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浪迹大宋 > 第16章 勾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沿着潘家楼街一通胡吃海喝,杨帆感觉都有些吃撑了的时候,张大宝领着他从一处人头攒动的木质门前挤了进去,嘴里还开口介绍道:“二郎,这里便是我常常跟你提起过的桑家瓦子,你且先去瞅一眼各个勾栏门口的招帖和花招子。”

    瓦子又叫做瓦舍、瓦肆,简称瓦,是大宋朝固定的娱乐休闲中心。其意一是来源于歌舞时击瓦伴奏的娱乐行为,其二是游人看客来往其中,川流不息,引来时如同瓦合,去时如同瓦解,易聚易散,故而以瓦称呼。

    京城内瓦舍数量众多、规模大小不一,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朱家桥瓦子、州北瓦子等等,最大的可容纳千人落座,并且营业时间也直到深夜。其中桑家瓦子、中瓦、里瓦最大,有大大小小五十余座勾栏,和几十个看棚。瓦舍中有很多商业娱乐活动,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等多种经营活动。勾栏中演出的种类庞杂丰富,有小唱、嘌唱、唱赚、诸官调、杂剧、小说、杂技、讲史、舞旋、相扑、说浑话、叫果子等等。

    在杨帆的观念中,本以为勾栏是不雅场所的代称,然而在大宋,代表的仅仅只是瓦子里的一个演出场所而已,它有固定的建筑,用栏杆或者帘幕围起一块场地,用意大概一是圈定场地,二是免得有人混票。勾栏上面还张有巨幕,以蔽风雨寒暑,因而也唤作游棚、乐棚,简称为棚。演员在勾栏内演出,而观众都在勾栏外观赏。

    而且勾栏也很正视商业宣传,会在门口贴出类似于后世的海报和节目单的招子、纸枋等宣传广告,书写节目单、演出的时间和名角姓名等,以吸引观众。

    看着各个勾栏门口花花绿绿的“招子”,杨帆颇感兴趣,悠闲而认真地挑选起来。

    “二郎,今日运气不错,居然能遇上孙惜奴在此表演,我们快些进去,莫要错过了。”张大宝指着一张名前冠有“御前”二字的招子,兴奋地对杨帆喊道。

    原来,勾栏里的艺人大致分成两大类,宫廷艺人和民间艺人。宫廷艺人隶属于皇宫教坊司,分筚篥部、杖鼓部、拍板部、参军色等十三部,色有色长,部有部头,在这些人之上有教坊使,副钤辖、都管、掌仪范等等此类官职,管理十分严格。

    民间艺人就是野路子来的江湖客,开始只能在路上开阔地带卖艺,被称为路岐人,又从事表演叫打野呵,后来也有登台入室,逐渐变为瓦子的专业艺人。

    张大宝所说的孙惜奴便是出自教坊司,相貌绝美,加上技艺精湛的拿手小唱,是京城里颇具名气的艺人之一,号称“小李师师”。

    当张大宝在勾栏门**了钱,带着杨帆匆匆进入棚内时,偌大的看棚内已是人山人海。

    “我们来得太晚了,青龙白虎都被坐满了。”张大宝带着杨帆寻了处空座坐了下来,有些惋惜地说道。

    杨帆一边听着张大宝的介绍,一边好奇地打量着四周。

    整个勾栏剧场是木结构的,而且是全封闭的,只有一个门供观众进出。木结构的舞台分为前部的“戏台”和后部的“戏房”,戏台与戏房用“鬼门道”相通供演员进出,戏台与戏房之间用“神巾争”隔起来,它的上面画着神像。舞台的两侧有低矮的栏杆勾栏遮挡,所以叫勾栏。

    观众席分为神楼和腰棚,神楼是正对着戏台而位置比较高的地方,放着供奉的梨园神之类的神灵牌位,也可以放观众席;腰棚就是围着戏台的木制的观众席,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当然了,在观众席中还是有等级,有“金交椅”,还有“青龙头”。金交椅是留给皇帝坐的,当然是在舞台正中最近处。“青龙头”在舞台的左侧下场门附近,“白虎头”则在舞台右侧的上场门附近,都是最好的位置。

    舞台的一侧设有“乐床”,是勾栏中乐队演奏时坐的地方。

    小唱,谓执板唱慢曲、曲破,大率重起轻杀,故曰浅斟低唱。或以琵琶、弦子、月琴、檀板合动而歌。宋词的写作和传唱过程一般是,先有乐曲,再倚声填词,然后付之歌唱。而小唱便是宋词最普遍的演唱形式,从市井勾栏瓦舍的商业表演到皇家宫廷宴会、官府宴会、士大夫雅集宴会等都会采用。

    小唱一般是歌者一人在台上拿着拍板然后打着拍板进行清唱,有的也会在清唱的时候配上一些乐器,如?篥、琵琶、箫、笙、方响等伴奏,歌者有男有女,以女性为主。小唱在宋朝非常的普遍,特别是在瓦肆勾栏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和之前比炎炎夏日更加热烈的气氛不同,当身着华美衣裳的孙惜奴缓缓出现在舞台上时,台下的观众们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屏气凝神,这莲花棚里的空间似乎已经被台上的绝美女子所掌控。

