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 第248章 朱标:雄英说得对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条路,途径郑州和太原府。”

    “这两个地方都是重镇,将来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

    “都有说不完的好处。”

    “并且这条路线相比第一条来说.”

    “少了许多的山脉。”

    “不过黄河的河道却要宽上不少。”

    “施工同样也有不小的难度。”

    说完第二条路线之后。

    不等朱雄英主动询问。

    工部尚书便接着说起了第三条。

    “第三条路,比第二条路经过的山脉更少。”

    “但是河流却要多一些。”

    “除此之外,由于是行经北平的。”

    “所以相比较前两条路来说。”

    “对于将来的事也要稍微麻烦一些。”

    将来的事,自然就是征讨瓦剌和帖木儿帝国的事。

    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

    朝廷肯定不会这么轻易就放过他们。

    朱元璋闻言轻轻的点了点头。

    目光在三条路线上来回扫动。

    户部尚书也站出来说道:

    “陛下,这三条路线的花费,户部也统计的差不多了。”

    “按照皇孙殿下的想法。”

    “其中第三条是最花钱的。”

    “因为要修建好几座大桥。”

    “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座横跨黄河的大桥。”

    “施工难度之大,周期之长,简直世所罕见。”

    “而第一条虽说要过的山比较多。”

    “但真算起来,施工难度反而不如第三条。”

    “当然,折中的法子就是第二条。”

    朱雄英闻言皱起了眉头。

    修建铁路的困难,自己早就已经有心理准备。

    已经预料到会十分的困难。

    但是却没想到会有这么难。

    第一条之所以会比第三条看起来省钱的原因也很简单。

    那就是破坏总比创造容易。

    第一条山虽然多,但只要愿意。

    朝廷还是能够用火药将其全部夷平的。

    相比之下,在黄河上修桥。

    并且是修一座经得住火车通过的桥,那就要难多了。

    工部的人肯定也是做过一些考量的。

    要不然也不可能会选出这三条路来。

    朱雄英皱眉看了一会儿地图。

    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在历史上黄河是有修建过桥梁的事情的。

    而且那桥也是能够满足通勤需求的。

    并非是临时搭建用不来行军的那种。

    更重要的是,自己明明记得有一个地方,黄河的宽度只有几十米。

    完全可以在这个地方修桥。

    为什么工部的路线没有经过这里呢?

    “我知道有个地方的黄河宽度好像只有几十米。”

    “但是从爱卿的这三条路线来看。”

    “似乎都没有选择?”

    “这是何故?”

    听到朱雄英的话,工部尚书立刻回道:

    “皇孙殿下说的是这里吧?”

    工部尚书在地图上指出来一个地方。

    这个地方位于绛州,也就是后世的河津。

    朱雄英点了点头。

    工部尚书接着说道:

    “皇孙殿下说的没错,这里的黄河确实只有几十米宽。”

    “看起来像是个修建大桥不错的地方。”

    “只是皇孙殿下应该也能够想到。”

    “以黄河的流速,如此庞大的水量。”

    “在这仅仅只有几十米宽的河道中,该是有多么的湍急。”

    “并且黄河河水中混杂着大量的泥沙。”

    “即便是以水泥混凝的强度,也根本经理不了多长时间的冲刷。”

    身为工部尚书,自然会把能考虑的情况全都考虑进去。

    包括朱雄英说的这个地方。

    只是在经历了诸多的探讨之后,这个方案最终还是被摒弃掉了。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朱雄英闻言点了点头,工部的人确实是做了切实的调查的。

    既然这里不能走,朱雄英也不会强行去要求。

    于是便把自己心中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第一条路线虽说是能省下不少钱。”

    “但是这一路上光开山都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朝廷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等。”

    “第三条路线虽然能省下不少的时间,但是施工难度着实是有点大。”

    “所以我倾向于第二条路的修建方案。”

    朱元璋闻言也点了点头:

    “没错,咱也是这么想的。”

    “一个费时间,一个难度高。”

    “那咱们最好还是能够折中一下,取一个难度低一点,并且也不那么花费时间的路线。”

    “第二条路线自然是最合适的。”

    “标儿,你觉得呢?”

    朱元璋转过头来,又将目光看向了朱标。

    朱标闻言同样点头说道:

    “父皇,儿臣的想法跟您还有雄英是一样的。”

    “都觉得第二条路线是个不错的选择。”

    工部尚书拿出这三条路线,同样也是想让皇帝等人。

    比较一下优劣,选择第二条路线。

    因为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第二条路线都是最佳的选择。

    “好既然如此,那咱就选第二条路线!”

    朱元璋当即拍板,正准备吩咐户部开始往沿线调拨钱粮。

    却被朱雄英给打断了:

    “皇爷爷且慢。”

    “孙儿有一些别的想法!”

    朱元立刻住了嘴:

    “雄英你还有什么想法?”

    朱雄英开口说道:

    “路线孙儿也同意选用第二条。”

    “但是在具体的行进方向上,孙儿有点别的意见。”

    “爷爷请看!”

    朱雄英的手指向第二条路线郑州位置旁边的开封府。

    “爷爷,这里是地上悬河。”

    “若是在以前,我肯定不会选择这里。”

    “不过前些年朝廷治理水患,花了大量的力气。”

    “在这些地方修建了河堤。”

    “如果不把这些河堤利用起来。”

    “岂不是白白浪费了?”

    工部尚书看到朱雄英手指的方向。

    心中一阵不解。

    朱元璋更直接说道:

    “雄英,你这不是典型的南辕北辙吗?”

    “按照工部的法子,这条路是要直接走太原府的。”

    “你现在再从开封绕个弯,那要多走多少冤枉路?”

    “开封府有河堤,郑州不也有河堤?”

    朱标也开口说道:

    “是啊,这一来一回,绕这么大一个弯子。”

    “可是要花不少钱的!”

    “雄英,这国家大事可不是开玩笑的。”

    朱雄英听到朱元璋和朱标的话。

    当即便说道:

    “爷爷,父王。”

    “谁说这铁路要走太原府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