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 第249章 市舶司的用处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一众人诧异的目光中。

    朱雄英缓缓开口说道:

    “过黄河之后,铁路便要改方向。”

    “不过太远,而是从开封一路北上,直通北平!”

    “这段路线,既没有什么太大的山川,也没有什么特别宽的河道。”

    “几乎可以说是一条坦途。”

    工部尚书闻言立刻说道:

    “皇孙殿下,恕臣直言。”

    “虽说从这里走到北平的路线,确实是要平稳许多。”

    “可若是选择这条路线的话,那跟第三条路线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更何况朝廷现在的威胁来自于更西边的瓦剌和帖木儿帝国。”

    “通到北平,距离这些地方可就要远许多了。”

    刘伯温虽然是个内政人才。

    但对于军事上也绝对不是一窍不通的存在。

    同样看得出来走太原府到草原的好处。

    但是刘伯温同样也知道,这位皇孙殿下可不会这么无的放矢。

    于是便主动开口说道:

    “好了,你先停一下。”

    “听听皇孙殿下是什么想法。”

    “或许这么做,有更好的选择。”

    听到刘伯温的话,朱雄英不由得赞许的点了点头。

    这老刘,不错!

    “爷爷,父王,你们请看!”

    朱雄英的手在北平的位置上稍作停留。

    包括朱元璋在内的众人的目光全都被吸引了过去。

    尤其是工部尚书,更是死死的盯着朱雄英手指的方向。

    要知道,这位皇孙殿下相当于把第二条路线和第三条路线合并到了一起。

    这种事情倒也十分常见。

    关键是别人合并都是取其中利好的来合并,以此达到更加省时高效的目的。

    这位皇孙殿下倒好。

    先是走金陵到郑州这条线。

    沿途那么多的崇山峻岭,还有一条黄河。

    这些且都不说。

    本身就是在计划之内。

    将来遇到的困难朝廷也能够克服。

    等过了黄河,再往北就只剩下一些山脉了。

    修起来难度相对就要低一些。

    这位皇孙殿下倒好。

    等到郑州之后,又往右一拐,奔北平去了。

    又往另一条路线上拐去了。

    合着这位皇孙殿下是怎么费事儿怎么来是吧?

    所以工部尚书迫切的想知道,这位皇孙殿下究竟是怎么想的!

    朱雄英的手指向北平之后。

    又分别向西和向北画了两条线。

    第一条线自然不用说,是原本就已经定下来的往草原上行进的路线。

    朱雄英开口说道:

    “这条线,走北平出关。”

    “朝廷可以直接把路修到草原上。”

    “如果完全选择第二条路线的话。”

    “朝廷需要从草原的两边往中间来运送物资。”

    “虽说更西边一点的会省上不少力气。”

    “但是东边草原,接近北平的这块地方可就费事多了。”

    “原本可以运抵北平,然后走海津市舶司的路线。”

    “这下全都给荒废了。”

    “那么大个海津市舶司,总不能花了钱闲置在那里吧。”

    “虽然选择从北平出关的路线,对于西边草原来说。”

    “似乎路途远了一些。”

    “但是爷爷别忘了,这是咱们大明修建的第一条路线。”

    “更何况,草原上的地势平坦。”

    “咱们完全可以从北平一路修过去。”

    “将来要是想再修第二条第三条的难度也会降低许多。”

    既然要修铁路,自然不可能只修一条。

    尤其是在朱雄英早就已经打算好对更西边的那些地方动手。

    怎么可能只修一条铁路。

    所以这第一条铁路的选址就是重中之重。

    就好比人的主动脉,所有的分支都是从这条主路上面重新开辟出去的。

    除非再从头修一条方向完全不同,贯穿南北的路。

    在听完朱雄英的描述之后。

    工部尚书不由得陷入了一阵沉默。

    要是按照朱雄英的这个构思。

    那自己之前选择的路线确实是有点不太成熟。

    朝廷修建这条路,除了有军事作用之外。

    还有不小的经济作用。

    因为仗不可能一直打,但是贸易却一直都有。

    所以这铁路的作用,最终还是要落在经济上面上的。

    这样一来的话,就不能只考虑运输这一条路了。

    还要最大肯呢个的联动整个大明的经济。

    这一点,户部尚书的心中比工部尚书更加清楚。

    所以在朱雄英说出海津市舶司的时候。

    户部尚书就已经明白了朱雄英的用意。

    并且已经在心中赞同朱雄英的想法了。

    只不过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根本不知道,朱雄英考虑的要比他考虑的远的多的多。

    在朱雄英挑选的这条路线旁边。

    除了有便于补充动力的煤矿之外。

    还有一个巨大的铁矿,可以顺便将其开挖出来。

    为将来的工业建设打下基础。

    而另一个重要的用途。

    朱雄英则把手指向了辽东半岛。

    “虽然草原上的北元余孽已经被灭了。”

    “但是在这个地方,还有不少的蒙古人仍然盘踞其中。”

    “四叔也传回来消息,说是这里的蒙古人已经被赶到了更北边的地方。”

    “不过被赶走不代表被消灭。”

    “这里毕竟距离金陵太远了。”

    “一旦朝廷放松对这些地方的控制。”

    “他们立刻就会卷土重来。”

    “到时候虽说也能走海上调兵,但终究还是要慢一些!”

    “如果走太原的话,同样也无法及时的控制这里的动乱。”

    “现在虽说会多花一点钱,看起来也有点南辕北辙。”

    “但将来的好处却是很多的。”

    朱元璋在听到朱雄英的话之后,心中也是一阵惊讶。

    自己能够收复汉家丢失几百年的幽云十六州。

    就已经是彪炳史册的大功劳了。

    没想到朱雄英的野心比自己还要大!

    竟然想着连辽东的地方一起拿下。

    这孙子,果然了不起!

    想到这里,朱元璋便开口说道:

    “你们两个怎么看?”

    “觉得这条路线怎么样?”

    工部尚书一脸心悦诚服的说道:

    “是臣鼠目寸光,眼力不够。”

    “看不了这么长远。”

    “请陛下责罚!”

    户部尚书也站出来说着差不多的话。

    这三条线路是两个衙门一起商量出来的。

    自己自然也有责任。

    不过朱元璋显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而是兴致极高的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雄英说的这条路线来!”

    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齐齐俯身道:

    “臣等遵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