    杨帆和张大宝来得晚,位置稍微离得有些远,但凭借他良好的视力,还是能欣赏到台上孙惜奴的一颦一笑,螓首蛾眉、肤白胜雪、神态悠闲,说不尽的温柔可人。听她轻唱宋词,声调重起轻落,声音又是柔和又是清脆,动听之极,透露出一股轻灵之气。

    她身形苗条,长发披于背心,用一根粉红色的丝带轻轻挽住,身披翠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只见她玉手轻挑银弦,双手在古琴上拨动着,声音宛如天籁之音,过了许久,结束了最后一首曲子的弹奏,方才缓缓站起,结束了她此次的表演。

    孙惜奴表演了几个节目,有鼓板、?篥合,小唱“帘外花”“舞杨花”,也有琵琶独奏“寿无疆”,筝琶、方响合的“双双燕”,展示了她完美的唱功和精湛的乐器弹奏水平。

    虽然和后世的流行歌曲大不相同,但音乐的美是相互的,杨帆不知不觉间便沉浸在其动人的旋律和歌词中,不可自拔,直到周围掌声想起,方才缓缓清醒过来。

    张大宝用他粗壮的胳膊肘碰了下身旁的杨帆,略显得意地说道:“如何?不虚此行吧?”

    “不愧是教坊司的头牌之一,这孙惜奴不仅容貌美艳,技艺更是出神入化,唱弹俱佳。”杨帆毫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发自肺腑地称赞道。

    张大宝哈哈一笑,道:“那是自然,人家小李师师的名号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这桑家瓦子里还有许多精彩节目,我再带你好好开开眼界去。”

    张大宝说罢,便拉着杨帆挤进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离开这座勾栏。

    接下来,杨帆又跟着张大宝看了几出杂剧、听了几段话本,在一个个艺术家的极力渲染下,杨帆有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情节中的人物喜怒哀乐。也会被那些惟妙惟肖的**所打动,也会被相扑、蹴鞠等激烈的竞赛而振奋。

    这勾栏不愧是京城里的娱乐休闲中心,一圈下来,杨帆不禁感叹。而让杨帆感到更加不可思议的当属其中的一出讽刺秦桧和高宗屈辱求和的类似于后世小品的滑稽戏。

    此戏讲的是“靖康之变”中金兵掳走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宋高宗建立南宋政权后,任用秦桧为宰相。秦桧主张与金人讲和,不想迎接徽、钦二帝还朝。秦桧在自己的相府中设宴庆贺,宴席中,一个杂剧演员扮作参军上场,颂扬秦桧的功德。另一个演员搬着一张太师椅跟着出来,参军正预备坐椅子,忽然帽子掉了下来,露出里面用来束发的两个环形小巾。搬太师椅的演员就问参军:这叫什么环?参军回答:这叫“二胜环”。搬椅子的演员就打了一下参军的头,说:你光知道坐太师椅,怎么把“二胜环”就扔到脑后了?

    此话一出,宴席上的客人都吓了一跳。原来,“二胜环”与“二圣还”谐音,演员借着骂参军的机会,嘲讽秦桧只顾自己当官,却把“迎接徽、钦二圣还朝”的事丢到了脑后。

    讽刺的尺度很大,但很巧妙,通过编演者的精心设计,寓深意于嬉笑,藏锋芒于戏谑。而且还颇受老百姓的喜爱。而且讽谏时政、取笑官员好像还是滑稽戏的常见节目。

    一般来说,这些杂剧伶人的社会地位是低贱的,但他们却敢大胆讽刺时政,甚至对于高高在上的皇帝和大臣也不惧怕。这让杨帆有些不解,便出声问了下张大宝。

    “这算什么,皇宫里每年春、秋、诞圣三次大宴,凡官家亲临的宴会里,便至少会有一场以滑稽戏为主的杂剧,也没见官家有过不满。”张大宝大手一摆,满不在乎地说道。

    杂剧之所以敢讽刺社会上不良风气,且敢于直接抨击时政。

    其一是这行业中一直就有讽谏的传统,比如宋初的京师教坊有一个很有名气的伶官,叫丁仙现,当时是王安石当宰相,以专制、铁腕手段推行新法,一切委听,号令骤出,但其中的许多政令于人情适有所离合,所以很多故臣名士纷纷提出反对意见,但多被黜降,后来大家就都闭嘴不说话了。但丁仙现偏偏不买王相的账,更是屡屡在戏场中嘲诨王安石,搞得王安石狼狈不堪,却又拿他没办法。后来王安石老羞成怒了,遂发怒,必欲斩之。但最终还是没有杀成,因为宋神宗暗中叫人保护了丁仙现。所以当时有句谚语“台官不如伶官”。

    其二是如今的官家勤政爱民、宽厚仁善,大宋朝便有着相对开明的政治气氛以及宽松的社会舆论环境。

    呵,还挺民主嘛,听完张大宝的解释,杨帆摸着下巴啧啧称奇。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