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 老朱读懂我的心 > 第116章 和科学家的约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因为有了那十两黄金的润笔费,徐光启的病,在徒弟孙元化的里外奔忙下,得到了良好的医治,现在老头子完全好了。

    然而,他坚决的拒绝了贺国光好心的礼聘。

    做为一个真正的学者,他有他真正的操守,所以他的家境依旧清贫。

    而继承了老师的风骨,孙元化也没有接受那个聘书,所以这一对师生,在京城里做着真正的学问,拿着那低的可怜的俸禄,依旧是饥寒交迫。

    即便雇请一个老仆人,帮着料理一下内外,哪怕是做一顿饭,也不可能。

    贺国光对这样的人,就越加敬佩了。但也更加理解了大师们的操守风骨。

    在他很认真的检讨了自己之后,就在这一天中午,贺国光再次走进了徐光启的家。

    虽然拒绝了贺国光的好心,但徐光启却领了贺国光的人情。看到贺国光前来拜访,直接降阶相迎。

    来到了堂上,依旧感觉到清锅冷灶,孙元化端上来的茶壶,倒出来,是因为时位移人而早就对这种低劣茶叶,不能忍受的贺国光,还是津津有味的评评了一下。

    那样的做作,真的是要多假有多假。

    徐光启和贺国光,一主一客,虽然贺国光一直尊崇孙元化是世兄。但每一次听他这样称呼的时候,孙元化浑身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上一次贺国光的那种马屁,过分的寂寞,让他心里已经有了阴影。所以他就站在老师的身后,恭恭敬敬的垂目。但贺国光的每一句话,都让孙元化反反复复的琢磨。就怕他的话里话外,给自己和老师挖坑。

    如果他现在知道孙元化对自己是这样一种心态,贺国光简直就会哭晕在厕所。

    我是好心,我为了帮助你们,还要迁就你们,难道是我下辈子欠你们的吗?

    在愤愤不平之后,贺国光只是细细的想了一下徐光启著作,对未来的康乾盛世,所起到的重大作用,最终也就释然了。

    这两位伟大的科学家,所著的著作,因为不符合这个时代,东林士子们对圣人的理解,也就被摒弃。

    然而正是在康熙朝,一心图治的康熙和乾隆,发现了这两本鸿篇巨著的重要作用,所以官方的方式,进行了推广。再加上小冰河期即将结束,人为和气候双重加持之下,再加上战乱削减了人口,最终才造就了康乾盛世。

    那么康熙小麻子,乾隆二世祖,这件事我就要提前为你们做一做,挽救这个即将崩溃的大明,最少让你们两个人的荣光暗淡。

    带着这样不可告人的目的,和徐光启两个人在堂屋对坐,贺国光先询问了徐光启的病情。

    徐光启感谢了贺国光的照顾之后道:“我的身体已经好了,明天就准备正式的上朝,辅佐皇上理政。”

    贺国光微微一笑:“新的内阁选定的六人,都授予了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也就是说,礼部现在最少有七个尚书,还不算你。也不差您一个,现在内阁运转正常,皇上也勤政的了不得,您老也不必急于一时。”

    明朝就是这样,皇上想要提拔一个人,往往给一个尚书的加衔,那只是荣耀,却不管事。

    就比如说现在还有一个部门,兵部,孙承宗是尚书,但袁崇焕也是,满桂也是。只是后面的那几个人,就是吃干饭的,根本不管正经的事。

    “那怎么能成?为人臣子的,怎么能总是躲避政务呢?”徐光启是助理礼部真正事物的,他还是要负责的。

    贺国光一笑:“其实您老也知道,现在的朝堂上,其实根本就没有正事,就是大家一顿互相的攀咬。反倒不如像我这样,静下心来,老老实实的做1点正经事。”

    说这话,就有点自己炫耀的意思了。

    贺国光除了放权,就是在后堂睡觉,你怎么能说他会为国做正事呢?不把正事做坏了,就是阿弥陀佛了。

    其实徐光启早就知道朝堂上的那点事。金瓶测签,怎么看怎么不着调。听到贺国光这么说,也就只能摇头,无奈的苦笑了。

    “我看你老再在家养几天病,然后做点正经事。”

    徐光启就纳闷:“在家怎么能做正经事呢?”

