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主要在杏花村农忙已经结束了,平时没什么事做了。她打算写个话本子打发时间也不错。
付完款,她感谢李文庆,邀他一起去茶楼喝喝茶再走。他婉拒了。
刚刚他交了抄写的几本书,书铺老板按照老价格给了钱,又让他再抄写别的。他们都熟悉对方的习惯,没有多说几句话,就完成了所有的交易。
家里差不多有半个月没有吃荤菜了,下午的肉便宜,李文庆打算去买点肉回家。
结伴出了书铺,李文庆淡笑道:“张大娘,我打算去菜市场一趟,你要哪里?”
“我回去大儿子家。今天谢谢你了。我大孙子也是读书人,下次叫上他,一起认识做个朋友,有时间聚聚可以喝喝茶探讨学问多好。你是年轻人,不要太老成了。”
“好啊,张大娘。”李文庆有些感动,除了他娘,没有谁对他说过这种话。
他平时没有什么朋友,同窗相处得和谐,但没有特别亲近的。每个人都距离感。
张婆子觉得他自尊心太强了,这么优秀的人,很多人会愿意结交的。
两人站着聊了几句,辞别了。各自不同的方向走了。
一路上,张婆子心里盘算着,书里的主角感情是不是就是需要走完的?
她现在很疑惑。明明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偏偏每次都能遇上。那不就是代表,怎么躲都逃不过命运。
李文庆今年没参加科举,还得等三年,张清雅真的等那时候再考虑婚事?
想多了有点纠结,张婆子回到了七弯巷,大郎和二丫都回来了。
庄氏的脸色很是不好,眼睛哭的红肿。张婆子就知道她不想回杏花村。让老大自己商量,她可不会多管闲事。
好像她逼着庄氏回乡下,只要他们有钱在城里住着,她完全赞同的。
大郎开心地看着张婆子,拉着在一旁说话。
他知道奶奶会出钱让他去青山书院。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简单吃过了晚饭,张婆子叹息一声,对众人道:“老大,你们之后要怎么安排自己决定再来告诉我。明天一大早就可以去白糖厂拉货了。我们不会再回来府城了。就从白糖厂回杏花村。”
“大郎,你回不回杏花村?”
“上次就答应奶奶要回去的。这次跟你们一起回去呆一段时间。”
“恩,收拾好东西,我们明天早上在西城门见。”
张婆子拍了拍大郎的肩膀,心里欣慰。
庄氏幸好生了孝顺上进的大郎,不然,张婆子会忍不住一脚踢开老大两夫妻。
她冷哼了一声,带上张清河两兄弟回去旅馆了。
张?莹看着走远的身影才大口呼出一口气。
她也不想回杏花村。那里又脏,回去还要和大丫他们挤在一张床上。
虽说现在她的房间也很小,她不用和别人一起挤舒服多了。
平时她还能接点绣活,想吃肉直接去菜市场买就是了。
可在杏花村,那么多孩子,有点肉都没有她的份。何况杏花村穷的十天半月都难得吃肉。
在听到她爹和娘说让他们回乡下住,她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恨不得立刻反驳,完全不想回乡下。
只是她不知道的是,杏花村建了新房子,宽敞又明亮。
张婆子如今大方得很,嘴馋了就让家里人去隔壁村里买一块肉回来解馋。
张婆子心情还不错,七弯巷出去的路上黑漆漆的,也不影响她。
张清河从牛车一阵掏,找到一个火把,点起来,照的路上的石头都清晰可见。
张婆子就感叹比老四靠谱多了。
回到旅店,洗漱过后大家就各自睡了。
一大早,旅店就热闹得很,好多商旅为了赶路,伙计们都是很早就起来装货。
被吵醒的张婆子脑袋蒙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是在旅店。收拾了一下,随意在旅店买了几个馒头凑合,就拉着牛车去西城门。
还没有到西城门,就看到排着长长的出城队伍。
大多都是拉着货物,进来的城门也是长长的队伍。周边的百姓挑着新鲜的蔬菜进来卖。
人虽然多,大家不敢捣乱,老实地排着队,有序地检查。张婆子感叹临安府百姓的素质高。这么识相。
那是不乖乖排队会被守城门的官兵抓起来,又罚钱又打骂,何必呢。大家挣点钱不容易。
临安府的百姓都是被收拾过后才这么老实听话的。
看着人多,速度还是很快,张婆子坐在牛车上看见了张清海和大郎站在一块空地上。
她就知道庄氏不会愿意回杏花村。
即使他们出去卖白糖,老大是领队,和其他儿子也是平分所得利益。
张清海讨好地看了一眼张婆子道:“娘,庄氏不想回杏花村。我让他们平时不要随意出门,好好呆在家里。”
“你自己看着办。但是我丑话说在前头,你们在府城的花销跟公中无关。你们去外面赚得钱,我都会平分给你们几个。别想着你住在府城花销大,就得多给你钱,没有这个道理。”
张清海脸涨红了,说得他是有多厚脸皮,总是占便宜。嗫喏道:“知道了,娘,现在住的那个院子很便宜。但是家里的粮食是不是要给我一点。我的秀才功名好歹抵掉了税。”
“可以啊,你们吃得了多少就背多少。”张婆子严厉地说道。
别以为她不知道他们每次都是把稻谷卖了,换成银子攥手里。过去偏心的张婆子会贴补他们,现在她可不同意。
不能所有的便宜都让你占了。
张清海心里五味杂陈。觉得娘在他犯错之后就不待见他了。平时的贴补都没有了。
幸好大郎的束?不用交了,省了一笔。
张清海心里碎碎念,都没有注意他们已经到白糖厂了。
他站在一排新房子的面前,呆愣愣的。
临安府张家果然财大气粗。
郊外的工厂都建得这么大,简直比周边农村的房子还好。
他们来得早,正好碰上来上工的工人。好多都是从附近的村子跑来。见他们来赶着牛车一点都不稀奇。
张三爷这么早当然不在,守门的大爷都认识张婆子了。每次都是张三爷亲自接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