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明,禁军似乎接到了命令,悄无声息的撤了。纪云旗走的时候还说了一声“一切皆安,娘娘可以放心了。”
蒋杉安顿好了刚出生的小皇子和已经睡过去的张淑仪,站在檐下看这几个月来的第一场雨。
因为下雨,天气也灰蒙蒙的,绛云宫各处的灯烛并未全熄,这檐下就挂着一盏琉璃灯,随着风七晃八晃,只靠两股红绳连着,在风中摇摇欲坠,看得人胆战心惊。
皇后悄悄的过来,站到她身后:“太皇太后娘娘,太医刚刚检查了小皇子,虽然没有足月,但是很是康健,只是张妹妹......”
“张妹妹是受惊早产,以后须得好生保养,否则将来在子嗣上会很艰难。”
皇后说的吞吞吐吐,不管在皇后无子的情况下,嫔妃生下长子对她的影响将来有多大,这一刻,同为女子,她心底最先升起的仍是同病相怜的哀伤。
蒋杉道:“已经给皇上报过信了,还有长宁宫,总该有个章程。”
据王德福回报,长宁宫被带走了两个宫女,两个太监,其中包括张太后最亲近的大宫女金宝,还有一个宫女失踪,目前下落不明。
剩下的人点完之后,倒是没什么事,只是昨天被吓到了,心里惴惴不安,虽然禁卫已经撤走,但仍然聚在长宁宫里,不敢乱动。
好在张太后从陈地带来的另一个大宫女喜宝还在,勉强主起事来,先指挥人把张太后收拾好,暂且安置在内室,又把各处喜庆显眼的装饰撤了,自己宫的宫人先去了妆饰,余下的静等说了算的主子吩咐。
蒋杉派人去问皇帝,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张太后到底要不要按正常流程起丧,死因要怎么对外宣布。
她现在还没搞清楚皇帝在搞什么,但事情还是得继续干。
这几年蒋杉听过好几波流言,经过“权倾天下:首辅弑君”和“虎兕相逢\/谁主沉浮”等等的洗礼,实在不想民间再传出“深宫谍影:太后死亡之谜”之类的东西出来。
说到张太后,皇后立刻进入了工作状态:“娘娘,太后薨了是大事,该立刻通报宫内宫外,让内外命妇入宫哭灵才是,宫里也要收拾起来。”
“还有,太后薨的突然,一应寿材什么的都没有准备,这可不是什么匆忙之间就能备好的东西。”
时人重身后事,棺椁墓穴是头等大事,墓穴还可以先选个地方徐徐兴建,皇室子弟停灵数十年等自己墓穴建好的都有,但棺椁是要几天之内就得备好的。
张太后已经是太后了,她的寿材自然要用十分上佳的木头,理论上是早早做好备在那的,但是一来皇帝登基没有几年,二来张太后年纪不算太大,皇后想了想之前清点过的单子,恐怕还没来得及预备。
除此之外,宫内举丧的白幔、守孝的麻衣,布置的灵堂,还要给进宫哭灵的命妇预备地方,等等等等,皇后在心里暗暗列起了要做的事情。
少顷,她突然想起一事。
“太皇太后娘娘,只是这样一来,皇子的洗三、周岁恐怕不能大办了,这孩子也是生的不巧。”
皇后突然意识到这话有点不对,连忙强行换了话头:“不过这孩子刚出生,旱了许久的天就下起了大雨,这孩子福气在后头呢,是吉兆。”
“这是吉兆啊。”
一位大臣瞄着皇帝的方向,战战兢兢的说。
勤政殿。
群臣在这开了一夜的会,困得晕头转向,乍闻喜讯,登时打起了精神。
礼部尚书梅投瑙心里打着九九,见已经有同僚拍起了马屁,连忙出列暗示,您看,这孩子的外祖父还在牢里蹲着呢,要不要给个恩典,放出来得了。
皇帝坐在高处的龙椅上,室内灯烛烧了一夜,已经黯淡了,还没换上新的,他又是逆光,整个人都沉在暗处,看不出脸上是什么表情。
一月前。
整整三天的祈雨仪式结束之后,老天仍然没有半分要下雨的意思。
钦天监的一众官员在皇帝和几名重臣杀人的眼神下,战战兢兢的现场卜算,最后不知道是哪位情急之下祖师爷上身,得出了一个结论。
天不雨,有奸臣。
皇帝当庭斥责了御史台“尸位素餐”,罚俸一年。
之后受责的御史台痛定思痛,拿出十二分的精力,化扣工资的心痛为动力,弹劾的奏章雪片一样飞进御书房,几天就淹了皇帝的桌子。
内容千奇百怪,上至某侍郎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私夺民田鱼肉百姓,下至某国公治家无方,家宅不宁,连家里的猫都天天打架,连“某尚书某年某日上朝的时候左脚先进门,不尊礼法!”这种明显凑数的都端上来了。
也确实有一批官员因此被处理,从下狱革职到降级查办等等,严重的还有几家亏空严重的被直接抄家,当家人流放,家眷发卖。
一时间朝上刷刷一片倒霉蛋,且倒霉的方式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挺让人难受。
在这种情况之下,张国公和另外几位以一个含糊不清的罪名下狱的事情简直不值一提。
皇帝看着底下的朝臣,梅投瑙的心思他很清楚。
在他们心里,张国公之前只是倒霉,在皇帝不高兴的时候撞上了枪口,但他毕竟是皇帝的亲舅舅,论罪的时候也只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不谨”,哪能真有事呢,等皇帝气头下去了,自然会把他放出来,继续做他的国舅爷。
如今,雨已经下了,张国公的闺女张淑仪又在这个当口生下了皇子,这两件喜事,随便哪一件都是加恩和宽恕张国公的好梯子。
他们还不知道张太后已经死了,但即便知道,也会认为又多了一个张家必将平安无事,说不定还会更上一层的理由。
梅投瑙想必还在心里喜滋滋的盘算,他第一个站出来提起此事,既给了皇帝台阶下,又给张国公施了恩,宫里的太后娘娘和淑仪娘娘也要念自己的好,实在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其他的朝臣估计想法也差不多,皇帝已经看到有几个人蠢蠢欲动,大约是觉得梅投瑙递的梯子不够实,皇帝不好就坡下驴,准备站出来再接再厉,出来敲敲边鼓了,如果能借着张国公的春风把自家的亲朋好友也捞出来就更好了。
皇帝本来并没有打算真拿这些人怎么样,一是浑水摸鱼,掩饰他本来的目的。
二是看了奏章才发现,在他不知道的角落,有部分人确实闹得不像话,出于被挖墙角的愤怒和警示的目的,故意重责罚。
准备过些时日再找理由从轻处置,这是帝王心术,恩威并施。
但他从轻的名单上,张家原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在上面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