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弱女归来:少将军的心尖人 > 第26章柴县之查4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里面都是黑衣人,且都带着银制的面具,手握大刀,排成一排靠着墙,正在闭目休息。

    常善极轻的转过头,拉着林林赶紧远离这里,这些人一看就很不简单,先不说武功怎么样,就那整齐划一的动作,就能确定是平日训练有素的打手,不,准确的说,不是打手,是刺客。

    来的一处很偏僻的地方,林林见刚才常善的表情很不对,问道,“常小姐,你刚才看见什么了?”

    常善一边走,一边回道,“刺客,那屋里全是银面刺客。”

    林林也有些惊讶,忙道,“可有看清多少人?”

    常善回想道,“不清楚,我只看见了大约七八个,但会不会有更多,就难说了。”

    常善说完,见这偏僻的地方,有一间很破很破的小牢狱,门上只上了一把锁,也没人把守。

    林林上前扯了扯锁链,拿出一根银针,对着锁孔钻了进去,“咔嚓”一声,锁开了,常善推门进去,在角落里找到了一个人。

    这人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还带着已经干涸的血印,头发脏乱,躺在角落里,不知是死是活。

    应该就是于封了,常善上前轻声唤道,“于封,于封,你醒醒。”

    躺在地上的于封,过了一会才缓缓的睁开眼睛,见有两个人,慌乱的挣扎起身,跌靠在墙边,惊恐道,“你,你们是谁?要干什么?”

    常善慢慢的走向她,伸出手,“别怕,我们是京城来的,是来救助柴县百姓的。”

    于封突的抬起头,眼中的光跟刚才不同,有了一丝希冀,“救柴县的百姓?真的吗?你们真的是来拯救柴县的?”

    常善将他轻轻扶起来,语气里满含坚定,“是,不仅是拯救柴县,那些害柴县百姓无辜惨死的人,我们也不会放过。”

    于封听见“百姓惨死”这几个字,瞬间像疯了一样,将头往墙上撞,哭喊道,“都怪我,都怪我,我该死,该死啊,我不该与李元争执,害了他们,我明明知道李元心胸狭窄,睚眦必报,我还要与他理论,是我害死了他们,是我……”

    于封的一字一句,像是一把尖刀一样插在常善的心里,听得常善难受极了,明明于封是个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造祉的人,却以为是因自己正义的言论,害了全县的百姓,这样一个为民为人的好县长,却要遭受如此劫难,任谁听了不寒心。

    常善拉住他,开导道,“于封,你冷静,柴县百姓的死跟你没有关系,你已经尽力了,是李元,是他害了他们,是他该死。”

    是李元该死,不是你。

    于封稍微冷静一点,一双混浊的眼睛盯着常善与林林看了许久,不禁泪流满面,“姑娘,若能用我的命,换他们的命,让我死一百次,一万次,让我去地狱的尖刀上走三圈,我都愿意,只要他们能活,只要柴县死去的百姓能活……”

    常善的一颗泪珠掉落在地上,她拿出手帕递给于封,“于封,我知道你很难过,知道你心有愧疚,也知道柴县的百姓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可如今,事情已经发生了,谁也挽回不了,但是,我们不能让这些百姓就这样无辜的死去,是谁害了他们,我们就要找谁报仇。”

    于封将手帕还给常善,怕弄脏了它,他用自己的衣袖擦了擦眼泪,“姑娘,你说得对,我要镇定,我要逃出去,继续给朝廷写信,我要揭发李元恶毒的罪行,替死去的柴县百姓讨回公道。”

    “对,我们一起,为他们讨回公道。”常善道,见他状态好一些,便与林林带着他,出来大牢,刚到小门门口,倏然闪进一个人,常善望去,是江年!

    常善见是江年,当下她的一颗心就无比的安定了,江年迎着常善的目光,来到她面前,轻声道,“善儿,这儿不宜久留,我们先出去。”

    常善点头,几人出了大牢,来到一处废弃的寺庙内,谭韵千禾他们,都在此。

    于封见这么多人,疑惑的看向常善,常善给他解释了一番,于封听完,对着江年就双膝跪地,激动道,“少将军,于某先替柴县的百姓谢谢您了,谢谢您和常小姐,谢谢罗大人,还有几位少侠,谢谢你们能来柴县调查此事。”

    江年忙将于封扶起,“不必如此,于县长,近一个月内,柴县究竟发生了什么?”

