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仁宗遗嘱:其实朕还有个儿子! > 第129章 赵允言的算计,太子误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百二十九章:赵允言的算计,太子误国?

    “殿下,咱们这么做,真的值得吗?”韩维咬着嘴唇,有些不解。

    赵琮深呼吸一口气。

    苦笑一声。

    “但愿值得吧!这样一来,便可掌握禁军和军械……。只有掌握这些,才有说话的权利。”

    “在孤看来,拳头大才是话语权,而唯有作为国之根基的军事稳定了,改革才会稳定……。”

    预先攘外必先安内,而欲要改政治,先要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这是最浅显的道理。

    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站在道德巅峰去指责别人,别人还乖乖认怂的。

    更多时候,只有武力的威慑,才是你和别人平等对话的基础。

    要知道,不要脸的国家,可大有人在。

    任宽急匆匆的上来。

    这几日的任宽可是要疯掉了,整个汴京城的布防都落在了他的身上,先是在城内布防,后来又转防城门,不到七天他感觉自己嗓子都要没了。

    他只是个小将门出身的将领,没什么大的靠山,再说了,什么靠山比的了当今太子?

    如今官家不理朝政,朝政几乎都是太子在处理,某种意义上太子就是最大的靠山,他任宽也算是,身在福中吧。

    “殿下,叛军要攻城了。”

    赵琮嗯了一声,淡淡道:“此战你的任务很重,办好了,你之前的罪责既往不咎,孤还会赏赐你一场富贵。”

    “虽不至于让你位列公卿,却也足够你富贵一生,若是你有骨气一些,将来再挣些功劳,想要封侯拜相,也不是不可能……。”

    任宽激动了,身子一颤立马欲要跪地谢恩,却被赵琮一把提起,赵琮淡淡道:“男儿膝下有黄金,别动不动就跪!你是大宋的军人,要有军人的风骨。”

    “是!卑职遵命!”任宽咬牙,极力的想要控制自己的喜悦。

    因为这场叛乱,汴京城的运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好在这是汴京城,军械足够,任宽带人防守了一下午,以弓箭和滚石顺利的抵御住了叛军的攻城。

    城外灰山,赵允言经过这些天的激动和兴奋之后,终于能够控制自己的喜悦。

    “王爷,想要短时间破城,怕是只能……。”

    赵允言白了那武将一眼:“孤说了,这不是造反!只是把赵琮小儿逼走罢了,真的要是造反,满朝文武大臣哪个会真的归顺于本王?”

    “赵琮下台,孤当太子!这是最好的结果。”

    赵允言也不是脑残,真正造反的话,那要杀多少人?满朝公卿谁会真的的归顺他?

    且不说赵祯这个叔叔他往哪儿搁,就说那些文官的口诛笔伐,就够他受得了。

    史书上写一个,赵允言篡位登基,得位不正,怕是他的坟会被赵氏子孙挖出来鞭尸!篡位,讲究的是一个名正言顺。

    赵允言毕竟活了这么多年,又是王爷之尊,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么简单的道理,造反那是傻子才干的!

    除非是赵祯不仁,暴政天下,他造反才有几分成功的机会。

    不然,纯粹是找死。

    很快,赵允言就以武将的名义递出书信给汴京城的赵祯,大概意思就是:太子不仁,我们武将心里不服气!想要我们不闹也可以,但是前提是你得废了太子,并且军改的事也得算了。

    不然,咱们这五万人就是死,也不会从了朝廷。

    这个书信的内容是公开送的,王公大臣,士大夫都得知这个消息,而在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不到半天时间,赵祯的宫门外就跪倒了一大片来求旨的大臣。

    集贤殿学士,翰林学士,昭文馆学士,都有。

    他们的说法也很直接,大宋不能乱,子嗣之事可以调节,可大宋要是乱了,社稷又怎么办?

    福宁殿外,哭嚎声一片。

    群起激愤之后,那些大儒还大骂赵琮,说赵琮不顾江山社稷,惹是生非,无德位居太子之位。

    “赵怀!”

    有个大臣拉着刚刚出来的赵怀,凶神恶煞的怒道:“官家为何不见我等?难道为了一个无德太子,就要不顾江山社稷了吗?”

    “若是今日官家不见我等,老臣便一头撞在这福宁殿外,让太祖太宗看看,看看这大宋,是怎么亡在他手里的!”

    这老大臣年纪也不小了,凶神恶煞的说了一阵,已经是气喘吁吁。

    “老臣!”

    他咬牙切齿道:“老臣,要!要告他的状!”

    要不说北宋的皇帝憋屈呢?

    但凡是个在朝中有点岁数的老臣都可以出言逼迫,虽说的是谏言,但是实际上的行为和逼迫没什么区别。

    赵怀无奈至极,官家历来仁厚,但是在这一次的事情上面却是站稳了太子殿下的后台,只不过站台的方式软弱了些,只是躲在福宁殿里面抱病不出。

    他不出来,这些大臣想要强闯,又有锦衣卫在一旁守着,所以这才造成了这些大臣在福宁殿外跪地哀嚎的场面。

    “向大人,您这不是难为自己吗?”

    老赵脸色一苦。

    “殿下再闹,那也是官家的嫡子,独子,诸位公卿要官家贬了自己的独子,也实在难为官家啊。”

    向学士并未理会,只是睚眦欲裂的瞪着眼睛道:“难道为了私情,就要放任太子误国?”

    赵怀也无语了。

    误国?

    殿下指派的张定山三个月就平定了西夏出兵,这叫误国?

    整治盐政,让大宋财政光是京畿道一年就多了几十万贯,也是误国?

    老臣们说话的时候声嘶力竭,可根本没考虑过自己的对错,他们自认为自己读够了圣贤书,看遍了人间世的一切,就高高在上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主观判断。

    而这就是他们的规矩。

    只不过赵怀只是个宦官,这些事,轮不到他开口来说。

    赵祯还是以身体抱恙拒绝,这些大臣在福宁殿外跪了许久,最后气冲冲的离开,纷纷到了东宫的门口。

    而到了才发现,东宫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除了没看到韩稚圭包拯以外,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到齐了。

    “你们也……?”

    已经在东宫守了一夜的章得象气得胡子都立起来了。

    曾公亮更是声泪俱下,不断的拍打着东宫的大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