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只要听到自己的老师叫自己过去,张发就头皮发麻:“这一定是老师又想起了什么花钱的道儿了。”
现在的典刑司真的是收入颇丰,但上面看的也严。不过看着严的方面,就是皇上死死的盯着,不让这些钱流入到老师的口袋里去。
然后这个老师,就整天的想尽办法花钱,坚决不给皇上挪用自己衙门经费的机会。
面对这样的局面,张发很为难。
因为按照这个年代,士子文人的认知,为君父分忧,包括为君妇收刮钱财,是天经地义的。
结果自己的这个老师,却无论如何也不想让皇上,得到这里一分多余的收入。
在这一点上,不要说他这个理财的张发,即便是下面的胥吏,都已经心知肚明。
他们实在不理解,皇上对自己的上司,如此的恩典,但自己的上司,面对越来越宽容的皇上,有一种蹬鼻子上脸的感觉了。
不过更让大家不明白的是,即便自己的上司如何蹬鼻子上脸,那个年轻的皇上,竟然依然能容忍。在外面看来,已经容忍到了超越底线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
当然,在这个时代,男人好男风,就有许多人往歪里想。
可是,皇上和皇后恩爱无比,只有仁宗相能相提并论,而且这个贺国光,每一次见到皇上的时候,两个人给别人的感觉就是杠上了。这怎么都不看像是南欢女悦,即便想嚼舌头,也实在交不出个理由。
杠的和乌眼鸡一样,你在说什么?实在是说不过去了。
“好吧好吧,那都是上司的事,和我无关。只要王公公跑来查帐,不管我画出了什么不合理的,只要这些银钱,没有落到老师的口袋里,并给出证明,那就万事大吉。
至于老师想要怎么胡乱花钱,这不定又想起什么幺蛾子来了。那就不关自己的事了。”
“你去街上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印刷厂要出售的,咱们盘下来一个。”
贺国光就提出了这一个简直让人出乎意料之外的要求。
张发和赵秩立刻提醒上司:“典刑司是审案的地方,总不见老师审案,却突然间要买一个什么印刷厂,这是不是离题太远?”
贺国光这个人随和,自然而然,手下在他面前就有什么说什么,也不拘谨。
贺国光就解释:“现在朝廷要烧毁三朝要典,这种狗屁倒灶的事,咱们不掺和。但是毁一本书容易,成就一本书却难。尤其那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书,却因为作者呕心沥血,还要自己出钱,最终弄得倾家荡产。”
然后无限的感慨:“在咱们上下五千年里,除了拿着政府津贴的史官之外,所有的科学家,都因为要著书立传,传之后人,责备苍生,最终弄的是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然后郑重的对他们道:“难道你们不认为,这是对我们这个世界发展的一种阻碍吗?士子文人风流倜傥,却过着花天酒地紫碎金迷的生活,然而我们真正的科学家,对这个社会真正有贡献的人,却穷困潦倒,这公平吗?这不但不公平,而且是犯罪。”
对于这样的歪理学说,(是的,在这个时代,这样的理论真的是歪理邪说。)两个人真的无话可言,最终只能咽了口唾沫,异口同声的学:“您到底想要干什么吧?”
贺国光认为他们理解了自己,于是慷慨道:“所以我认为,咱们要弄一个书局,准备印几本书。”
一听说这话,张发当时就强烈的反对:“老师,这千万不行。”
“为什么?”
“首先说朝廷里并没有什么要印的书,交给咱们去做,这样一来,印书是赔钱的。”
是的,这个年代印书局的生意非常惨淡。印一些杂书,基本没有销路。而印一些正常的四书五经,倒是销路不愁,不过那个东西家家都在印刷,就把利润压的太低了。
而最赚钱的,就是那些文人士大夫们,自己要自费印的诗词歌赋,杂记文章。
不过那需要人脉。而看看贺国光,在朝廷和士大夫阶层里,敢说有人脉吗?被他办案子的人,都对他恨之入骨。站在朝堂的人,都被他怼的体无完肤。
别说人脉了,若不是他当初有了那个刺杀论,这天下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宰了他,以解心头之恨。
“咱们的收入怎么样?”贺国光突然间提了这个问题。
一提钱,掌握着这个衙门收支的张发,立刻就两眼冒光。
这个不入正业的秀才,已经彻底的被他的老师,感染的满身铜臭了。谈起圣人的经义,他会昏昏欲睡。但是若是跟他谈论铜臭,立刻就满眼放光。
“这个月比上个月,我们又多收入了5000两银子。”
“收入不断的提高,然而我们的钱却有些花不出去,所以我在想办法,把这些钱花出去,否则会让其他衙门眼红的。”
人员的俸禄和福利,已经高的不能再高了,再高下去,其他的衙门就要造反了。然而收入这么多钱,贺国光是坚决的不上供给皇上。
当然,皇上也就莫名其妙的坚决不许贺国光贪污半分纳入私囊,所以就出现了现在的状况,外面的收入一分不能少,内里的银子,要坚决的花出去。
所以现在的自己老师,事情都放手给下面去干,他就拿个总,剩下就琢磨着,怎么花钱。
天下有许多人,为没有钱花销而奔波终日,愁的要死。但是自己的老师,却整天的为怎么样花钱而犯难。
看着流金淌银,却只能过过眼瘾,张发很替自己的老师感觉到憋屈。
“好吧,那就让他花吧。”
找了一个牙行,还真就找到了一个要出兑的小小的书局,谈了谈价格,也不过是万把两银子,这还包括几个印刷厂的师傅。
这个年代,活字印刷已经相当成熟了,成熟的结局就是产能过剩,所以有许多书局,就在这种竞争中,最终破产。
贺国光来到了这个书局,里里外外的看了一遍,表示了满意,然后就请几个原先的师傅询问:“如果我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这么大的两边印刷,一天之内,能不能排版成功?”
贺国光比划的这么大,就是后世小报的那么大。
这几个师傅看了看:“如果是1号字,排版只需要半个时辰,如果是5号字,排版只需要两个时辰。再加上校对,最多一天。”
贺国光很满意:“这已经不错了,那么我们就三天刊发一期。”
一个老师傅谨慎的询问:“难道大人想要复印底报吗?”
贺国光摇了摇头:“邸报的内容只占一部分,而主要的,我将刊发一些花边新闻,我要办一份真正的报纸。”
是的,东林已经上位了。在这个时代,论耍嘴皮子,论舆论的功夫,无人能出东林之右,经过这朝堂上那几场论战,克活光感觉到在舆论上,比不上朝里朝外占据着天下士子的东林。在各个地方都有人支持着建立书院,让他们高谈阔论。
占据舆论市场,引导朝廷的方向,占据话语权,贺国光认为自己非常有必要这么做。
那么怎么样能够引导舆论的方向,占据话语权呢?
报纸,这是最犀利的武器。
在这个时代,有邸报,但那就是官方的一些通知,当然那上面也印刷了一些大臣们的上书。已经有了报纸的雏形,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报纸。
所以,贺国光为了自己的私人野心,准备办一份真正的报纸,也算是领先西方世界几百年,为后世子孙们,再创一个引以为傲的世界第一。
在为自己,即将展开的对东林的怼,做好声援的同时,贺国光也准备,在给徐光启,和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大明科学家们,献上一份厚礼。
那就是自己出费用,为那些科学家们刊印他们的著作。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