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浪迹大宋 > 第23章 演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随着剧情的发展,很快便进行到守楼这一出戏。

    此出一开始,侯方域为躲避马士英、阮大铖的迫害而离开汴京,李香君在同侯方域分别之后,独居媚香楼上见所藏折扇而思念侯方域。此扇原是侯方域随身携带的一把普通的折扇,侯方域与李香君定情之时,侯方域在折扇上题写了一首诗,把折扇送给李香君收藏,这折扇便成为象征二人爱情的信物。

    不久时局发生重大变化,马士英把持朝政,强逼李香君嫁与漕抚田仰为妾,李香君不从,矢志守楼,她撞头流血,溅在侯方域所赠折扇上,这折扇便成为李香君为侯方域守节而坚贞不屈的见证。

    李香君头包巾帕、一副病容,她以死拒绝嫁与田仰做妾,养母李贞丽只得冒香君之名嫁给田仰,这媚香楼便只剩下香君一人独守。她卧病空楼,冷帐寒衾,无人作伴,好生凄凉。她冒死为侯方域守节,而此时侯方域却不知流落何处,也不知道自己为他守节的苦情。

    李香君回想起昨日恶仆盈门、强逼娶亲的情景,心中尚有余悸;而想到养母李贞丽替自己抵挡这场灾祸,如今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能够回来。思想前后,香君不由得一阵酸心。

    这时,李香君取出侯方域赠送给她的那把诗扇,展开观看,对扇思人,更觉伤怀。她看到扇面上溅落点点血迹,为此扇的被污损感到可惜。

    她唱:你看疏疏密密,浓浓淡淡,鲜血乱蘸,不是杜鹃抛;是脸上桃花做红雨儿飞落,一点点溅上冰绡。

    侯郎侯郎!这都是为你来。

    一曲,自述她所见的扇上血点的分布情形,疏密浓淡,不成规则,色彩殷红,艳若桃花,这是自己脸上流出的鲜血啊。她因此又想到侯生,自知这都是为了侯郎守节才这样做的啊。

    苏昆生和杨龙友来看望李香君,见到那把溅有血迹的诗扇,杨龙友就取青草的绿叶的绿汁作为颜料,在扇面上就着原有血点添上枝叶,竟成了一幅折枝桃花图,这折扇便因此称为桃花扇。李香君见到扇面图画,不胜叹息。

    她唱:一朵朵伤情,春风懒笑;一片片消魂,流水愁漂。摘的下娇色,天然蘸好;便妙手徐熙,怎能画到。樱唇上调朱,莲腮上临稿,写意儿几笔红桃。补衬些翠枝青叶,分外夭夭,薄命人写了一幅桃花照。

    那扇上的桃花,朵朵迎风伤情,片片对水消魂,色彩与形状皆似出天然。即使像古代徐熙那样的著名画师,也难以画出如此美妙的图画。这桃花和绿叶互相映衬,显示出《诗经》的名句“桃之夭夭”所描写的那种桃花的娇姿与风韵,象征着风尘女子的红颜薄命。

    李香君对侯方域如此深情,使杨龙友、苏昆生受到强烈震动。杨龙友提出让苏昆生前往扬州等处去访察侯方域的下落,苏昆生表示同意,并提出让香君写一封书信为凭。李香君说:“奴的千愁万苦,俱在扇头,就把这扇儿寄去罢。”

    。。。。。。

    “好一把桃花扇!”

    “先前我还瞧不起这叠扇,是我错了。”

    “人家那可是定情之物。”

    “我观那叠扇美观大方,我大宋目前市场上的叠扇根本没法相提并论。”

    “香君为候郎守节,着实让人钦佩。”

    “呸,那马士英、阮大铖忒不是东西,某恨不得活剐了他们。”

    台底下,观众们议论纷纷,有感动、有不忿、有怜惜。

    嘈杂的观众们在绯绿社的安抚示意下,这才慢慢平复下来,继续观看。

    很快,剧情便发展到了桃花扇中最精彩的骂筵。

    李香君托师父苏昆生寄扇去后,整日足不下楼,静盼侯方域归来。马士英、阮大铖为了取悦于福王,在秦淮旧院收罗清客和妓女,教演阮大铖的《燕子笺》传奇,马士英、阮大铖派出的差役如狼似虎,丁继之、卞玉京先后逃走,沈公宪、张燕筑、寇白门、郑妥娘等俱被传唤到礼部过堂,李香君也被搜出,她顶替李贞丽的姓名入选。

    李香君被强拉下楼,因脚小而行走艰难,痛苦不堪。

    下红楼残腊雪浓,过紫陌早春泥冻;不惯行走,脚儿十分痛。传凤诏,选蛾眉,把丝鞭,骑骄马;催花使乱拥。

    她唱这一曲,述说自己遭受的苦况。此时方在正月,残冬天寒,路有积雪冻泥,坑坑洼洼,她的一双小脚走这样的道路,疼痛难忍。可是,那些骑马扬鞭的差官即恶狠狠地驱赶着她们,毫无怜惜之情。香君想到自己落到这个地步,无可奈何,但是胸中志气是不可磨灭的。

    赏心亭中,马士英、阮大铖及杨龙友同在饮宴,验看点选的妓女,召李香君唱曲佐酒。

    李香君首先唱出一曲:妾的心中事,乱似蓬,几番要向君王控。拆散夫妻惊魂迸,割开母子鲜血涌,比那流贼还猛。做哑装聋,骂着不知惶恐。

    倾吐自己的满腔心事,她心中的不平事主要有两件,一是夫妻分散,一是母子离别,并且因此受伤,鲜血飞溅。曲词虽然没有述说两件事的详细情形,但分明是指她同侯方域的分散以及同母亲李贞丽的离别,以此控诉马、阮奸党对自己的迫害。此时,马、阮还只当她是李贞丽,一时未必能够明白这个女子就是李香君,也还不知道李香君拒嫁守楼碰头流血的情节。因此,香君说他们“做哑装聋,骂着不知惶恐”,对他们的专横和昏聩予以嘲讽。

