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浪迹大宋 > 第22章 首演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吃过晚饭,杨帆便赶紧带着玉兰、玉林姐弟两人赶赴桑家里瓦,“桃花扇”即将在桑家里瓦最大的象棚里首演。

    不出杨帆所料,一路上,出来游玩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各个街道上已是人满为患。

    幸亏杨帆有所准备,三人提前多时便出了门,一路上紧赶慢赶地,这才终于从拥挤的人群中走到了此行的目的地。

    华灯初上,当杨帆三人走进瓦子里的时候,人头攒动,场面异常壮观,眼睛都不太够用了,尤其是张玉兰姐弟俩,他们哪见过这场面,看哪儿都新鲜,看哪儿都挪不动步儿,也就是杨帆紧紧地拉着,这才没被人给挤丢了。

    杨帆他们挪动着步伐来到象棚外,看见象棚门口到处都贴满了花花绿绿的“桃花扇”招子,门口儿还有几名壮汉把着,旁边还竖了块水牌,上写着四个大字:凭票入场。

    “啥玩意儿啊?给钱都不让进?”一个青年带着女伴站在门口,嘴里骂骂咧咧道。

    门口的壮汉门倒是十分克制,只是冷冷地看着他,并不理会他的谩骂。

    倒是一留着两撇小胡子的瘦高男子快步走到那青年身边,贼眉鼠眼地指着门口的水牌,朝他道:“公子怕是有所不知,这‘桃花扇’名动京城,这首场门票早就卖光了,某这里刚好还有两张,可转让给公子。”

    “哦,竟有此事?那你这票作价几何啊?”青年有些狐疑地看了胡子男一眼,这桃花扇既然如此火爆,为何眼前这胡子男愿意将票卖与自己?没有道理啊。

    果然,胡子男伸出两根手指,咧着嘴道:“两百文一张,这票就是公子您的了。”

    青年身边的女子惊得一吐舌头,道:“什么?一张票两百文?这也太贵了,真是吃人不吐骨头,啥玩艺儿要这么多……”

    卧槽,好家伙,这直接给涨了三倍了,便是杨帆听到了也忍不住惊了一下,这可真不是他雇佣的水军,而是大宋货真价实的“黄牛党”。

    这场戏宣传久、噱头足、热度高,又是由颇具名声的绯绿社以及一众名角儿共同演绎,原来的门票定价本就比正常的杂剧要稍贵,普通座位都要五十文了。要知道,东京现今米价每石一贯,而民间的一贯往往只有七八百文钱,而平时一出杂剧的收费也就二十文左右,听书、变戏法儿之类的还要更便宜一些,每场只要七八文钱。

    胡子男用鼻子哼了一声,道:“嫌贵?那您听书去吧,那儿便宜。我跟你说,这可是桃花扇的首演,那青龙座的票都涨到一贯了。”

    几句话说得女子哑口无言,只好挽着青年撒娇。

    张玉兰姐弟俩听到面前几人的对话,也为这高昂的价格而感到震惊,不由得抓紧了手中薄薄的门票,仿佛抓的是一张价值千金的交子。

    青年本就经不得胡子男的刺激,加上又有佳人在侧,大手一挥,故作豪爽道:“哼,不过区区四百文钱,算得了什么。”

    青年“忍痛”付钱,接过胡子男手里的门票,便带着身边的女子进场去了。守在门口的壮汉们仔细而严谨地验完票后,便让青年拿着票进场去了。

    跟在青年身后,杨帆三人也顺利地通过验票进到场子里,一眼望去,舞台底下的座位上已是人山人海,能坐三四千人的象棚里几乎已经座无虚席。

    “长风,这里。”人群中,坐在看棚里最好位置之一的青龙座上的张大宝站起来挥舞着双手,不断地朝杨帆喊道。

    他们的票自然也是杨帆送的,杨帆眼尖,一眼就看到了张大宝高大魁梧的身躯,当即带着姐弟俩走了过去。张大宝的周围坐着的都是杨帆的老熟人了,不仅李默、巧儿、香桃来了,便是因被家里禁足、多日不见的宋玉宋公子也带着宋青来了。

    “哦,宋公子竟也来了,实属难得啊。”杨帆跟众人一一打过招呼,笑呵呵地开玩笑调侃道。

    宋玉也是颇为无奈,微微摇头,语气略显心酸地说道:“恰逢七夕,家里便允许我出门放松一下。”

    众人皆是微微一笑,心照不宣。

    在杨帆的示意下,张玉兰姐弟俩诚惶诚恐地坐了下来。这个位置不仅离舞台近,周围这些人的衣着打扮也尽显豪奢,明显都是些达官显贵或者豪商巨贾,没想到前些天还在为生活所累的他们竟然有机会能与这些人平起平坐,能遇到杨公子这样的好人,当真是他们的福分。

    姐弟俩复杂激动的心情,杨帆自是无从得知,此刻他正观察着周围观众的反应,虽然他有信心,但这也是他第一次尝试,难免有些紧张。

    “没想到杨兄刚来我大宋不久,便能写出这等感人的剧本。”宋玉由衷地称赞道,他早已从巧儿等人口中得知了具体情况,他亦是爱戏之人,对杨帆的才华颇为佩服。

    杨帆谦虚地摆了摆手,回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些天来,看了不少杂谈逸趣,又刚好想起以前听过的这么一个故事,便借我之手分享给大家罢了!”

