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浪迹大宋 > 第59章 请教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餐后,杨帆便带着人拿着昨天准备好的工具和“建筑材料”,到选好的耕地上开始正式搭建大棚。

    因为经验不足,常常需要停下来做调整,这做做停停之下,忙碌了一上午,总算搭建好了一个大棚。

    这个大棚为南北向(南北为棚长,东西为棚宽),跨度有两丈左右、长约十丈、肩高四尺、脊高六尺,按照这个尺寸的话,一亩地差不多刚好能弄三个大棚。

    大棚中,按棚宽(跨度)方向每六尺设一立柱,顶端形成拱形,地下埋深,垫砖或绑横木,夯实,将竹子固定在立柱顶端成拱形,两端加横木埋入地下并夯实;拱架间距三尺,并用纵拉杆连接,形成整体;拱架上覆盖麻布,拉紧麻布的断头埋在四周的土里,拱架间用竹竿等压紧麻布。

    众人站在一旁的土埂上,看着眼前这个他们亲手搭建起来的大棚,一边休息一边交流起来。

    “大棚里的柱子还是多了些,就怕到时候影响你们种菜。”杨帆感慨了一句,没有钢柱,想要能抗风雪的牢固大棚,只能在棚内多立了一些柱子。

    中立柱用了十六根**尺长的小杉树,顶梁用的是直匀坚韧的毛竹,边立柱足足用了五十根的小木桩,拱杆则是采用经过加工过的毛竹竹片。

    作为此次负责种植“反季节蔬菜”的陈安来说,他只想知道这种温室大棚是不是真的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让蔬菜正常生长,这些柱子在他眼里,根本算不上什么麻烦。

    “柱子多倒是没什么,只是这万一碰到大风大雪,只怕这个大棚未必能扛得住,即便坚持下来,这大棚上的麻布只怕也是毁了。”李石实话实说道,语气里满是惋惜,在他看来,这些麻布的价格可不算便宜,公子花费“巨资”就为了种菜,也不知道值不值。

    “是啊,公子,而且这薄薄的一层布真能保温吗?”吴刚也附和了一句。

    杨帆笑道:“大不了多盖几层,而且我们到时候还可以在棚内筑炕烧火,以此来增加菜棚温度。”

    “至于能不能抗住大风大雪,那就看天意了,如今我们不必杞人忧天。”

    孙达则乐观地笑着道:“我觉得公子说得对,既然都做到这一步了,我们只管将菜种下去好好照顾就是。”

    “想想看,到时候人们只能在冬天里吃着腌菜干菜,而我们却能吃着新鲜的青菜,岂不是美翻了!”最后,孙达更是活宝似地将大家都给逗乐了,开始憧憬起未来的这美好一幕。

    一连几天,杨帆都待在城外,忙于自己的大棚种植,有时候兴致来了,也会下地帮忙种点菜干点活,美其名曰享受田园生活,小日子过得十分恬静惬意。不过他还是太“娇嫩”了,吃不得苦,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大多数时候还是作壁上观,按他的话说,那就是静静地做个美男子。

    这天下午,杨帆仍旧坐在大棚不远处的一处土埂上,在习习秋风里,在秋日的暖暖阳光下,享受着惬意的下午茶时光,别误会,他真不是来当“监工”的,正当他准备招呼大棚里忙着种菜的几人出来休息时,余光看到张玉林“疾驰而来”。

    “你怎么来了?莫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杨帆看着眼前跑得气喘吁吁的张玉林,有些诧异地问道,按道理来说,平常这时候他们姐弟俩一般是不会出城来的。

    张玉林摆摆手,连忙解释道:“没有没有,家里没事,好着呢。”

    紧接着,张玉林将自己手里拿着的一叠纸张递给了杨帆,道:“公子可还记得那个秦浩然?”

    杨帆笑道:“就是你那个小心眼儿的同窗呗,我当然记得了,我与他之间还有个赌约呢!”

    张玉林点点头,指着被杨帆拿在手里的纸张道:“这上面就是他解出来的答案。”

    哦?杨帆眉毛一抬,一听秦浩然把他的题目给揭开了,顿时便来了精神,饶有兴致地翻看起手里的这叠纸张。

    没多长时间,杨帆就将几道题的解题过程和最终答案给看完了,过程清晰有条理,四道题的答案也都是正确的,难不成那秦浩然竟是个扮猪吃老虎的天才?

    “玉林,看来我们小瞧了你那位同窗啊!”杨帆将纸张放到一边压好,颇有深意地笑道。

    张玉林诧异道:“公子的意思是,这些纸上面写着的答案确实都是正确的?”

    “不错,四道题都做对了,就是这解题过程吧,虽然冗杂了一些,但其逻辑还是很明白清晰的。”杨帆点点头道。

    而后,杨帆才反应过来“点评”道:“才过了四五天吧?这就解出来了,以那秦浩然的年纪来说,也算是极快了,咱们先不说人品,人家那算学逻辑能力还真是挺强的。”

    张玉林冷不丁道:“公子,那日您说要种菜出门后不久,那秦浩然就把答案交给我了。”

    种菜那天?那不就是出完题的隔天而已?这么快?杨帆瞬间眼睛都瞪大了,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他吃惊地看着张玉林道:“此言当真?莫非那秦浩然是神童不成?”

