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仁宗遗嘱:其实朕还有个儿子! > 第124章 蔡襄的算计,诸位相公的默认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百二十四章:蔡襄的算计,诸位相公的默认

    蔡襄站出来了,这并不让赵琮意外。

    那家人留在京里的肯定是一个可以挑大梁的人,蔡襄够格吗?够!要是连他都不够格,那也就只有韩琦这些人了。

    赵祯微微皱眉,沉吟一阵,道:“此乃传闻,自然不可信,且说军制乃是太祖所创,要更改何其不易?”

    这里赵祯只是说了一个不易。

    并没直接否认。

    而这个暧昧的态度,也顿时让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蔡襄也知道,赵祯的老毛病又来了,又开始和稀泥,安抚将门。

    不过既然今日都已经站出来了,蔡襄也自知自己再也无法退回,只能往前一步,继续道:“老臣恳请官家确实此事!”

    蔡襄有些不识抬举了。

    赵祯皱眉。

    蔡襄是大宋很负有盛名的书画家,按理说应当是素有清名的,不该如此没有眼力见的追问此事。

    “蔡卿想要如何确实?”赵祯微微一叹。

    “请陛下宣召将门众人!”蔡襄朗声高喝道。

    一时间,众人还真以为蔡襄是想要平息此事才站出来的,居然将那些将门中人都宣上朝堂来。

    赵祯本想拒绝。

    却不料包拯也站了出来。

    “老臣附议。”包拯俯身说道。

    赵祯脸色一顿,没想到包拯居然此时站了出来,这个时候,包拯站出来搅局,让赵祯有些措手不及。

    文彦博见包拯站出来了,也咬了咬牙站了出来!

    不能再让太子胡闹了,若是越发的激起将门的矛盾,保不准会出大事,大宋需要的就是一个稳!

    和太子接触不过半个月,文彦博就深以为这太子的轻浮,目无规矩和礼仪,总之就是一句,望之不似人君。

    所以见到包拯站出来,文彦博也站出来了。

    “启奏陛下,臣,附议!”

    顿时,满堂有些震撼。

    蔡襄站出来他们可以理解,毕竟是受人所托。

    这包龙图和文彦博怎么也站出来了?

    欧阳修愣了会。

    自己要站出来吗?他抬头看着赵祯,却见赵祯脸色之中并未有多少为难之色,难道官家也不希望太子殿下继续搞事?

    欧阳修想了很多。

    他又转头看了看包拯和文彦博,见两人神色肃穆,丝毫不见有半点畏惧,心里顿时有些焦急。

    得,你们哥俩都不怕,我怕什么?我也得赶紧来表个态,反正错了有你们顶着,坏事也不会重罚我。

    “官家,臣也附议!”欧阳修躬身行礼。

    一下子就有三个宰相附议,就连始作俑者的蔡襄都有些愣神,包拯站出来他可以理解,可欧阳修和文彦博跳进来干嘛?什么时候这俩人成他这边的了?

    见到三位宰相都纷纷开口了,不少大臣此时也跳出来了。

    大哥都跳出来了,他们还在等什么?

    “众卿……。”赵祯为难了。

    他本以为自己只要打圆场就可以混过去,没想到就连几个宰相都站了出来,他此时有些无力起来。

    赵祯其实没什么独特的性格和成就。

    曾有人说他是:除了当皇帝当得好,其他都当的不好!

    这话虽然难听,但是确实是几分真相的意思。

    蔡襄直起身躯,道:“官家,此事并不是微末小事,乃是国本大事,殿下欲要改军,这是将大宋将门置于何地?”

    站在角落的一小撮将门的人此时也抬起头。

    其中,就有杨怀玉,潘丰,石元孙和曹佾的弟弟曹峰。

    赵祯皱眉道:“此事尚无定论。”

    蔡襄接话:“那就请殿下给一个确切的回答,也好让众多将门之家安心。”

    包拯趁热打铁,郑重道:“军制之事乃是国本,殿下若是贸然行事,怕是会引发不公!”

    站在包拯的出发点,他并不是想要帮任何一方。

    他只是觉得,赵琮太急了。

    他还不是官家!

    而且,如今的大宋真的不适宜再动荡,包拯亲眼看到过庆历新政之后,百姓们的苦楚,他真的不愿意再看到一次。

    虽然包拯当初的确是新政的人,可如今,他觉得新政就算是成了,也会带来相当大的动荡!

    而这样的动荡,受影响最大的,依然是百姓。

    “官家,不可让殿下继续闹下去了!继续下去,恐伤国本啊。”包拯悲戚唉声哭嚎。

    众人此时都在等着赵琮表态。

    注意到众人的眼神,赵琮转身淡笑。

    那笑意盈盈的表情在众人的眼里,显得格外的轻蔑和漠视。

    “诸位相公觉得孤是在闹?”赵琮冷笑问道。

    蔡襄无声一笑,反问道:“殿下难道不是在闹?您如此武断,恐失去人心啊!”

    这话说得难听,听起来更难听!

    好似将赵琮说成了一个不学无术的荒唐子弟一般,拿着大宋国祚来玩闹。

    蔡襄这幅为国为民的外皮确实是看起来格外的顺眼!

    在众人眼里,蔡襄做的事情也是对的,他顺从了大义,隐晦的表明‘我这么做都是为了大宋!’,持着这个态度,他站在了制高点,轻松的防守攻击。

    仿佛是为了阻止这场动荡,蔡襄格外的卖力。

    “那就宣召吧!”

    赵琮在蔡襄那有些微沉如水的注视下,开口说道。

    蔡襄心下一喜。

    只要让将门的人到了朝堂上,到时候事情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只要闹起来,擅长和稀泥的赵祯必然会息事宁人,到时候,赵琮轰轰烈烈的改革,就会顷刻间戛然而止。

    大宋,不是皇家一人就可以说了算的。

    就算是赵祯,也不得不顾虑文武百官的意向,若是将门和文官都反对赵琮这个太子,那么这个太子之位,他做不长。

    并且,铁案账本一事,也会随着赵琮的失宠而落幕。

    这是个阴谋。

    从赵琮发现铁案账本开始,就一直以高调的姿态展开,而这样高调的姿态,给了蔡襄反应和计划的时间。

    至于刺杀,倒不是他做的。

    拉拢将门之人,以军改之事让将门站队,第一可以再断新政党一臂,第二更可以让赵琮这个太子失宠。

    其次,还可以保全京中的暗子!

    蔡襄觉得自己稳操胜券,眼神也不免轻松了许多。

    新政,不能改!

    要是被赵琮成功了,他屁股下的太子之位就更稳了!

    那样的话,他的主子哪来的机会?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