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浪迹大宋 > 第25章 火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好啊,我前天好意让你去勾栏看戏,你居然敢骗我?”东京城张家茶馆的柜台后面,老板娘重重拍了下桌子,气势汹汹地指着老板的鼻子呵斥道。

    这么大的动静,差点把客人们的眼光都吸引了过来,对此,老板连忙握住妇人的手,小声哀求道:“你小点声,我怎么骗你了?”

    老板娘把手抽了回去,道:“七夕那天,你说自己看戏中了什么三等奖,奖品是一把叠扇,当场你便卖与他人,得了五贯。”

    “不错,是有此事。”老板有些心虚地点点头,前天,也就是桃花扇首演那晚他确实运气不错得到了一把扇子,不过卖掉的价格不仅仅是五贯,而是十贯。早知道就不告诉这母老虎了,都怪那天夜里回来后一时得意忘形了,眼下莫不是东窗事发了?

    “哼,可我刚才怎么听说那扇子卖了二十贯啊?”老板娘冷笑一声,不客气地质疑道。

    二十贯?怎么可能?老板急了,脱口而出辩解道:“那就是一把叠扇而已,我能卖到十贯已经顶天了,哪来的二十贯?肯定是你这婆娘听错了。”

    刚说完,老板便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眼见对面怒火中烧的河东狮隐隐快要当场爆发,茶馆老板连忙腆着脸柔声道歉道:“那晚我一时糊涂,截留了五贯,是我错了,不过,真的没有二十贯那么多啊。”

    “我那把叠扇只是个三等奖,断不可能卖到二十贯的。”

    “对了,那二等奖也是把叠扇,而且更加精美,说不定人家说的是那二等奖呢。”店老板继续低声下气地补充道。

    “不可能!我听得很清楚,人家明明白白说的就是三等奖的叠扇。”店老板虽然已经主动认错服软,但老板娘并没有打算就这么轻易地放过他。

    老板娘仰起头来,客气地朝着坐在柜台前不远处的客人求证道:“方才冒昧听到了两位客官的对话,真有叠扇能卖到二十贯?”

    “那还有假?某可是亲眼所见。”那桌客人本就在高谈阔论,对于谈话被别人听到了也不以为意,坐在桌子靠窗一侧的白衫客人更是信誓旦旦地回道。

    茶馆老板拱了拱手,笑呵呵地问道:“敢问客官,可是象棚那出桃花扇最后抽奖所出的二等奖叠扇?”

    白衫客人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喝了口茶道:“原来掌柜的也看到过!不错,那把叠扇确是在桃花扇结束后抽出的奖品,不过却不是掌柜所说的二等奖,而是三等奖。”

    “我二人七夕那晚刚好就坐在那中奖之人旁边,所以亲眼目睹了这桩交易的全部过程,断然不会看错的。”白衫客人怕掌柜的不信,又补充了几句。

    什么?还真是三等奖!茶馆老板愣了一下。

    “掌柜的看起来有些面熟啊。”同桌另一个身着青衫的客人打量着愣在原地的茶馆老板,有些疑惑地出声问道。

    老板回过神来,苦笑一声道:“七夕那晚我也侥幸中了个三等奖,得到了一把叠扇。”

    青衫客人闻言朝老板拱了拱手,道:“怪不得我看着有些眼熟,许是那晚你上台领取奖品时被我看见了,掌柜的好运气啊!”

    “老板可愿割爱?我亦愿出二十贯。”白衫客人眼前一亮,出声问道。

    那青衫客人忙劝阻道:“少青,君子不夺人所爱,且那叠扇看起来精致华贵,颇有收藏价值,以后定不止这二十贯的,掌柜的又岂会因这点小利将叠扇卖与你。”

    “这。。。,倒是我冒昧了。”白衫客人摇了摇头,朝茶馆老板拱了拱手道。

    闻听此言,茶馆老板心里顿时有些五味杂陈,说不出话来,只好敷衍般地朝眼前的两位客人拱手回礼。

    “真的只卖了十贯,我发誓!”转过头来对上自家夫人冷冰冰的眼神,茶馆老板欲哭无泪。老板心里苦啊,只怪自己鼠目寸光,卖得太早了!

    桃花扇在七夕晚首演后,由于其深沉的家国情怀,精巧缜密的戏剧结构,选材与宾白歌词的雅俗共赏,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赢得了广泛大宋百姓的青睐。隔天下午和晚上的两场演出,来看表演的观众们是络绎不绝,场场爆满。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此句让某感悟良多矣!”

