔凉亭中煮茶,一坐便是一整天,也不知在思量些什么,这一会儿远远望去,果然又在不停拨弄红泥小炉中的炭火,远远便飘来一阵茶香。

    “爷,宫里来圣旨了,宣您接旨。”

    晋王手一顿,细心的将火炉上的茶壶取下,拍拍手朝着花厅走去。

    权公公看到他,眼里竟是沉沉的敬畏,晋王蹙眉,理理衣摆跪了下去。

    这一道圣旨如青天白日的霹雳闪电一般震的众人回不了神,惊得满朝文武面面相觑,不知新皇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圣旨大意是:新皇年幼,不能独理政事,封晋王为摄政王,太和殿龙椅右侧设听政台,摄政王早朝参政,辅佐新皇总理朝政。

    权公公颤抖着声音宣读完毕圣旨,静静看着跪在地上的晋王。

    晋王低着头良久,没有人敢开口,穿堂的风从青石街道上穿过,带起飞花一片,他如同玉雕,跪在地上思索良久。

    权公公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珠,晋王终于将双手举过头顶:“臣,接旨。”

    权公公松了口气,若是晋王接了这道圣旨,便意味着他承认了新皇九鼎之位,如此一来,也便可堵了朝中大臣悠悠众口,若是有晋王坐镇,这风云诡谲的朝堂上,也让人安心许多。

    这一日便慢悠悠的过去了,第二日一早,朝阳初升,大臣们陆续穿过幽明湖前往太和殿,幽明湖里,湖水清澈,湖岸上的柳条发出新绿的嫩芽,枝条柔软垂在水面,湖水清澈见底,柳大人看了一眼湖面,那天尸横遍野的景象历历在目,他打了个寒颤,慌忙别过头。

    巍峨宫城门口,一辆马车停了下来,墨棋上前掀开帘子,群臣侧目,昨日一纸圣旨,晋王一跃成为摄政王,昭月数百年历史上,唯有在大楚建国时有过一位摄政王,因先皇早早驾崩,新皇即位时仅6岁,皇后迫于群臣死谏,不得已封先皇亲弟弟为摄政王,此后所发生的事,也让大楚四百年江山,再不敢封摄政王。

    先皇亲弟弟既成了摄政王,自然可以干政,随着权势日益壮大,皇上年幼不能服众,摄政王一人独大只手遮天,已然凌驾于皇帝之上,终于在皇帝八岁时,废帝自立,铸就了大楚史上第一令人不齿之事。

    有此前车之鉴,昨日圣旨一下,帝都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群臣心照不宣,看晋王的眼神也满含深意。

    晋王慢慢下了马车,龙骧卫恭敬的让开一道,他一身玄色长袍,白色金玉缎带束腰,金冠束发,面容俊美,一贯的沉静无波,在太监引导下,一路入了宫,慢慢走向太和殿。

    早朝一开始,权公公印着晋王在殿上龙椅右侧的软榻上坐下,不一会儿,瑾离身着龙袍走了出来,他走到晋王面前,恭敬的行了弟子礼,才走向龙椅。

    底下的大臣面面相觑,面色惊异,晋王细细打量这十一岁的少年,他此前从未觉细思过是什么样的人,纳兰倾月能够放心让他坐在这皇位上,也许,他只不过是个傀儡,可是从瑾离方才进来到现在,每一个表情和姿态,都让他觉得,这绝不是市井中十一岁的孩子,他姓楚,他仿佛天生就该坐在这个位置上。

    瑾离面色沉静,朝着权公公点点头,权公公恭敬的打开手中明黄的圣旨,尖利的声音穿过空旷巍峨的皇城,回荡在帝都上空。

    着大理寺彻查十三年前邺城纳兰氏和沈家一案,另尽快查明玉王爷之死,即刻查办,不得有误。

    这一日早朝,顾尚书照旧神色凝重的上奏了银川战事一事,到了最后,瑾离面无表情的道:“此时朕已有良策,众位爱卿不必心急。”

    群臣讷讷的看看一旁春风和煦一般的晋王,也只得作罢。

    退了朝,晋王出了宫,马车缓缓驶向百里街口。

    山不来就他,只有他去找山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