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太皇太后她只想看戏 > 第86章 世间莫测是人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最后,乳娘留着眼泪对他说:“侧妃一向把你当亲生的儿子看……”

    是的。

    皇帝很清楚,乳娘说得没有错。

    正因如此,他才愈加觉得整个世界都在摇摇欲坠。

    在最开始,巨大的愤恨和羞辱感快将他淹没了,然后就是滔天的恨意。

    不是因为张氏从绿柔身边带走了他。皇帝并不是不知世情的人,陈王常年无子,如果他是个女儿,绿柔也许还能留得住他,可他偏偏是个儿子。

    乳娘低低的说:“世子,其实在你被稳婆抱出来的时候,你娘就注定要么是王妃,要么是侧妃,只能是她们两个之一,没有第三种选择。”

    “您常年在府里不怎么出门,可能不知道,别说王府,就是外面的大户人家,主母生不出孩子来,就买个人回来,借她的肚子生子,等生出了儿子再把她打发了,这是常有的事。”

    “绿柔从一开始就不可能留在咱们府里,留下了谁都不放心。能给她脱了奴籍让她拿着银子走已经是好结果了,您可千万别因为这个置气。”

    好结果。

    所有人都以为绿柔拿着银子远走高飞了,但是谁知道她连陈地的王都都没走出去?

    皇帝霍然起身,乳娘本来还在擦眼泪,见此一把抓住了他,语气焦急。

    “世子,您是要去找大王吗?”

    “您难道以为大王不知道这事吗?大王才是陈王府的主人,如果不是大王下了命令,谁敢把您的生母变成侧妃?”

    乳娘一字一顿,“世子,今时不同往日往日,您可还有两个弟弟呢!王妃和侧妃不合,一直暗中扶持他们,若不是大王压着,说不定世子之位都换了人了,您这时候去找大王,是在给王妃递把柄。”

    “不管您想做什么,是去找绿柔还是别的,起码也要等您有足够的能力保住自己再说。”

    她的话给怒不可遏的皇帝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他不得不去仔细回想,然后浑身发凉的发现自己的确无能为力,没有势力,没有可用的人手,连收买人心的钱财都拿不出多少来。

    没关系,绿柔已经离开彩云楼了,其他的,他可以等。

    皇帝再次想起了那个梦,由于生母的事情给他的冲击力太大,他差点忘了后面的部分。

    然后皇帝花了一天的时间仔细回忆了那个梦的全部细节,惊异的发现那些本该模糊不清的碎片逐渐变得无比清晰,就像是他真的经历了这一生一样。

    前面一段已经被证实了,那后面呢?

    皇帝找陈王和陈王府的僚属旁敲侧击了如今朝中的形势,大人们只当他是好奇,讲故事一样讲了不少。今上登基不过几年,已经显示出荒唐无度的潜质,首辅商陆大权独揽,偏远地方的人甚至有“只知首辅不知君王”的说法。

    皇帝和记忆一一对应,结果让皇帝既害怕又兴奋,等人走了,才发现自己手心一片湿漉漉。

    以前陈王曾经带他去爬过山,现在皇帝觉得自己又站在山脚了,他仰望高耸入云的山脊,透过它看见了千里之外的京中最高处的那把椅子。

    至高无上的帝王之位,只要坐上去,没有谁会想下来。

    接下来的事情和梦中一样,陈王身体本就不好,一两年后贪凉大病一场,在当年九月底与世长辞。皇帝成了新的陈王。

    由于有了提前的准备,他顺利压制住了王妃和陈王其他的儿子,比当年顺利的多。

    之后皇帝遇见纪云旗,一个初出茅庐的江湖子弟,从前纪云旗一直陪着他从陈地走到了京师,最后死在了皇帝初登基和商家的拉锯中,一直是皇帝后期几个最大的遗憾之一。

    挺好的,皇帝想,也许上天是看他死不瞑目,所以又给了他再来一次的机会,这次他不会再有遗憾了。

    余下的事情顺利的出奇。

    天下大丧,皇帝从陈王变成新帝,来接他的人都和当年一模一样,再次面对熟悉的朝臣和已经烂熟于心的朝政,皇帝只觉得游刃有余,商吴之争,皇帝高坐于上,不动声色间推上一把,结果好的出奇,商家被彻底清出朝堂,吴家也元气大伤,提上来补缺的官员大多一心向着皇帝。

