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杨帆倒是听出来了,张大宝就是特地被安排来照顾他这个“救命恩人”的,那个“又”字也很有意思,看来那个宋玉以前也是个不安分的主儿,平时肯定没少出门惹是生非,才会被家里人如此处置。
不过有张大宝这个东京城的本地通在,杨帆办起事来倒是方便多了。
这天,杨帆在张大宝的带领下,找到了东京城里的九贞书会。
大宋的行业意识很强,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同业行会组织。商业和手工业各行,均推举经济实力雄厚者为“行头”或“团头”。行会组织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统一商品价格,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可以调节与官府的关系,保护自己的利益。
大宋的书会原是与科举有关的会社名称,或称课会、课社、文会,和乡校、家塾、舍馆一样,都是民间的读书场所,后来演变为三教之外诸色伎艺人编写话本、戏曲、曲艺之所,书会里的编撰者一般称为“书会先生”或“书会才人”,大多是出身下层的文人和民间艺人,以在勾栏、瓦舍编写话本、戏曲谋生,也有一部分是低级官吏、医生、商人以及较有才学和演唱经验的艺人等。
书会保证了作者可以从伎艺演出中获取自己应得的经济利益,也可以限制脚本的使用范围,有权编写和刻印各种脚本并确定价格。虽然是民间组织,但书会编撰话本、戏曲、曲艺作品的能力却是相当专业的。
杨帆虽然搞定了完整的故事情节,但想要将其改编成杂剧或者戏曲,其中还时需要填补很多的繁冗细节的,就比如这剧本里面的相关唱词和曲调之类的东西,杨帆可是一窍不通的,这方面就需要交给这些大宋的“专业人士”来补充完善了。
九贞书会的掌记做事很是干脆利落,问明杨帆的来意和要求后,很快便给他推荐了个书会先生。
这个看起来温文儒雅的书会先生四十来岁,名叫李成,字玉成,号“花李郎”,虽然科举失意但才学还有的,东京城中的各个瓦肆勾栏中均有不少他的作品,更难得的是他还精通音律以及一些伎艺的表现技巧,完美地符合了杨帆的需求。
杨帆出手大方,在明确保障“桃花扇”的所有权仍旧归属自己后,很快便与九贞书会以及李成签订了相关契约。
“桃花扇”这个故事本身不必多说,自然是极好的。李成毕竟在这个行业里也算“成名已久”,又具备博杂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改编起来那是驾轻就熟,又有杨帆这个看过后世戏剧的“半吊子”时时在一旁给予建议,脚本编写的很是顺利。
不出三日,一部完整的带有词曲的“桃花扇”剧本便新鲜出炉了。
“此次倒是我占了便宜了,长风的许多想法常令为兄我茅塞顿开,受益良多。”李成亲切地笑着说道,短短三天,他已经熟络得和杨帆称兄道弟了。
杨帆虽然确实不懂编写词曲,但他毕竟在后世里看到过很多话剧、戏曲、小品的表演方式,与众不同的想法时常让李成眼前一亮,创作灵感更是与日俱增。
李成也很满意自己和杨帆合力编撰出来的这部“桃花扇”,更是亲自将杨帆引荐给了东京城里著名的绯绿社。
绯绿社是专门从事杂剧表演艺术的职业艺人组成的行会组织,还有其他像是专门唱赚的遏云社、唱耍词的同文社、演影戏的绘革社等。绯绿社中有专业艺人三百余人,是东京城里规模最大的杂剧表演组织之一,不仅李成,但凡京城里叫得上号的书会先生,几乎都和绯绿社有着合作关系。
绯绿社能在这偌大的东京城里占有一席之地,挑选脚本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桃花扇”剧本的新颖出色,很快便受到了绯绿社社首的重视。
一般来说,伎艺演出的成功与否,与书会先生提供的脚本是有着决定性的关系的,而艺人们所使用的演出脚本是由书会先生编写的,因此每场演出的收入须将部分付给书会先生和场地经营者,以及其他参加演出的劳务者。
“桃花扇”脚本完成后,杨帆便给书会和李成付清了尾款,达成“买断”,这部剧的脚本所有者便唯有杨帆自己一人。面对这样一部注定会“爆火”的脚本,绯绿社豪爽地让出了三成利润,成功与杨帆达成合作协议。另外,杨帆还享有售卖相关周边产品的权利,这自然是为了卖折扇而准备的。
