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仁宗遗嘱:其实朕还有个儿子! > 第44章 怕大宋亡在你们手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四十四章:怕大宋亡在你们手里?

    手下人一声喜极而泣的呼喊,老李精神一震,慌乱的起身。

    不远处的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旗帜。

    而旗帜下方,是一大群骑兵。

    “是大宋龙旗!是咱大宋的龙旗!”

    身旁满身是伤的年轻将士喜极而泣。

    声音沙哑,有些哽咽。

    老李也是浑身颤抖,眼眶泛红,强忍着浑身骨碎般的疼痛站起来,急忙道:“快,快过去!”

    他抱着怀里的信,这一刻已经到了精神的临界点。

    后面的那些西夏人也不敢贸然上前了,为首的将领一阵气恼,不甘心的怒吼几声调转马头跑了。

    大宋的骑兵上前,领头的将军挥剑道:“追他们,要把他们赶出这里!”

    一队千人的骑兵和老李等人擦肩,浩浩荡荡朝着前面追去。

    “快,给弟兄们准备担架!”

    ……

    老李一队十人的斥候活了五个。

    其余人都死了。

    信件也送到了蔡挺的手中。

    柔远城,蔡挺久坐不语,灯火摇曳下,他有些憔悴的脸上满是忧愁。

    西夏大军压境,他临危受命组织士兵防守。

    如今他麾下有保安和定边两军,看似兵力足够。

    可蔡挺很清楚。

    明面上自己有七万人,实际上不到四万!

    加上高义城和石元冲两人根本对自己不服,想要布置这四万人都是一个问题!

    而最让蔡挺觉得头疼的,是朝廷的援军什么时候到。

    “经略,咱们是不是要退去庆州城?”

    蔡挺身边的官员小心翼翼的问道。

    蔡挺皱眉,脸色一沉:“未战先怯,若是将敌人放到庆州外,那不知道多少百姓要遭殃!”

    蔡挺起身,回头看着那张羊皮地图道:“不能退,柔远城有天险,李谅祚没办法断我们供给,只要控制好水源和粮道,坚守不是问题。”

    官员一脸苦涩:“水源那边已经有好几批西夏斥候在上游试图截断……。”

    “那就抢!”蔡挺有些严厉的道:“本官知道你们怕死,但是咱们这些当官的怎么着也不会死在那些将士们的前面!”

    “你们怕什么?啊?”

    蔡挺挥袖:“出去吧,好生照料那些拼死送信的斥候!”

    柔远城注定是一场苦战。

    就要看朝廷的援军什么时候到了。

    ……

    汴京,赵琮将陶温灵送回了国子监。

    他没有立即回府,而是去了中书省。

    中书省,韩琦,包拯,富弼三人也好不容易结束了一天的政事。

    坐在殿内,韩琦有些疲倦的喝了口热茶,随后揉着自己的小腿。

    “韩稚圭,你腿还疼?”包拯看到韩琦在揉小腿,问道。

    韩琦抚须:“天冷就这样,一阵阵的刺疼啊,跟拿针似的,疼的骨头都软了。”

    包拯也是长叹一声,点头道:“早年间你奔波西北之地,落下病根也正常。”

    “我那有智道和尚的药膏,明日给你拿来,你拿去外敷效果可以好点。”

    “哈哈哈,你包龙图有这份心,我韩琦自然也不会不受啊!多谢了。”韩琦哈哈一笑。

    富弼这时候拿着一本册子道:“这一次的主将选谁?”

    正在说笑的韩琦和包拯两人也对视一眼。

    缓缓收敛了笑容,包拯道:“曹家国舅如何?”

    曹国舅,也就是曹佾,说起曹佾可能外人不知晓,但是提起曹国舅,也就是八仙之中曹国舅,那一定是有印象的。

    如今的曹佾是殿前司都虞侯,领三司之一的殿前司,深受赵祯的宠信!

    其人也是一表人才,通晓音律诗文,善战骑射。

    包拯推举曹佾也是有说法的,曹佾乃是国舅,也是他们这边的人,推举曹佾,合情合理。

    韩琦也没意见,曹佾今年四十多岁,正是壮年,稳重老成,出去历练一番,将来必然也是有一番作为的。

    “监军呢?”富弼再次问道。

    韩琦抚须,沉吟道:“主帅若是国舅爷的话,那监军以我们这边的人怕是不好。”

    “可太子殿下那边……。”包拯道。

    韩琦的意思是,既然主帅已经是亲近新派的,那监军怕还是要选一个旧派的人。

    包拯则是有些不愿意。

    太子赵琮明显是不愿意将战事交给旧派的,这时候他们要是选个旧派,会不会让太子不悦?

    韩琦也沉默了。

    “三位相公,太子殿下来了!”看门的衙役敲了敲门道。

    三人对视一眼,纷纷起身相迎。

    不多时赵琮就走了进来,一身便装,手拿折扇,很有气质。

    赵琮脸上有些寒霜。

    三位相公心里也是咯噔一声,怕不是什么好事啊。

    “老臣见过太子殿下!”三位相公见礼。

    赵琮摆了摆手:“都坐吧,孤就料到三位相公下值,定然还在操心西北之事。”

    三位宰相听到这话,也是无声的笑了笑。

    “孤听到一个说法。”赵琮几乎是开门见山的开口道。

    包拯面色很是沉着的问道:“殿下听到了什么说法?”

    赵琮放下手里的折扇,问道:“包龙图,大宋军制如何?”

    包拯眼角微微一跳,坐直了身子道:“十人一伙,十伙一都,营辖五都,五营为一军,五军为一厢。”

    “一厢两万五千人,设厢指挥使一人,军指挥使五人,以此往下排列。”

    “此外,一厢军设监军一人。”

    包拯是副枢密使,说起这个自然是清楚无比。

    不过赵琮的脸色却是有些阴郁。

    包拯说完之后,赵琮沉默了良久。

    这个时间段,三位宰相都有些心悸。

    “若是一厢军不满两万五千人,如何?”赵琮沉声道。

    包拯心里咯噔一声。

    赵琮转头看着富弼,问道:“富相公,你是大宋枢密使,你应当很清楚各路边军军额的事情吧?”

    富弼霍然起身。

    起身之后,富弼有些僵直的站在原地。

    他想明白了一件事情。

    这事不是他可以解释清楚的。

    看到富弼有些慌乱的脸色,赵琮还是叹了口气。

    “坐下吧。”赵琮摆了摆手。

    “我知道你们对大宋忠心耿耿,兵额的事情,也怪不你们……。”赵琮道。

    “殿下,这事……,事关重大,无论是谁,就算是官家,也不敢轻易动。”韩琦在一旁开口道。

    赵琮听罢冷笑:“是不敢,还是怕大宋亡在你们手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