    要说有什么不同的就是先帝皇后居然还活着,但皇帝接触之下,意外的发现,这位出身靖国公府的太皇太后也许是个非常好的盟友,有根基有能力且利益和他捆在一起。

    皇帝几乎立刻想起从前自己的后宫,宫妃争斗他本不在意,但一些他喜欢的宠妃和儿女不明不白的没了,这让皇帝既遗憾又恼火,如今有一个辈分高又能主事的女性长辈压场也不错。

    此外,绿柔虽然下落不明,但她居然还有家人,皇帝又惊又喜,纪云旗自告奋勇去替皇帝接人,皇帝想起从前纪云旗的结局,原本就在想怎么才能不着痕迹的支开纪云旗一段时间,听闻此信,立刻答应了。

    皇帝心里的刺只剩下了两个。

    第一是那个藏在暗中的乱党,皇帝忘不了记忆最后被逼宫和背叛的愤怒。

    他这次抽丝剥茧,意外的通过先帝的沈太妃钓出了不少东西,包括朝臣、宫人、庶民,结果直指先帝仅有的兄弟,那个据说双腿俱残的齐王。

    齐王布局多年,树大根深,不少世家都和他有过牵扯,只不过他毕竟是个早早出局的残疾皇子,如今远未达到后来的地步。此次皇帝简直一举两得,既消除了羽翼未丰的心腹大患,又打击了世家势力,比从前更早的把朝廷全部握在自己手里。

    如果说第一个解决的志得意满,那第二个就远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愉快。

    第二是张家,时人重孝道,也重出身。

    皇帝没办法无凭无据的处置一个已经昭告天下的圣母皇太后和她的家族。

    这些年,皇帝反反复复对自己说张氏一家只是在做戏,只是需要依靠他这个抢来的儿子稳定自己的地位所以才会对他好。

    但张家待他其实很不错,甚至在明显遭到不公平待遇之后,还能自我开解,体谅他不容易,张玉珠还在生死关头替他挡了一刀,差点送掉自己的命。

    张国公也好,张太后也罢,他们不算什么好人,确实沾了许多旁人的血和泪,也并不把旁人当回事。所以张国公能够毫无所谓的扣下绿柔,把她塞进自己名下的勾栏,认为这样既能永远把这个不安定因素控制在自己手里,保证姐姐和外甥的安全,又能顺便赚点银子,对这个灵机一动满意极了。

    但是他们对皇帝本人,绝对算得上掏心掏肺的爱护有加和情深义重。

    这些年的母子舅甥之情和知道真相的恨意交织在一起,皇帝不想承认,他还是有些狼狈的逃避开来,所以他不见张太后,也不愿见张玉珠。

    在恨意占了上风的时候,他想过要怎么杀了张家一家。

    但张太后真的死了,他却只觉得心里空了一块。

    张太后的遗书把一切都揽到了自己头上,但是通过对沈太妃和沈太妃埋在宫里的钉子的审讯,她确实是不知情的,差一点就快乐的过完了没心没肺的一生,但在张国公下狱的那天晚上,她还是通过沈太妃派去的小桔子了解到了这桩陈年血案。

    沈太妃把此事透露给她,原本是为了逼她合作的,由她出面将皇帝身世公布于众,可信度极高。

    皇帝有这样一个生母,京中必然会起波澜。他们可以借机做很多事情,比如质疑皇帝的血脉和陈王的帽子颜色问题,进而动摇皇帝即位的合法性。

    原本他们以为张太后知道了皇帝已经知情并且找到了绿柔家人的消息,不管是为了保自己还是为了保弟弟,都不会拒绝他们递过来的橄榄枝。

    没想到张太后居然干脆的悬梁自尽,把所有的罪责都归于自己,也永远保住皇帝的身世之谜。

    皇帝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情。

    他看着下面还在叽叽喳喳的群臣,挥手让他们退了下去,起驾去了长乐宫。

    建章三年九月初三,宫中敲响了丧钟,然后是各王公贵族、寺庙宫观,各敲钟三万下,声音由近及远,连绵不断。

    圣母皇太后张氏为乱党所惊,旧病复发,薨于宫中,享年四十六岁,谥号“慈和”。

    帝甚悲,辍朝二十七日,太后胞弟国公张福寿听闻噩耗,哀恸之下,自请为太后守陵。淑仪张氏,系张福寿长女,故太后内侄,册为淑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