绯绿社拿到剧本后,便紧锣密鼓地开始行动起来,挑选艺人,准备相关道具等,之所以如此匆忙,是因为下月即将迎来七夕,这可是个盛大的节日。如此完美的时机,绯绿社当然得好好把握,可不能白白浪费了这么一出坚韧感人的爱情大戏。
那边在忙着排练节目,杨帆这边也没闲着。在一开始决定进行这个小尝试后,他便出资并说服了周家扇铺的老板,帮忙“量身”定制“桃花扇”。
这批桃花扇是按照杨帆的要求专门定制的,依据的是他源于后世的记忆。
最大的不同便是,这批折扇的扇骨从当前大宋市面上的九股增加到了十六股,包括最外侧的两根主骨以及十四根窄而薄的小骨,扇骨长约九寸,展开后呈一百四十度左右,看起来美观舒适,使用时也更加方便。
扇骨选用的是湘妃竹,竹底蜡黄细腻干净,竹上均匀清晰地铺洒有红或褐色的斑痕,似泪珠一般。传说,舜帝的二个妃子娥皇女英千里寻追舜帝,闻舜帝已崩,抱竹痛哭,流泪成血,落在竹子形成斑点,故又名“泪竹”,或称“湘妃竹”。
湘妃竹这种竹子虽然价格不菲,素有“一寸湘妃一寸金”之说,杨帆还是毫不犹豫地砸钱进场,东京城市场上的湘妃竹几乎被杨帆给包圆了。
杨帆先前考察时,发现檀香紫檀以及海南黄花梨这两种木头也是制作扇骨的上品材料。檀香紫檀颜色沉稳大气,有甜香味,密度高,鬃孔细密且长,木纹为绞丝状;而黄花梨表面荧光极强,光滑如绸缎,木纹变化多,鬃孔细小且少,且降香阵阵,沁人心脾。只不过这两种木头都太稀有了,只适合做精品。
扇面是用多层纸张粘合而成,表层选用薄净皮宣纸,中间衬纸多用皮绵纸和连史纸。折扇扇面贴合完成后,表面宣纸还得用矾裱糊,这样的扇面平整牢韧,久用不裂,素洁大方,优于引笔。
位于扇骨尾端的作为扇骨开合轴承的扇钉用的是优质牛角,牛角的韧性较好,不伤扇骨,且能提升折扇的整体档次。
再搭配上小巧精致雕刻有吉祥图案的扇坠,一把薄厚适中的后世版折扇便完成了。剩下的便是找人在扇子上题字作画了,有名家最好,没有也没事,杨帆主要卖的还是概念和噱头,扇子上的字画只是锦上添花。只要“桃花扇”火爆东京城,这扇子还怕卖不出去?
周掌柜颇为喜爱地把玩着手上这把与众不同的折扇,叹息道:“这折扇用料倒是讲究,看着确实不错,就是过于费时费力了,而且。。。”
“而且特别贵。”杨帆笑着帮他说出了后半句。
“长风啊,这在商言商,此折扇本就非我宋人所喜,加上成本如此之高,你又当以何价卖与他人?”周掌柜皱着眉头说道,说实话,他并不看好杨帆的折扇。
杨帆淡定微笑,故意卖关子道:“周掌柜勿要替我担心,我既敢投入巨资,自是有办法将这扇子卖出去,您且等着看便是。”
眼见杨帆如此成竹在胸,周一和便不再多言,说到底,杨帆的盈亏与否,跟他周某人并没有什么关系,他只是收了杨帆的钱,帮他制作折扇罢了。只是他和杨帆几天接触下来,对他颇为欣赏,不忍他年纪轻轻就折戟沉沙在这勾心斗角的商场里。
如今看来,周老板能做的便是帮杨帆尽量盯着点折扇的进程了,这折扇的制作工艺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
竹子这种材质要经过煮、晒、烤、刮、拖、倒、磨等“水磨玉骨”一般的工艺流程后,才会匀细、光洁、温润,显出类似于蜜蜡与和田羊脂玉的光泽,抚摸起来才会如同婴儿脸般细腻。
而每一根扇骨的篾片不仅要追求厚度均匀,并且在薄的同时还要保持其韧性,这就对削制的手艺和材质的处理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好在周家扇铺的制扇师傅们都是能工巧匠,平时也常接触到竹子这种材料,熟能生巧后也就得心应手起来。
扇面的处理也颇费功夫,给生宣刷矾水是门巧功,太嫩会透墨,太老则易断纸。挂完头矾的熟宣,阴干后取三四张层叠裱糊,还需要挂第二次矾水,再阴干后折出折痕,一张扇面才算完成。
这些个方面,都是比较耗费时间的。慢工才能出细活嘛,杨帆不是不懂,只是时间上确实有些紧迫,只能稍微牺牲掉某些质去追求量。
杨帆让周老板店里的制扇师傅和伙计帮忙加紧进度,毕竟离七夕已经没有多少天了,在“桃花扇”公演前,还是要尽量加班加点多多赶制一些出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