    张玉林笑了一下,连忙解释道:“公子你听我说完,那四道题并不是秦浩然解出来的,而是他的父亲和姐姐一同解的。”

    不管是谁做出来的,都只是花了一天不到甚至更短的时间,这让杨帆吃惊不已,终究是他小瞧了这个时代的人的智慧。按照他原先的预计,这个时代的人想要解出那四道题是不太容易的,时代不同,思维不同,逻辑不同,没想到,现实却狠狠地打了他的脸。

    “了不起啊。”杨帆由衷地致敬道。

    “公子,这两题我看得不是很明白,您给我讲讲吧。”张玉林将一旁的纸张重新拿了过来,指着第一题好学地请教道。

    杨帆有些无语,这可还是在地里呢,连根笔都没有,不过杨帆最终还是拿着根树枝耐心地给张玉林答疑解惑起来,还用现代数学的解题方式重新讲了一遍。

    解法一:

    假设桃子总数为x个,第一只猴子分得桃子为x1多1个,第二只猴子为x2多一个……第五只猴子为x5多一个。

    x=5*x1+1;

    4*x1=5*x2+1;

    ……

    4*x4=5*x5+1;

    变形得

    4(x1+1)=5(x2+1),4(x2+1)=5(x3+1)...,4(x4+1)=5(x5+1)

    所以有:(x1+1)=(5\/4)4*(x5+1)

    推出>(x5+1)=(4\/5)4*(x1+1)

    (x5+1)=(x1+1)*256\/625,由于都必须是整数,令x1+1=625,则x1=624;

    那么x5+1=256,x5=255;

    x2=499;

    x3=399;

    x4=319;

    x=5*x1+1=3121,即总数最少为3121颗。

    解法二:

    假设到第5只猴子时总个数为5x+1颗

    那么到第4只猴子时为5(5x+1)\/4+1颗,化简即25x\/4+9\/4颗

    同理可知:

    到第3只猴子时为125x\/16+61\/16颗

    到第2只猴子时为625x\/64+369\/64颗

    到第1只猴子时为3125x\/256+2101\/256颗

    要使3125x\/256+2101\/256为整数的最小整数x是255

    x=255时,3125x\/256+2101\/256=12*255+8+53=3121

    这堆桃子至少有3121颗。

    原来如此,张玉林听到杨帆的解答,恍然大悟过来,道:“公子,您的解法可比秦浩然他们简单易懂多了。”

    杨帆莞尔一笑,有阿拉伯数字以及这些加减乘除的符号,算起来肯定是要简便得多,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个时代的人还是非常有智慧的,便是没有这些符号代号,也能成功将题给解出来。

    “其实上面这两种解法都是比较繁琐的,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比如可以假设这一堆桃子至少有x个,然后先借给它们4个。”杨帆笑着道,想趁机启发一下张玉林的思维能力。

    “先借给它们4个?这是为何?”张玉林一脸的不解,这桃子还能用借的?

    让张玉林独自思考了一会儿,杨帆这才为他解开了谜底。

    假设这堆桃子至少有x个,借给它们4个,那总共就有x+4个。

    然后再假设五只猴子分别拿了x1,x2,x3,x4,x5个桃子(其中包括吃掉的一个桃子)。

    则可得x1=(x+4)\/5

    x2=4(x+4)\/25

    x3=16(x+4)\/125

    x4=64(x+4)\/625

    x5=256(x+4)\/3125

    x5应为整数,而256不能被5整除,所以(x+4)应该是3125的倍数,所以(x+4)=3125k(k为自然数)。

    当k=1时,x=3121

    所以,5个猴子至少摘了3121个桃子。

    “居然还能这样?这简直太神奇了吧!”张玉林兴奋不已地叫道。

    “臭小子,囔囔啥呢?瞧把你给兴奋的!”

    耳边传来一道爽朗的笑声,张玉林回头一看,才发现是吴刚在说话,而一旁还站着孙达等人,大家应该是干完活正在休息,此刻都笑呵呵地看着他呢,这让他怪不好意思的,连忙上前有礼貌地跟大家打招呼。

    问候过大家后,张玉林这才回复吴刚道:“吴大哥,公子刚教了我一种神奇的解题方法,可太有趣了,我跟你讲讲吧。”

    “别别别,你跟我讲岂不是对牛弹琴嘛,我这个大老粗哪听得懂啊。”吴刚连连摆手,满脸都是拒绝。

    一旁的孙达笑嘻嘻地调侃道:“呦呵,老吴你还会说对牛弹琴这个词呢。”

    “行了行了,休息够了就继续干活去,别在这里打扰公子他们了。”李叔站了起来,笑着挥手道。

    张玉林来的时候早就注意到地里的几个大棚了,对于这些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肯定就是公子弄出来的,这玩意儿真能在秋冬季节里让菜活下来?张玉林有些不太相信,见李叔他们又准备去地里干活,他便顺势跟了过去,挽起袖子和裤腿道:“李叔,我也来帮你们种菜。”

    吴刚转头笑骂道:“去去去,小孩子家家的,来地里干什么,赶紧回去读书。”

    “不错,读书我们可能不懂,但地里的活儿我们可是门儿清着呢,地里脏,玉林你就别掺和了。”孙达也善意地开口阻止道,不想让张玉林这个书生干这些农活。

    李石和陈安对于张玉林这个孙子辈的白净书生,更是怜惜得紧,也都出声劝他不要下地干活。

    一时间,双方倒是有些僵持不下,最终还是杨帆发话了:“没事,你们就让玉林跟着锻炼一下,这天天读书的,活动一下身子挺好。”

    “这万一玉林将来有出息,为官一方时,能知道民生疾苦,也方能做个好官不是。”杨帆半真半假地调侃了一句。

    于是,大棚里多了一道卖力干活的身影。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