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一直在贺国光神棍的预言,和自己的自信中纠结。
这次殿试,与其说是对榜单上举子的考试,还不如说是对自己的考试,对贺国光的考生,乃至对臣子们的忠心的考试。
贺国光预知未来,历史就是那样,但,自己能不能改变历史,就从这次的不确定的科举开始吧。
崇祯坚信,神棍就是神棍,可以借鉴,但不可以全信。
我是天子,我是这个大明的主宰,大明,我说了算。
带着纠结的心情,大明的殿试正式开始。
卯时,四百四十一名贡士在礼部侍郎的带领下,穿过千步廊,齐聚承天门,也就是如今的***。
按照会试的名次依次排列,等待门前值守的京营禁军的例行搜查,准备入宫。
经过在承天门外两侧整齐排列的,专门为了殿试调派而来的两百来个锦衣卫校尉,也叫大汉将军的注目礼下,众考生接受完太监的搜查,然后跟着礼部侍郎的脚步穿过承天门。
穿过端门后,便可望见午门。
在午门前,贡士们按照在会试中名次的单双数,单数走东侧的左掖门,双数走西侧的右掖门,这绝对不能走错。一旦错了,你的仕途就宣布结束了。
面对着这两个门,所有的贡生都激动无比。
因为这两个掖门只有在殿试,以及大朝之时才会开启。正常情况下,连王公百官进宫也没有资格。
正中的门洞除了皇帝出入专用外,迎娶皇后时,皇后可以走这个门。
再来就是殿试结束,状元、榜眼、探花出宫时可以堂皇走出,以显示朝廷对科举的重视,天下英才高于别人的荣耀。
除此之外,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规定着,一旦走错门是很容易惹来杀身之祸的。
穿过午门,映入眼帘的是整个皇宫最大的宫门奉天门。
数丈高的朱红大门还紧闭着。到辰时,伴随着朝阳的升起,四周传来一阵鼓乐声,大门才随之缓缓开启。
站在广场前的众考生继续穿过奉天门,立于皇极殿前广场的丹陛前。
而以周廷儒为首的考官,读卷官和受卷官以及数十名执事则立于丹陛上,接受了众考生的参拜。这算是认师了,承认了派系传承,然后便静候着皇帝的到来。
辰时一刻,崇祯铁青着脸,在千呼万唤中走了出来。所有人均进入大殿,跪拜在地,行五拜三叩礼。随后,刚任首辅不久的黄?p宣读圣旨,公布策问题目。
殿试,其实就是走行事,所以不是八股文章,而是有点自由发挥式的策论,考题也不是非常严谨。随便出一个策论这种可以自由发挥的题目,大家答一答就算了。
这个年代,一份真正的卷子,那是要三五天的,你让皇帝和这群书呆子耗三五天?
闹呐。
大家在三四个时辰,答一些东西,皇上也不一定真看,反正主考阅卷大臣,早就把名单次序写好了,皇帝就装模作样的按照顺序点一下,这样,状元榜眼探花就出来了。
如果皇上不这么做,不但是自找麻烦,更主要的是,表现你对原先你认命负责这事的大臣不信任。
这是一个复杂的面子的问题。
面子人人想要,都要给面子吗。
为了面子,礼部是有一套严格的规矩的,按照规矩走,没错的。
结果前门礼部的官员按部就班的走了过场,接着就要宣布下一个步奏的时候。
结果崇祯却突然开口:“朕有新规。”然后直接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份名单,递给吏部侍郎:“将朕这张名单上的考生都安排到前面来。”
这突然的变动,当时打了大殿上所有的人一个措手不及,不知道这个年轻的皇帝又作什么妖。
做为主考的周廷儒就突然眼皮一阵猛跳。心中就有些,这时候,还只是有些惴惴不安。
但看看调整的座位也没有什么,也就不再担心。
但当他看到站在大殿外的锦衣卫,尤其是站在锦衣卫头里的贺国光的时候,他的心就一突,就有了一种不详的感觉了。
“似乎,好像那个家伙随时就要拿人。这是什么情况?”
贺国光看到周廷儒看向自己,立刻继续展现他八颗雪白的牙齿,奉献上最真诚的微笑。
但这时候周廷儒看到贺国光牙缝中,有一丝丝的肉丝,似乎还有些血色。当时就有一种,贺国光的嘴巴如血盆大口,要择人而噬的感觉。
他突然为自己的这种感觉感觉到毛骨悚然。
按照皇帝的吩咐,重新调整了下座位,崇祯将名单交给了身后的方正化:“对这十位考生点名。”
一个执考官上前,对不按牌道出牌的皇上小声的道:“皇上,这与礼不合。”
崇祯就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点名。”
这个执考就没趣的退下,方正化就开始大声的点名。结果点到第三甲十五名张耀祖的时候,却没有人应答。
崇祯皱眉,冷笑询问:“为什么这个人没来?”
执考官上前回禀:“该生员病了,所以告假,下次会试殿试的时候再来。”
虽说会试中考者皆可参加殿试,但参加殿试的人不一定全都是当年的三甲贡士,有些贡士在参加完会试后,可能因丁忧、疾病等原因不得不放弃这次的殿试,等下场再参加,这也是常有的事。
崇祯嘿嘿一笑:“病了?出没出京?”
贺国光站在殿外回答:“没有。”
周廷儒等几个考官的心就一突。
“去,给朕抬来。”
这句话一出,周廷儒就感觉这事真的不妙了。
有了这样的判断,有几个知情主考的汗就下来了。
人没到,殿试就不能开始,大家就大眼瞪小眼的干等。
崇祯拿着一些奏折看,但大家明显的感觉他的心不在焉,而且还很烦躁。
这样一来,那十几位考官的心就更加忐忑了。他们已经感觉到,崇祯对这次科举有些怀疑了。
好一阵,张耀祖真的被抬来了,下了担架给崇祯跪拜的时候,直接就瘫倒在地上。
本来张耀祖科举买了这个名次,就是要一个身份,也不想做官。所以也知道殿试会露馅,就干脆不参加了,准备过了这天,就打道回府,然后以贡生而不是殿试进士的身份,在乡里为家族撑腰。
近士做官,以江南第一家族,他们不需要,支需要一个能被官员们认可尊重的人做往来奔走,这就够了。
却没想到,这次不同以往,告假不成,锦衣卫却找上了门。
当时就知道大事不好了,这怎么不让他瘫倒?
崇祯冷冷的看着他,然后突然开口:“你把论语中为政篇给朕背一遍”
这是论语中的一篇文章,这也是学子必须读且必须深有体会的文章。
让他只是背一遍,崇祯认为,既然贺国光把名字都赌对了,但他也难免夸大其词。
这场科举有弊端,这几乎已经定了。但不可能真的黑暗到弄出来一个连名字都写不全的人吧。
这次是自己的第一次科举,关乎到自己的脸面,他现在的心思是。不想再将事情闹的太大。
再说了,刚刚阉党案,打倒了一批官员,科举是大事,再弄出一个科举舞弊案来,那就不知道又要牵扯多少人多少官了。那次是把南京备胎调过来,刚刚稳定走向正常的官场。这次再出大案,就又会是一场血雨腥风。自己还上哪里调备胎啊。
不能再这么折腾了,折腾不起了。
于是,想着只要这个家伙能背出来,再给自己找个他有病,不能写的借口台阶,这事就先压下,然后以后慢慢再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