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所谓的贼,就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
所谓的虏,自然就是满清蒙古各部。
如何才能扫贼荡虏,这个话题可就大了。
当崇祯皇帝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已经承认了现在的大明朝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地位,至少已经丧失了战略主动,甚至有可能会更糟。
作为一个小小的六品民兵头子,当然不合适在这种事关国家大战略的问题上胡说八道。
但皇帝亲口问起了,又不能不回答。
稍微沉吟片刻,宋浩才说道:“以臣一愚之间,扫贼荡虏之事不在于战场争锋。”
李闯等造反众人也好,满清蒙古的威胁也罢,追究到根子上,根本就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在于经济层面上。
“打仗打仗,看似是拼的前方军力,其实说到底不过是钱粮二字。”
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则是经济的表现形式,对于宋浩来说,这些只不过是一个连初中生都能弄明白的问题。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这句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如果大明朝廷的税收能够维持在及格线以上,拥有足够的钱粮来支撑战争,就算是再有十个八个的李自成,再有十个八个的满清,也早就灭了。
“想我大明幅员万里,生民亿兆,国力十倍于贼虏,又是天下正统,扫贼荡虏自然不在话下。”
这是一句场面话,事实却恰恰相反。
在满清和李闯的双重逼迫之下,现在的大明朝已是四处冒火八方生烟的境地,虽还不至于摇摇欲坠,却早已经显露出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的窘态。
自身的实力明明比对手强的多,却被对手打的疲于应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动员能力不足,而且是严重不足。
“万岁想想,我大明那么多的土地,那么多的人口,为何还是组织不起一支强兵?无非就是因为土地所产的粮米和百姓创造的财富不在朝廷手中而已。”
财富不在朝廷手中,国家的潜力根本就动员不起来,这才是根源。
崇祯皇帝并不昏聩,他早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国家有劲儿使不上,资源和人口无法动员起来,这才导致了今日的局面。
亿兆百姓辛勤劳作,所创造的财富究竟哪里去了?总不会平白无故的就凭空蒸发了吧?
这个问题根本就不需要回答,因为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答案。
老百姓们吃不上饭,已经穷的揭竿而起造反了。
朝廷却拿不出养兵的钱粮,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造反的老百姓越来越多,满清也趁火打劫。
钱粮财富不在老百姓的手中,也不在国库里边,而是在地主士绅和官僚的手中。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大明的立国之本,现如今所谓的士大夫阶层只顾自己的利益,毫不在乎大明朝的兴衰,想要从他们手中争夺资源,那等于是和全天下为敌,一定会动摇国本。
自古以来,就没有哪个皇帝敢于公然挑战士大夫阶层,崇祯皇帝也不例外。
“能有这份见识已是难能可贵了。”
用一句轻飘飘的话语结束了这个话题之后,崇祯皇帝又说道:“宋卿起于乡野,组建民团颇有些建树,能够说出些常人看不到的精要之处,朕欲大兴民练,卿意如何?”
不知不觉之间,对宋浩的称呼已经改成了“卿”。
既然皇帝准备大举推广风云村民团的成功经验,身为民团榜样的宋浩就应该表示赞同。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他却和皇帝唱起了反调:“臣以为不可。”
“为何?”
“实不敢欺瞒万岁,”宋浩说道:“组建民团一事,最是耗费钱粮。臣本颇有些家底,自从组建民团之后,已散了个干干净净也仅仅只是勉强支撑而已。若不是因为葫芦河一战侥幸获胜,真是坚持不下去了……”
组建民团,只需要给出一个虚的不行的空头职衔,就能不花朝廷一分一文养出很多军队,这绝对是件惠而不费的好事。
但养兵、练兵全都是要花钱的,而且要花很多钱!
钱从哪里来?无非就是掏自己的腰包而已。
忠勇无双心系朝廷的宋浩可以因公废私破家舍财的组建民团,别人可就没有这个觉悟了。
光是京畿一带,捐银子买了守备校尉官职的富户就有好几十个之多,但真正组建了民团的仅仅只有他宋浩一人。
别人纯粹就是花钱买个官儿,过一过当官的瘾,给自己弄个体面的身份而已,又有谁会真的花自己的钱为朝廷练兵打仗呢?
而且,就算有人真组建了团练,也不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是拥兵自重!
也就是说,大举推广民团的事情根本就不具备可行性。
这事不难理解。
看崇祯皇帝没有任何表示,宋浩就又开始诉苦了:“风云村民团不过有六百余人,却耗干了臣的全部积蓄,实在难以为继……”
这意思很明显了,朝廷赶紧给钱吧!
可惜的是,崇祯皇帝依旧沉默不语。
关键时刻,最先做出表示的竟然是周皇后。
周皇后开口说道:“朝廷有朝廷的难处,你做的是为国分忧之事,凭的一双白手,想来也是极不容易的,终究不能让你两手空空的回去,我这里还有些体己钱,原本是准备用做修缮懿安宫,且先给了你吧……”
国库空的都能饿死老鼠了,哪有闲钱支援你的民团建设?
但这事毕竟关系重大,若是只掏宋浩一个人的腰包,终究好说不好听,所以周皇后主动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来,贴补一下宋浩。
周皇后笑着说道:“东一笤帚西一簸箕的凑凑,总能凑出三四千贯,虽然不多,也是一番心意……”
三四千贯钱,也就够买二十多匹战马而已,真不够给宋浩塞牙缝儿的,但这确实是一番心意。
贵为皇后的周皇后,一年到头一共才有六千贯的供给定额,一下子就拿出三四千来支援风云村民团,已经算是很大的手笔了。
连皇后的体己钱都拿出来了,宋浩自然就不再哭穷,马上做出一副慷慨激昂的样子。
“皇后如此作为,臣敢不尽心竭力?皇后的银钱臣实不敢收,只盼着朝廷能给个正式的名分,一来是为了安民兵之心,再者……若无正经名分,臣连民兵都招不上来。”
民团不是正式的军队,没有归属的系统,连个正式的番号都没有,自然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虽然拿不出真金白银支援宋浩这个大功臣,但名分还是可以给一个的,毕竟名分不花钱嘛。
“为彰名正言顺之效,赐名……”崇祯顿了一下,说道:“宋卿觉得赐予风云村民团一个什么名比较好?”
真金白银拿不出,那就把命名番号的权力交给宋浩,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万岁……”宋浩想了一下,道:“风云村民兵皆是忠君爱国之士,微臣斗胆要一个‘万岁军’的称号!”
“万岁军……好,那就赐名‘万岁军’。”崇祯皇帝说道:“授宋浩镇国将军衔,领万岁军指挥使之职,着办理万岁军成军事宜。”
崇祯皇帝给的这个万岁军的名号,其实就是风云村民团的一个升级版,本身并无实际意义。
至于那个镇国将军……那根本就是一个很虚的空衔儿而已,真正的给他安排的官职则是一个正四品的指挥使。
职衔和职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时下有很多挂着“辅国将军”头衔的人,未必就真的是统领兵马的将军。
很多统兵的将领都挂着“兵部侍郎”的文官空衔也是同样的道理,仅仅只是享受同等级的待遇而已。
空洞的职衔高于实际职务,已是大明朝的惯例,有了崇祯皇帝的这句话,宋浩就成了挂着将军衔的四品军官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