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从院门口进去,是一个照壁,正对着大门口,挡住了外人看到院内的视线。
绕过照壁,就是大院子了,在院子的正西边、南边和北边,用石块作为墙壁的主材料,以茅草和芦苇作为房顶覆盖物,盖了三套各自有三间房的屋子。
而在院子后面,就是穹窿山了。虽然山并不高,但站在它的脚下,依然觉得其甚是巍峨。
“华神医,这山有多高?”
“大概三百多米吧。”
华佗边说着,边引着我们朝院内走去。
“现在是冬天,山上的风景还很一般,等到了春季,山上才叫好看呢,五彩缤纷的,各种争奇斗艳的花朵,各种奇形怪状的树木,还有好多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当然,对于我们而言,更在乎山上的草药,南方的山水好,植物生长茂盛,所以也是采草药的好地方。”
华佗正说着,从南边的屋子中走出一位手拿竹编筐的年轻男子。
“师父,你老人家回来了?!”年轻男子惊喜地喊道,将竹编筐往屋前的木桌上一放,便朝我们跑来。
“这是我的徒弟吴普。”华佗向我们介绍道。
“这是李封兄弟,貂蝉姑娘,还有吕玲绮。”华佗又将我们介绍给吴普。
“你们好。”吴普打招呼。看他的年纪,也就二十岁左右,虽然皮肤有点黝黑,但显得健康耐看,有点类似于古铜色的皮肤,而且他笑起来特别好看,露出一嘴整整齐齐的大白牙。
“你好。”我和李封回应。
“师哥好。”吕玲绮也回应。
吴普吃惊地看着吕玲绮,对于这个小姑娘叫自己师哥,有点摸不着头脑。
“吴普啊,她是我新收的徒弟,以后就是你的师妹了。”华佗解释道。
“那太好了,师妹。”吴普开心地说。
“吴普,怎么不见樊阿呢?”华佗问。
“樊师哥与陆瑁进山采药了。”
“陆瑁这小子,就不能像他的哥哥那样,多读读书,整天就爱瞎玩,他哪里是想着去采药,还不是想跟着樊阿出去玩,他进山时,带着弓箭的吧?”
“这个我还真没注意。”吴普笑着回答。
“要是让他的父亲知道,非打断他的腿不可。”
“对了,师父,陆都尉的大公子最近前来拜访,说他的妻子生了怪病,始终不见好转,想请你去看看。”
“樊阿去看了没有?”
“他去看过了,但没有想出什么办法。”
“陆逊何时婚配了?我怎么不知道他有位妻子?”
“就在师父去许昌后不久,陆大公子便成婚了,据说是一位颇有姿色的女子。”
“是谁家的女儿?”
“城南薛公的女儿。”
“薛公不是陆逊的老师吗?”
“是啊,陆大公子从小便跟着他学习,没想到,还白赚到一个妻子。”
对于徒弟的口无遮拦,华佗并没有见怪,只是宽容地笑了笑。
我一直在听着华佗与徒弟的谈话,当他们提到陆逊时,我心中一惊,莫非这个陆逊便是东吴以后的大都督,并带领吴军打败了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留下“火烧连营七百里”佳话之人吗?
“吴普,陆逊公子的字怎么称呼?”我问道。
“他的字叫伯言。”对于我的问题,吴普虽然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很诚实地回答了。
“陆逊,字伯言。”我在《三国演义》的书上所看到的介绍一下子跳入到我的脑海中,他就是那个日后赫赫有名的大都督陆逊啊。
“走吧,我们别在外面待着,怪冷的,吴普,你去叫阿珠端些茶水过来,然后准备三个房间,让客人住下。”华佗吩咐。
吴普依言而去。
“阿珠是樊阿的妻子,我们这里的日常事务,都是她来打理。”华佗解释道,然后领着我们朝正西边的屋子走去。
推开屋门,一股草药的味道便扑面而来,而且是那种混杂的草药味,根本辨认不出来具体是哪种味道。
“师父,我闻到了桔梗、藿香、川贝、羌活、红花、荆芥、木香的气味。”吕玲绮在门口说道。
她的话让我大吃一惊,我不相信吕玲绮能说出这么多中草药的名字,而且还能分辨出它们的味道。
同样,华佗和李封也是吃惊不已。
“玲绮,你太令人刮目相看了,难道你之前了解过中草药的知识吗?”华佗问。
“我没有啊,但当时府中有人看病,我见过几次这些草药。”
“要是把草药分开来闻,说出这些草药的名字,还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所有草药混合在一起的情况下,还能分辨出来,那就匪夷所思了。”
“师父,你能闻出来吗?”
