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去岁军费开支八千六百五十二万贯。
这个数目是换算了的,并不是钱就是那么多。
这其中还涉及到,俸禄,布帛,粮食,军械,草料等等。
其中,占了大头的自然是粮食和布帛,其次是军械。
而第四的,居然是马种。
去岁大宋向西夏和商人手里购买了七万匹马,而价格居然高达三百多万贯!
并且,草料和喂养的费用也高达几万贯。
赵琮起初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要这么多钱。
后来才明白,这其中还有辛密。
大宋的钱币很混乱,并不是单一就是一千个铜钱为一贯,有的铜钱品质差,含铜少,或许得一千五,或者两千个才能当成银一两来使用!
而这样的钱,在大宋还能流通。
八千多万贯的数目不知道真假,可税收只有一亿零七百万贯!
不要觉得这数目很多。
这其中还要除开很多费用,官员俸禄,官衙维护,各大典礼的开销。
总之一句话,没剩的。
不光没剩的,还有一部分的空缺,数目不大,一百多万贯。
赵琮看了看包拯,有些无奈道:“包龙图,孤该感谢你只给孤仅仅一百多万贯的空额,还是怪你呢?”
包拯抚须一笑:“那就要看殿下有没有好的法子了?”
赵琮沉吟道:“开屋税如何?”
屋税?
赵琮起身道:“以应天府为例,应天府辖七县,有居民八万户,而房屋过亩的住户,应当也不少吧?”
北宋仁宗时期,应天府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二十的居民城市化,而如此高的城市化,就催生了屋税的产生。
赵琮提出屋税,并且以一亩的房屋地基为界限,收取亩地三百钱的税收!
不过欧阳修道:“殿下,此举虽也为一开拓之法,可若是汴京城的亩地,与乡下私宅的一亩地相比,怕是税收上还是会有出入。”
赵琮点头,轻笑道:“欧阳相公考虑周全,诸位臣公认为,此法可否实行?”
对于这个法案,百官倒是没什么感觉。
反正他们不缺那点钱,加上这个税法合情合理,所收的也不过是一点皮毛,越有钱的人收的越多,说来也合理。
“既如此,此事就交由欧阳相公,还望相公写个章程,再议此事。”
出台一项政策,肯定不是简单的说干就干,不光要写好章程,还要经过几次的议会,大家都同意,才能正式下发诏书实行于天下。
“殿下,屋税虽有效,可似乎也不足以弥补国税之亏空啊!”包拯又站前找事。
赵琮点头:“所以孤有个打算。”
包拯愣了一下,回头和韩琦对视一眼。
眼神仿佛再说:‘我就说他鬼点子多吧?’
韩琦也眨了眨眼:‘你牛。’
赵琮命人拿来一叠纸,王英端着盘子走向百官,赵琮道:“这是竹制的纸张,乃是孤东宫官员造出的秘法。”
“孤打算将此法卖出,让商人代理销售此纸张。”
纸?
纸对于读书人来说,就是黄金。
此时此刻,满堂文臣齐声发出怪叫。
欧阳修将王英一下子拉过来,扯下托盘里的一张纸,入手的一瞬间欧阳修就有些脸色异常。
“嘶……,这纸,怎么这么硬?”欧阳修不禁发出疑问。
“这是竹制的纸张,制作时长要一个月,纸张最大的好处就是原料成长时间快,不担心大量伐木导致荒地。”
“并且,纸张硬度高,便于保存。”赵琮说道。
不过那些官员此时根本没理会,全部都围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好纸!好纸!这纸写起字来,一点不带透的!”
“嗯,一股子竹香,确实是竹子做的纸啊。”
正当他们讨论的时候,有人大声道:“殿下,敢问这纸张造价几何?”
众人一看,是翰林学士杜衍。
赵琮捏着下巴:“若有作坊大规模生产,成本不足宣纸两成。”
宣纸成本多高啊。
在大宋,上等的宣纸那就是等重量的黄金,一般官员使用的那都是比较糙的黄纸。
在唐朝,泾县的宣纸还是贡品。
就算是如今,也是皇室专供。
竹纸没有宣纸那么柔和,也没有那么柔韧!
更没有宣纸的染墨性,不适合用笔墨绘画,毕竟竹子的纤维没有桑树或者构树那么柔软。
不过竹子的好处也很明显。
量大,成长周期短,原料供应充足,并且,没有宣纸那么娇气。
赵琮研发竹纸的最大突破就在于,调配专门的药水浸泡竹节,使其变得柔软变成竹浆,并且在切削,打浆的步骤运用机械,减少人力。
“这……,这是真正的宝物啊!”杜衍抚须的手都僵了一下。
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又岂会不知纸张的金贵?
且不论一个书法家一生要拿多少字来堆,就算是一般的读书人,谁天天不写个几张纸?
大宋读书人太多了,纸也太贵了。
一遇到有谁的好词好诗传世,纸张的销量更是暴涨!
有老儒双眼含泪的道:“殿下,此法可否公诸于世?让天下文人共享其利?”
赵琮脸上笑嘻嘻,心里……。
你特么不会说话就少说点!
“潘老不必这么着急,不久之后纸张的价格就会大降,到时候天下读书人都用得起这样的纸!”
好一阵安抚,赵琮才将那些老儒安慰下来。
欧阳修这时候上前,道:“殿下,老臣愿意……。”
话还没说完,赵琮就淡笑道:“此事孤亲自操手,将此法售于商贾,换取钱财,填补国库亏空!”
“万万不可啊!”欧阳修急得跳脚了。
包拯也是一脸苦涩。
赵琮也明显又是在玩他们呢。
这制纸法要是一面世,肯定可以将宣纸的价格一下子打下来,并且可以造就更多的读书人!这样的妙法,对于读书人来说就是重于千斤!
可赵琮一转口就要将这个法子卖给商人,这不纯打他们这些读书人的老脸么?
为商则奸,要是真把这法子交给了那些商贾,那还怎么给天下读书人造福?怎么发扬圣人的学问?
包拯,也是如此想的。
这是读书人的通病。
万般无奈之后之下,包拯苦笑连连的在一众老儒犀利的眼神下站出来道:“殿下,此法还是留着朝廷经营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