    张大宝大大咧咧地笑道:“长风莫要过于自谦,你本就该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又何必如此藏拙?”

    这出戏居然是公子所写,难怪公子之前丝毫也不担心门票的事,这类琐事根本就无需公子理会,绯绿社那边自会安排好一切。得知真相,张玉兰姐弟两人心里本来快要平复下来的心情又重新泛起了波澜。

    随着舞台上出现一个身着彩衣的青年男子,偌大的象棚渐渐安静下来,男子整理下衣袍,抱拳讲话道:“感谢诸位前来捧场的朋友,我等乃东京绯绿社,此次为大家带来的是戏剧桃花扇。”

    彩衣男说完,便冲着台下的观众们作揖施礼,然后便下去了。

    大宋的杂剧演出,一般分三段: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有如“说话”中的“入话”;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又有杂扮,或曰“杂班”,即杂剧的后散段,大多表演乡下人初进城市闹得笑话,以资笑乐。

    艳段:正式表演前的歌舞滑稽小段,演“寻常熟事”。

    正杂剧:具有情节性的故事表演。

    杂扮:扮演杂技或其它技艺,也时有滑稽小戏,因其散漫无序,所以称为散段。其中正杂剧是戏曲的主要样式,艳段和散段的内容大抵与正杂剧无关,但却也可单独称为杂剧。

    大宋杂剧通常有五个角色,其中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旦有时还增添一个装孤。

    末泥:杂剧中末泥为长,是杂剧里面的领导者,负责安排、调度整个演出。

    引戏:在演出是指挥其他艺人上下场,解说人物动作,介绍背景剧情。

    副净和副末:副净就像后世相声里的逗哏,负责扔包袱,副末则插科打诨,捧哏凑趣。

    旦:负责扮演女角色。

    装孤:顾名思义就是专门装老大的,诸如帝王或长官。

    大宋的戏剧,不是纯正的戏剧,更像是滑稽戏之类的不成熟的戏剧形态,只是一旁也有用歌曲辅佐。

    而杨帆改编的桃花扇,必合言语、歌唱、动作以演一故事,综合运用了各种手段来扮演一个有一定长度的故事。

    桃花扇全剧结构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侯、李的结合及由合而离,同时联系文人对阮大铖的斗争,左良玉欲东下就粮,为马、阮迫害侯方域埋下伏线。

    第二部分主要写侯方域的活动,同时写马、阮当权,史可法被排挤,朝政黑暗,展示了统治阶级内部派系斗一争的日益尖锐。插入李香君的拒嫁情节,使情节有变化,同时成为后而戏剧矛盾激发的张本。

    第三部分,主要写李香君的活动,通过马、阮对李的残酷迫害,揭示了统治集团腐朽的本质,以及李对爱情的坚贞,在政治斗争中的鲜明态度和疾恶如仇的优秀品质。

    第四部分,通过马、阮倒行逆施,大捕文人,以及左兵东下声讨马、阮,史可法困守扬州,对统治集团的分崩离析作了集中的反映。

    整段戏剧中,杨帆又特意地突出了折扇的地位。素扇,诗扇,血扇,桃花扇;初遇,定情,守节,重逢。一把折扇,牵扯出了两个人的命运。这二人,也不过是众多面对时代无能为力的人的化身,他们被时代所无情的摆布,然后成为时代的弃儿。可也是他们,却代表了整个时代的印记,所有的悲欢离合,所有的更迭变迁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于是,这把桃花扇便成为了他们的替代品,时代变革的承载体。想来既无奈而又可笑,纸扇乃世间轻薄之物,兴亡乃国家王朝沉重之思。然而,一把折扇竟承担着一个朝代的兴亡,不禁慨叹世间无常,人世恍惚。

    李香君本生长于平康巷陌,却有着比侯方域等公子更为铿锵的气节。那个为退奁而不怕得罪权贵的女子,那个不愿嫁与魏党而自毁花容的女子,那个为情可以不顾一切的女子,那个是非分明性格刚烈的女子。她告诉了我们商女并不都是隔江犹唱后庭花,她击醒了那些如侯方域般软弱的文人士大夫。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三句话就像当代电影的闪回镜头似的,形象地展示了富贵繁华由生到灭的快速演变过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