“当然,我对这些草药了如指掌,但我刚开始学医时,可做不到你这样。”
现在,华佗看吕玲绮的眼神中多了几分骄傲和欣赏,或许是吕玲绮的能力,让他看到了后继有人的希望。
我心中十分高兴,对于与华佗的这次奇遇,也是感慨万分。当时或许还没这么多感触,但事后想想,一切似乎都是冥冥中注定的东西,该来的终究会来,不该来的也强求不了。
这是一间类似药房的所在,屋子当中摆放着一排排的医药柜,在柜子的每一个小抽屉上,都贴着写有标签的中药名。
若将这个药房放到二十一世纪,肯定有人会奇怪,在这么偏远的地方弄这么大一个药房,哪会有人来买药,不赔本才怪。
“华神医,你们这个药房,有人来抓药吗?”我将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
“当然,吴县还有附近村庄的居民,需要抓药的话,便会来这里,因为我们这里的草药比较全。”
这让我想起了刘禹锡的那篇《陋室铭》中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就算药房在深山僻壤中,有了“华神医”这个活招牌,前来寻医问药之人定然不会少。
华佗引着我们在屋内坐下,然后他亲自去各个抽屉中抓些草药,拿到前面来。
“师父,你抓药干什么?”吕玲绮好奇地问。
“当然是治病。”
“我们又没有病……”吕玲绮蓦然想起了李封,接着说道,“是给李封叔叔抓的药?”
“是啊,他这一路颠簸,再加上河水中寒气和湿气的侵袭,需要补补才行。”
那位叫阿珠的女子端着茶水进来了,见到华佗,笑着说:“师父,你这一路上辛苦了。”
“我是早已漂泊习惯的人了,这算得了什么。”华佗回答。
阿珠将茶水一一端到华佗、李封、我和吕玲绮的手上。
“阿珠,你去把这包草药与公鸡炖在一起。”华佗将刚才抓的药递给阿珠。
“是,师父。”阿珠什么都没问,拿起草药就走了出去。
“阿珠嫂子也跟着华神医学习医术吗?”我问华佗。
“她啊,对医学不感兴趣,所以只是负责做些杂事,但耳濡目染,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她还是知道的。”
在普救山庄上住了两天后,我们逐渐习惯了这里的环境。
接着,华佗给吕玲绮安排了一个简单的拜师仪式,两人正式确定了师徒关系。
在华佗的精心治疗下,李封的身子骨也慢慢硬朗了起来,现在已经可以干一些不太重的体力活了。
应华佗的要求,我把苏轼的那首《临江仙》给写了下来,他用自己的书法重新誊抄一遍,然后将其潇潇洒洒地写到了照壁上,一进大门,便可以看到这首诗了。
断断续续会有人前来看医买药,不认识字的人会夸赞道:“华神医,你的字写得太好看了。”通文墨的人则会担忧地问:“华神医,你可不能‘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啊,你要是隐退了,这里的人生病了可该怎么办呢?”
对于这些,华佗都是捋着胡子笑笑,并不回答什么。
不自觉过了四五日,这日午后,天气暖洋洋的,也没有寒风吹拂,我便搬了把凳子,坐在院子里和阿珠聊天。阿珠正在那里用竹片编织着什么东西,由于还没有成型,我看不太出来。
由于太阳晒着很舒服,而且是午后时光,我坐在椅子上,便有些昏昏欲睡。就在我差点要睡着时,从门外传来了马蹄的声音。
我并没有在意这些,因为时不时就会有人来看病。
“这是首好诗啊。”有个声音从照壁那里传来,像是年轻男子发出的。
“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有个女子的声音问,但声音有些低弱。
“不知道,难道是华神医自己的作品?”
“这是苏轼的诗词。”
我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在这里,竟然有人知道苏轼,也太不可思议了。
“除非……”我心头一惊,忙向照壁处走去。
我刚走到照壁左边的拐口处,从照壁前闪出了一对青年男女。
我的目光瞬间和那个年轻女人的目光对上了。
“小夕,是你吗?”我惊呼道。
但女子虽然看着我,并没有认出我是谁。
“这是我夫人薛氏,恐怕你认错人了吧?”年轻男子很有礼貌地纠正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