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所以苏轼被第一次贬到杭州时,苏辙也跟着被贬到为齐州掌书记。掌书记,七品官,掌管地方军政,机关文件,放到现在可能就是某地方军委书记的职责。
齐州就是济南的旧称。所以苏轼看着密州这番艰苦恶劣的环境,还乐呵呵地待了三年。除了当地百姓生活艰苦激发了他的“战斗欲”,还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当时苏辙在济南。两兄弟距离近,苏轼以为自己有时间还可以到弟弟那走走,结果弟弟公事繁忙,每天都有一大堆文书接收送出。自己所在的密州天灾也多,流匪也多,新法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大。所以苏轼手上也有一个烂摊子要收拾。期间两人的联系就只有每月的两三封信件和几首和诗。
不是郑瑜修递信慢,是这两个人完全没空搭理对方。
每次都是一下场景:
郑瑜修:“子瞻先生,这是子由先生给你写的家书。麻烦先生收下。”
苏轼(正在想如何委婉告诉皇帝新法的xx条对百姓不利):“哎哎哎,好好好,你放我桌案左上方就行了。”
几天过后。郑瑜修再次登门拜访:“子瞻先生,之前子由先生给你的家书,需要递交回信嘛?”
苏轼(震惊脸):“何时子由来信?轼为何不知?”
郑瑜修指着桌案的左上角,看着苏轼。
苏轼(更加震惊):“原来是轼公务繁多。反倒把子由的信件遗忘了。轼这就写回信。多谢先生提醒。”
苏轼三行并一行地快速浏览,沾了墨水,随便抽出一张黄麻纸,笔尖在纸上挥舞了一阵,终于把信件写好。
苏轼(一脸歉意):“有劳先生了。”
郑瑜修接过信,趁着夜色飞往济南。
郑瑜修:“子由先生,这是令兄的信。”
苏辙(低头忙着翻动文书案件):“哎哎哎,好好好,你放在我桌案的左上方就行了。”
几天过后,郑瑜修再次登门拜访。苏辙看到郑瑜修那张脸,才想起自己还没给哥哥回信。
郑瑜修心里无奈,两兄弟都是“工作狂魔”,忙起来连自己兄弟的书信都能抛到九霄云外。每次都是郑瑜修“上门催债”,他们才想起要写信这回事。所以郑瑜修就算能将递信的时间缩短到一个晚上,两人书信来往的频率还是低得离谱。
两兄弟忙着忙着,日子就嗖嗖嗖地飞走了。转眼间,年份就从熙宁七年走到了熙宁九年,苏轼、苏辙在各自的任地也都工作了三年,地方官任期将满,可二人都没有见上一面。
今年中秋,密州城里家家户户都在做月饼,有一些百姓还热情地把自家做的月饼送给苏轼品尝。
苏轼望着月饼,不禁想起了近在齐州远在天边的弟弟苏辙。哎,两兄弟何时才能再见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