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回宋朝去考古 > 第69章 制科考试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两个儿子在备考,至于老爷子苏老泉嘛。每天无非就是逗逗鸟,喝喝茶,玩玩孙子。考试?已经不是这个当爷爷的人的目标了。

    说来还是苏洵自己的性格所致。最开始进京赶考得中后。苏家去拜访欧阳修等人,苏轼为人开朗豪放自然聊得来,苏辙比较内敛寡言,大家也能理解。就是这个当爹的苏洵,可能是年龄辈分年长一辈,有大家长的脾气。总之苏洵因为他孤傲冷淡的性格,没给主考官留下什么好印象。这是其一。

    其二是皇帝下诏让苏家三父子去应试,大概意思是:人事部把人挑出来了,再拿去给总裁过个眼,顺便问问几个问题,满意了就录用。都走到科举入仕的最后一步了,这是多少寒门弟子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偏偏苏洵就是突然推脱不去,“我要玩玩孙子,我要下下象棋哦,我要过退休养老生活!”

    主考官们好意劝一下,不去。

    两个儿子苦口婆心地劝一下,不去。

    苏洵把袖子一甩,坐在竹椅上前前后后地摇啊摇,时不时还翘个二郎腿抖一抖:我不管你怎么说,我就是不去。

    哎,就是玩儿~

    自己不愿意去,为人也不讨主考官所喜。象征性地劝完一轮后大家都散伙了。于是苏洵就宅在家,整天“躺平”,实现了当代年轻人没办法实现的梦想。

    结果两儿子去考制科,苏轼苏辙两兄弟双双脱颖而出。制科第一项,要把平时自己写的优秀作文递给皇上看。有一说一,这比高考语文用一篇作文评定一个人文学素质高低可靠谱多了,制科最起码是结合了生活和应试两方面。于是苏轼递上了《中庸论》、《秦始皇帝论》等能展现自己政治见解的文章,接着再现场对着问卷——《御试制科策一道》来答题。苏轼一下子才思泉涌,洋洋洒洒地写了五千字才收手。估计旁边帮忙磨墨的监考文员都快磨哭了。

    最后,交卷,密封,誉录。古代不像现代那样,有“电脑过机扫描”这种高级东西,所以每一个人的卷子被密封后,都会得到一个文字代号,以便阅卷完毕后可以将考生与考卷对上号。

    苏轼的代号为“臣”,苏辙的代号为“毡”。

    制科考试,分为两次评卷。第一次由主考官评定,第二次由覆考官核验。这次考试,主考官有“一缸成名”的司马光,有写了《圣惠方后序》的蔡襄。覆考官则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王安石。

    最后,王安石在评卷时说:“这个代号叫‘臣’和‘毡’的人,写的答案真不错,讲得都很有道理,文学素养和政治见解高出同辈人远远一大截。那‘臣’就列为第三等,‘毡’就列为第四等吧!”(王安石《论制策等第状》:内“臣”、“毡”两号所对策,辞理俱高,绝出伦辈。以“臣”为第三等,“毡”为第四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