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 第182章 大明开疆拓土的结果,筛选人才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循着朱雄英手指的方向。

    一个地名映入了朱元璋和朱标的眼帘:

    海津镇!

    这个地方现在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

    但是在后世却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叫做天津。

    因朱棣从此地渡过大运河南下而得名。

    并在之后的几百年间,一直叫这个名字。

    朱标看到这个地名之后。

    眉头不由得一皱。

    因为这里地处大明的最北疆。

    并且在一个海湾里面。

    不远处便是大明的藩属国李氏朝鲜。

    雄英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做市舶司的地点。

    再说了,市舶司也不仅仅只有贸易往来的职能。

    还有接待番邦使节朝贡的职责。

    以往李氏朝鲜朝贡大明。

    走的都是顺流而下到达泉州从那里上岸。

    或者直接从陆路经北平一路南下到金陵的路线。

    海津这里说近不近,说远不远的。

    着实算不上一个好地方。

    但是朱标知道自己的儿子绝对不会无的放矢。

    所以将目光看向了整张地图。

    不看不要紧。

    一看之下,朱标的呼吸顿时就粗重了起来。

    如果仅仅只是将目光局限于大明一地的话。

    这个地方确实不算什么好地方。

    但是要把目光看向整张地图的话。

    这个位置就十分重要了!

    朱元璋的面色更是凝重。

    自己早就已经决定把北平当做朱棣的封地。

    等再过两年就要就藩北平。

    作为大明的藩篱,屏护北疆。

    但是随着大明国力的上升。

    朱元璋已经不再局限于让自己的儿子们当大明藩篱了。

    想要以这些地方作为跳板,征讨四方。

    之所以没有这么做。

    是因为消耗实在是太大的了。

    如果从金陵往北平运粮的话。

    运过去一斤,路上就要消耗掉几十斤甚至更多的粮食。

    那些民夫和拉粮车的牲畜也是要吃东西的。

    所以自己才会在积蓄了大量国力的情况下。

    让徐达和蓝玉带兵征讨北元余孽。

    但是随着海上倭寇的清剿和海运的逐步开通。

    如果把诸多市舶司中的一个,开在这个地方的话。

    然后用船运粮到这里,再转到北平。

    会节省下来很大的一笔开支。

    “大明想要开疆拓土,威震四夷。”

    “这个地方绝对不能忽略。”

    “如今辽东都司新附。”

    “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北元余孽盘踞在辽东以北的地方。”

    “屡屡袭扰辽东都司。”

    “朝廷想要平定这里,则必然要出兵。”

    “若是从陆上出兵,靡费良多。”

    “征讨北元余孽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朝廷战果虽然辉煌,但几乎也掏空了这几年的家底。”

    朱雄英嘴里的辽东都司,就是后来的努尔干都司往东接壤李氏朝鲜的那部分。

    这个地方之所以会早早的投降大明,是因为之前的辽阳屏障刘溢是汉人。

    投降后却要受到蒙古人的袭扰。

    朝廷对此也是颇为头疼。

    而朱雄英所谓的掏空大明家底也不是一句空话。

    当时北元余孽袭扰大明边疆的时候。

    正是江南水患刚刚解决的时候。

    当时大明缺的是粮食,不是钱。

    大量的粮食都投入到江南赈灾去了。

    徐达和蓝玉之所以能够顺利的出征,是朱元璋不惜代价从占城等地连续不断的运粮才做到的。

    “若是有了这个地方,作为港口的话。”

    “朝廷就能够直接从海上运粮运兵。”

    “路程至少能够缩短一半。”

    “并且路上的花费也要比陆路少上很多。”

    “这一进一出,可不是个小数目!”

    朱雄英的话,让朱元璋和朱标连连点头。

    “若是将整个辽东、海西还有蒙古全都算计大明的版图的话。”

    “皇爷爷,父王,请看。”

    朱雄英的手在海津的地方画了一个圈。

    这个圈子囊括了整个蒙古和辽东半岛。

    甚至连东瀛都包括在内。

    “只要朝廷能够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军事重镇。”

    “能够辐射的范围则有千里之广。”

    “无论是向东,还是向西。”

    “都能够做到最快速度的出兵。”

    之所以没有说向南向北。

    是因为向南已经是大明的领土。

    而向北的那些蒙古余孽。

    也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

    在朱雄英的指点下。

    朱元璋和朱标都明白了。

    这小子的目标是西边的帖木儿帝国还有东北方向的东瀛。

    如果这么看下来的话。

    这里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兵力集散地。

    朱元璋和朱标顿时就激动了起来。

    开疆拓土本就是在自己的计划当中。

    但是为什么在打完北元余孽之后。

    朝廷没有继续征讨瓦剌和帖木儿帝国。

    就是因为这样做的话,会把战线拉的太长。

    这对于农耕王朝来说。

    绝对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所以在灭了北元余孽之后。

    朱元璋立刻就让徐达和蓝玉回师。

    可当初要是在海津有这么个重地的话。

    徐达和蓝玉根本不需要回师。

    只需要朝廷通过海运将粮食运到北平。

    然后由北平转运到二人的手里。

    就能够支撑接下来的战事。

    不过对于这件事,朱元璋和朱标也没有什么遗憾。

    因为当初徐达和蓝玉出征的时候。

    沿海还有倭寇不停袭扰。

    真要是这么做的话,反而会有不测之祸。

    不过现在既然朱雄英已经说了。

    那就在诸多的市舶司上,再加上一个海津也不算多余!

    想到这里,朱元璋开口说道:

    “既然如此,就在重开的市舶司的名单里。”

    “加上海津吧!”

    说到这里,朱元璋又笑着说道:

    “那南越那里的贸易集散......”

    朱雄英知道朱元璋担心的是什么。

    天高皇帝远的,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有人起异心。

    “朝廷不是已经培养了很多算学高手。”

    “派他们过去就行了。”

    “算学是不会骗人的。”

    “只要想查,都会有蛛丝马迹!”

    如今培养了诸多算学高手,也是时候让他们为朝廷出力了。

    得到朱雄英的答案之后。

    朱元璋和朱标满意的离开了。

    接下来的一系列布置需要自己亲自操刀。

    而朱雄英却起了别的心思。

    准备对这些学算学的学士们进行一番筛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