    贺国光就郑重的道:“您老大人也知道,我的那个小小的衙门,养着几百上千口人,但是在费用拨款这方面,哪一家都不管,只能自己打野食。”

    “这件事的确是有些不恰当。但好在你贺大人,真的是理财的能手。让你现在这个衙门,成了所有衙门资金最雄厚的一个了,而最难得的事,你所拥有的资金不受任何约束,可以自由支配,这就可以做许多事啊。”

    在这一点上,徐光启是很羡慕贺国光的。自己找来的钱,有自己支配,就自主多了。不像自己管理的礼部,花一文钱,都要向户部申请。那繁琐的程序耽搁时候不说,就是那层层苛扣下来,落到自己手中,也就所剩无几了。根本就办不了事。

    “话是这么说,但单单城门捐税和大栅栏的收入,还是不把握的。所以小子就又买了一个书局,准备将来也作为一个进项。

    对于贺国光买书局的事,徐光启却不以为然。不说那蝇头小利,对他那么大的一个衙门,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弄不好还会亏本。

    “所以小子想做点实事。我这次来,是专门拜请徐老大人,将您的农政全书和《甘薯疏》的书稿交给小子,准备将他们刊印出来,然后发放到西北及需要的地方,抵抗天灾干旱。”

    一听说贺国光要为自己出书,徐光启当时大喜,这是他最大的夙愿。

    但转而就叹气:“老夫早有出书之心,只是家无分文啊。”

    “这一点老大人放心,您的这两本书,将由我们书局承印,不需老大人一文钱。至于润笔费吗,我看这样,就按照每一本书给你老五文钱算。”

    徐光启吃惊的看着贺国光:“你不但要白给我出书,还要给我润笔费?”

    贺国光就认为理所当然:“对呀,您辛辛苦苦的写作,而我却出您的书,不给你润笔费,那就叫剽窃。剽窃是可耻的,是犯罪的。”

    虽然这事听着新鲜,但徐光启却认同了这个说法。

    “我每一本只给你五文钱,实在是不好意思。”贺国光扭捏的道:“这两本书,小子准备先各印5万本,明天我就派人把润笔费给您送过来。”

    刚开始徐光启还以为就5文钱呢,也就没有拒绝,还是老规矩,润笔费,是不能讨价还价的,但也不能拒绝的。

    在一听说是10万本,当时惊得跳了起来:“刊印这么多。”

    “小子认为,您的这两本鸿篇巨著,会给天下的百姓带来福音。所以我准备每一个县乡,都赠送一本,让百姓们在这里获得收益。相对于给天下带来的福祉来说,这区区五百两银子的润笔费,实在是少的可怜,还望徐大人原谅。”

    500两银子,绝对是一笔巨款,他能彻底的解决徐光启和孙元化现在的窘境。

    但徐光启现在高兴的,不是他突然间得到了这一笔巨款,而是贺国光说的,他将会将这两本书,无偿的赠送给各地,来指导农业生产,这才是最让他欢喜无比的。

    “如果老夫的这两本书,能够给天下百姓带来福祉,老夫死都愿意了。至于那润笔费,我就捐献出来,补贴你的亏空吧。”

    贺国光笑着摇手:“徐老大人多心了,您的这两本鸿篇巨著,真的全部开印出来,我还真承受不起。但是我准备请您,将这两本鸿篇巨著做一下适当的删减。挑主要的,重要的刊印。我算了一下,这10万本书,所需银子不过是区区一万两的本钱。我还真不瞒徐老大人,这1万两银子,在我的衙门,还真不怎么算回事。”

    看看徐光启点头认同的样子,贺国光就继续道:“老大人你也知道,我这个衙门进来的钱,皇上却是看得死死的,绝对不让我有存留。没办法,我在正常的工作之余,就得想尽办法怎么把这些钱花出去。既花了钱,让皇上安心,又能惠及天下,做一份功德。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皇上和贺国光的那点犯拧的破事儿,大家都知道,但就是大家不知道原因何在,也算是稀奇了。

    把这事交代完毕,贺国光就站起身:“好了,时间也不早了,我也就不再打搅大人。我估摸着这时候王承恩准会跑到我这里来,看看我今天收了多少钱?看看我今天怎么把这些钱花掉的。”

    徐光启就微笑着送客,看看他潇洒而去的背影,徐光启认为,自己这一次是真的欠了他一个大大的人情。

    但想一想自己的著作,会惠及天下,一时间老怀大快,原先还残留的一点病,瞬间也就消失不见,大呼着儿子赶紧磨墨,他要和徒弟孙元化连夜整理自己的那两个书稿,尽快的交付给贺国光刊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