    那日那对夫妇虽也说了,但只说了个大概。

    于封坐在一旁,眼泪纵横,说起了这一个月以来,柴县如何被李元搅得天翻地覆。

    于封自小饱读诗书,在十四岁时,就因才学突出,入了习文阁,习文阁选拔的都是一些胸有笔墨,头脑灵光的年轻人,而于封,不仅符合,更甚之。

    于封在习文阁中很是出类拔萃,阁大学士极欣赏他,要将他引荐给皇帝,去朝中做事,定有一番作为,那时时逢柴县干旱,闹饥荒,历任的几个县长都主动向皇帝请辞,不干了,地偏地穷不说,还时常干旱无雨,实在难待。

    而于封听说了此事,便主动向阁大学士请求,请阁大学士秉承圣上,他于封愿意去柴县担任县长,必将柴县带上富裕之路,为柴县百姓谋出福道。

    阁大学士听他说完,气的直拍桌子骂道,“愚蠢,本阁要将你举荐进朝为官,享荣华富贵,你不愿,偏偏要去那个穷乡僻壤的地方,真是蠢到极致,你自己好好想想,到底是去做官还是去柴县当县长。”

    于封依然坚持,面不改色道,“我要去柴县。”

    “你……你这是要气死我!”阁大学士将手边的一本书砸在于封身上,“那柴县是何地,你清楚吗?去那先不说致富,就连温饱都成问题,你去,不就是在断送自己的前程吗?”

    阁大学士一直对于封看得很重,他才华横溢,习文阁里没人能比得上他,而且年纪还小,若好好培养,以后定前途无量。

    可偏偏于封是一根筋,认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阁大学士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去柴县那种小地方窝着,他该去的是朝堂,在那,才能更好的一展宏图。

    于封将书捡起来,放好,“阁大学士,你不用再劝我了,我一定要去柴县。”

    阁大学士揉揉额角,叹口气道,“那你说,你为何非要去那?”

    于封说出了原因,“为大周尽心,为百姓谋利。”

    阁大学士指其话道,“在朝堂之上,一样能为国为民。”

    于封不认同,“那不一样,朝堂上,跟我一样才学卓越的人有很多,少我一个无碍,但柴县不同,我若去了,那他们便有一个我,还有一线希望,我若不去,那他们便只能日复一日,忍受贫穷与饥饿。”

    阁大学士最终答应让于封去了柴县,忍痛送他离开京城。

    于封经过几日的奔波,来到柴县,待看见柴县各个村的样貌后,非常后悔,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过来,因为这柴县,人们的生活比他想象的还要艰难。

    时常干旱无雨,无水利设施,现在这个季节,田里农物更是颗粒不收,老人孩子饿的啃树皮,土地倒是很多,不过没人开荒,也无法更种。

    于封的到来,让柴县的百姓都很好奇,这样一个年轻又俊朗的小伙子,怎么会来他们柴县这种穷苦的地方。

    于封担任县长后,先写信向朝廷说明柴县艰苦的情况,等银两拨下来,他便带着众人,开始着手治理起柴县的干旱。

    一开始众人听于封说要解决干旱,都不信他,觉得他年纪轻轻,挺会说大话,不过经过于封的一番解释与劝说,都半信半疑的跟着于封后面干了起来。

    于封将远处的河流引了过来,晚上画图,白天修建水利设施,一个月后,个个小河里都蓄满了水,河的两边还长了青青的嫩草,水里开始有鱼游来游去,这一现象,可让柴县的人民乐坏了。

    这新县长,还真是有能力。

    从此于封带领柴县百姓走上致富道路,重新种庄稼,开垦山坡,种果树,建大坝蓄水,短短几个月,让柴县焕然一新,人们不再忍受饥饿,不再害怕干旱,家家都能吃饱穿暖,笑容洋溢在百姓脸上,就连喜鹊都飞来枝头,喳喳的叫。

    于封还开设了一个学堂,教孩童读书识字,有些胆大的姑娘,见于封生得俊朗,又有才气,便经常去他住的地方偷偷望他,好几次被于封发现了,便笑着跑掉,有的还一边跑一边回头看他,令于封很是无奈。

    还有的老人家,要给于封说亲,于封婉拒几次,见村民实在热情的很,不得已搬到山坡上住,让大姑娘小姑娘很不高兴,这于公子,读书认字建水库,脑子灵活的很,怎么到了儿女情长上,就一窍不通呢?

    于封任柴县县长的这几年里,柴县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他也一直坚持向朝廷写信,谨言,将柴县的变化如实记录,一一汇报,而皇帝见了这些信,便派人去查看了一番,发现柴县正如于封信上说的一般,有了很大的变化,皇帝龙颜大悦,直接奖励了于封白银千两,又拨了一些银子给柴县,而于封得赏的这些白银,他一分都没花,全用在了柴县建设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