    在场的杨龙友是认识香君并详知内情的,他提示香君,今天是朝廷权贵行乐的时刻,不要只诉说自己的冤苦。香君明白杨老爷有保护自己的用意,但他还是要按照既定的思路对马、阮进行声讨。

    她唱: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把俺胡撮弄。对寒风雪海冰山,苦陪觞咏。

    这一曲当面指出,眼前的这些权贵要员,本来应当是偏安于江南的朝廷倚重的柱石之臣,但却贪图利禄,沉湎声色,排演《燕子笺》这样的戏本,正像南朝陈后主演唱的《后庭花》那种亡国之音。为了自己的寻欢作乐,也为讨取圣上欢心,竟然把这些风尘女子胡乱摆布,让她们面对着寒风冰雪陪侍着你们。

    这段曲词有对奸臣的揭露,也流露出李香君胸中的怨恨,因此惹得马、阮二人恼羞成怒。阮大铖指明李贞丽本是复社首领张溥、夏允彝品题过的名妓,他因恼恨复社而迁怒于她,要把李香君当成李贞丽进行责打。

    李香君听阮大铖提起东林、复社名流便思报复,就唱: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

    这一曲,针锋相对地表明了李香君的政治态度。她指出,东林、复社中那些志同道合之士,连这些青楼女子也知道敬重他们,而这个先前魏忠贤的干儿子如今却小人得志,作威作福,足见阉党没有绝种。这句骂词正戳着阮大铖的疼处,他凶相毕露,喝令手下人把香君扔在雪里。

    香君被推倒在雪地上之后,仍不屈服,她接下去又唱道: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奴家已拼一死。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

    李香君说自己原是冰肌雪肠、铁心石腹,挨冷受冻也无所畏惧。阮大铖更加恼怒,竟走下座位用脚踢香君。杨龙友相机行事,劝阻了他,他仍然未能息怒,又传令把李香君送入宫中承担苦役。李香君此时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无论什么样的惩罚也不顾了,她的心中只剩下了仇恨。连着两句“吐不尽鹃血满胸”,表明了香君视死如归的精神,她要像古蜀国望帝的灵魂化作啼血的杜鹃那样,即使身死也不能向马、阮之流的奸党表示屈服。

    。。。。。。

    “好,骂的好极了。”

    “香君真乃女中豪杰也。”

    “一介青楼弱女,竟有如此不畏权势、敢于斗争的高尚气节。”

    “哈哈,香君此骂曲一出,叫某听得甚是痛快。”

    此令人回肠荡气的曲词一出,观众们不仅纷纷拍案叫绝起来,同时也为香君的“生猛”表现而感到振奋,感到鼓舞。

    看着象棚中群情激奋、备受感动的大宋人民,杨帆觉得此次的桃花扇应该是成功了。

    最终,第一次公演的“桃花扇”在“苏昆生”悲凉的唱词中落下帷幕。

    “呜。。。香君好可怜啊。”深受感动的张玉兰早已哭红了双眼,一旁的张玉林、巧儿等人也都在默默垂泪。

    “青楼皆为义气伎,这些个儿读书人,呵!”宋玉满是不屑地嘲讽了一句。

    “先前某还以为长风写的也就是那些老一套的情情爱爱,不想此剧却让某感受了另一番深沉的家国情怀。”张大宝颇为感慨,大老粗如他,也为香君的气节所打动。

    张大宝顿了一下,接着说道:“香君气节固然令我动容,不过梁红玉依旧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名妓。”

    额。。。这也要比?杨帆无语。

    “此剧人物性格丰富,有的浓墨重彩,有的稍加点染,但各有不同的面貌神态,各自面目精神,跳跃纸上,勃勃欲生。”李默像个专业的“影视剧点评人”一样。

    “不错,香君忠于爱情、忠奸分明;侯方域不与马士英、阮大铖等奸党同流合污,却又犹豫彷徨;史可法忠烈却又对奸党忍让;杨龙友游走于忠奸两党之间,左右逢源。杨公子当真写出了各色人物的鲜明性格,让人好生佩服。”宋青出声附和道。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宋玉略有所思地小声嘀咕一声,而后目光复杂地看向杨帆,想不到他不仅有趣,竟也能写出如此发人深省的曲词。

    “果真应了此前招子上的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一个问字破空而来,震撼人心,只是此词似乎只是上阙,不知可有补齐?”

    嗯?难道这句词还没有被写出来吗?杨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李莫愁嘴里常念的这句话颇得人心啊,不过杨帆自己也记不得全词了,只依稀记得这句话其实并不是神雕侠侣,而是元代某个文学家的作品。

    “长风既有此等文采,那日在樊楼里又何必故意藏拙,便是学那柳七小露一手,某那银钱不也就省下来了?”张大宝凑过头来,在杨帆的耳朵旁小声嘀咕道。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张大宝口中的柳七,便是大名鼎鼎的“奉圣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妓界称其为柳七官人。是名妓们都想与之共寝的存在,只为求得一诗一词,甚至不惜散尽千金。

    据说直到柳永死时,都是名妓们集资所葬。如此大神,杨帆何德何能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听到张大宝的话,杨帆的脸上唯有尬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