    “那桃花扇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二三十个,却杂而不乱,始终围绕着李香君与侯方域这条主线,呈现一幅驳杂的社会断面,实属不易。”

    “香君让人钦佩,又让很多人汗颜,那侯方域远不如也!”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此句不知是谁所作,也不怕得罪文人士子。”

    “据说是亦是那桃花扇的作者传出来的,我倒是觉得颇有道理。”

    “戏剧说到底是观众的艺术,而观众有的喜俗,有的赏雅,作品亦是,雅俗共赏才是最高的审美层次。桃花扇这部剧作的语言表达,歌词诗化,按腔合律,虽有不少用典,但表叙浅显易懂。如此,文人雅士可从用典中领略深邃的历史意蕴,而普通观众也能明了大意。”

    “所以东京城里的人们才会对桃花扇如此钟情,导致现在一票难求啊。”

    “诸位莫要忽略了此剧的核心灵魂,那把贯穿始终的桃花扇!”

    “不敢不敢,殊不知现今东京城里除了桃花扇的门票,这叠扇更是一扇难求啊!”

    “关键是你得先有票,看完桃花扇这部戏曲后还要有足够的运气去抽中那购买资格,这之后你方能买到那叠扇。”

    “说来也奇怪,这偌大的东京城里,居然还真没有哪一家扇铺有在卖那种叠扇。”

    “更奇怪的是,那叠扇只在每场桃花扇结束后限卖一百把,每把价格都是二十贯,卖家既不提价也不多卖,你们说说,有这么做生意的吗?”

    “确实如此,据说七夕桃花扇首演那晚,有人当场以五十贯卖了一把带扇坠且扇面绘有桃花的叠扇。”

    “那应该是二等奖的叠扇,三等奖的叠扇是没有扇坠的,而且扇面上也没有桃花,只有定情诗,即便如此,那晚也当场转手了好几把,价格也都在二三十贯。”

    “想不到一出桃花扇,竟是让这不起眼的叠扇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雅物。”

    “非也非也,相较之下,京城各大扇铺里的那些寻常叠扇不仅扇骨少、扇面小、用纸粗糙,而且也不能题字作画,执事仆从手中物罢了,岂能与桃花扇相提并论。”

    自桃花扇隆重首演后,这两三天来,除了其本身的口碑和影响,杨帆也在不断让“水军”制造议论和热度,不只是张家茶馆,东京城里的各大酒肆茶坊里,桃花扇和叠扇的话题已经随处可见,不绝于耳。

    “公子,我看库房里明明就还有叠扇,为何每场就只卖一百把啊?而且,以叠扇如今的受欢迎程度,便是三十贯也卖得出去,您又为何只卖二十贯呢?”十二岁的张玉林眨巴着眼睛向杨帆问道,他们姐弟俩被自七夕那晚起便被杨帆充作“临时”的账房和管家,来帮忙管理叠扇生意,对于杨帆的决定,弟弟张玉林有些不解。

    一旁的姐姐正在忙着核对账本,虽然她与弟弟一样对此深有疑惑,但也担心弟弟的言语是否会冒犯到公子的“隐私”,便赶紧装作生气地说道:“你哪来的这么多问题?公子的想法岂是你能置喙的?”

    杨帆不以为意地摇了摇头,阻止了姐姐对弟弟的“教育”,笑着说道:“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就是个很普遍的饥饿营销罢了。”

    “饥饿营销?”姐弟俩对视一眼,满是不解。

    “你们看啊,现今的东京城里,是不是就我们这里有这‘桃花扇’出售?”杨帆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过来问道。

    张玉林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肯定地说道:“那是自然,京城各大扇铺里虽然也有叠扇卖,然都是些粗制滥造的玩意儿,远不如我们的‘桃花扇’精致。”

    “不仅如此,随着桃花扇这出戏的日渐火爆,作为戏里核心之一的桃花叠扇更是会被赋予相应的意义和名气,便是那些华美的缂丝团扇,亦不能相提并论。”姐姐张玉兰一针见血地分析道。

    呦吼,小妮子不错啊,心思倒是很敏锐,杨帆笑了笑,道:“不错,我们的桃花扇目前来说是不可替代的。”

    “之所以限量,还采取这种先有资格才能购买扇子的方式,便是想造成一种扇子供不应求的假象,提高人们的购买欲。”杨帆解释道,而且扇子制作不易,产量确实是不高。

    “人们现在愿意花大价钱买这叠扇,是因为桃花扇的广泛宣传和火爆,如果我们过度地提高价格,一旦人们接受不了或者不愿接受的时候,他们便会冷静思考,理性行事,可能便不会想要买了。”

    “与其提高价格,还不如利用饥饿营销为桃花扇树立起高价值的形象,让其成为一种时尚和奢侈。”杨帆继续说道,关于扇子的价格,他是仔细研究过的,七夕那晚的扇子之所以频频出现高价交易,也是他暗中推泼助澜、炒作出来的结果,要不然想让平日里被瞧不起的叠扇一跃而起哪有那么容易?

    杨帆的这番解释,姐弟俩人听完还是蒙蒙的,似懂非懂。虽然他们可能还无法理解这其中的深意,不过他们心里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的公子肯定是要发财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