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场雪纷纷扬扬的落了下来。
蒋杉坐在长乐宫上首,下面坐着十几位宫妃和目前仅有的两个皇子公主,年轻的女孩子们言笑晏晏,一方面是在太皇太后这个顶顶头上司这里,总不能哭着脸,另一方面也是真的高兴。
刚刚太皇太后亲口宣布,今年春天的选秀因为张太后孝期未过的缘故而被暂停。
但并不按照惯例推迟到明年举办,而是直接取消。
下一波竞争对手将是三年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宫妃们,尤其是没有子女又年轻的宫妃,怎么能不为之雀跃不已。
早在皇帝出了孝期,甚至更早的时候,皇帝似乎有从母亲过世的阴影里走出来的迹象之后,宫妃们就争先恐后的表现起来了,往勤政殿送点心汤水和新鲜零碎玩意的宫人从早到晚络绎不绝。
蒋杉无聊的时候估了一下,如果皇帝全收下的话,御膳房和尚服局管针线的那波人可以省下好多人手,至少专门伺候皇帝的人可以全调走干别的。
不仅如此,根据藤黄的线报,不少宫妃和她们的家里人都在暗中嘀咕皇帝坚持守三年孝一直不召幸宫妃的事。
多耽误时间啊,眼看着淑妃的皇子一天天长大,就算皇帝一出孝她们就有幸运儿顺利怀上,那还得再来十个月呢,这么一来二去,淑妃的皇子要比其他弟弟至少大四岁,这可是极大的优势。
当然她们就是私下嘟囔两句,绝没有哪个不长眼的去跟皇帝说,嗨呀你娘虽然死了不过已经是好久之前的事啦,别难过了来睡我吧。
当面还要疯狂称赞皇帝孝感动天,太后有福气养了个好儿子。
结果皇帝毛异常难顺,曾有一次听完许美人关于他诚孝的马屁之后直接甩手就走,把许美人直接晾在那,人都傻了。
给许美人委屈的,第二天请安,王容华刚挤兑她两句,许美人差点现在在长乐宫哭出一折窦娥冤出来。
蒋杉听完前因后果,倒是知道了许美人是说错了话,但个中因果涉及皇帝身世之谜,不是宫妃和外臣们能知道的,估计除了淑妃张玉珠对来龙去脉一清二楚之外,只有皇后因为自身地位的缘故,听到了一点风声。
但皇后肯定装作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君不见自从张家离京后,淑妃送完来请安和告辞的张家女眷,立刻再次缩了起来,直到皇子平安过了一周岁,才出来走动,但平日也是能不掺和绝不掺和的。
为了防止再有新的倒霉蛋往皇帝枪口上撞,蒋杉授意皇后,要她暗示宫妃们注意言行,不要再和皇帝提先太后,免得戳到皇帝心里的隐痛。
至于这个隐痛怎么理解,是丧母之痛还是别的什么,那就是她们自己的事了。
三年前长宁宫张太后突然亡故,在前朝和后宫都引起一片震动,盖因此事之前毫无征兆,常出入宫廷的命妇们都知道,张太后身体一向康健,从未听说有什么不适,年纪也不算很大,平日做什么都兴致勃勃的。
但这份震动并没有激起什么风浪来,宫内,宫妃当晚都接到了太皇太后宫里总管太监亲自来传的闭宫的旨意,也亲见禁军戒严,所有人都把嘴巴闭得紧紧的,谁也不缺这点眼力劲。
而宫外的众人联系那晚上的种种异象,比如禁军深入内宫,天明方才撤离,又比如御林军在京城的街道上来回跑了一夜,数个官宦世家直接全家连同他们自己都未必认得清楚的亲戚一起被带走,通通去了大理寺来个全家团圆认亲宴,后来更是有出了乱党的风声。
一时间京城内外噤若寒蝉,谁也不想被谋反这顶大帽子砸脑门上。
太后薨逝不可避免的和这些事联系到了一起,官方后续给出的说法,乱党趁乱行刺太后,不少人对此持疑虑态度,但没人想真的深究这种宫廷密案的真相。
没看见太后的娘家张国公府后续没有一点要出事的意思,还被多次加恩抚恤吗。
张国公本人也从刑部大牢里放了出来,虽然不久之后就谢绝一切上门慰问兼拉关系的客人,举家搬回了原籍这一点有点奇怪。
但是他的国公级别从三等提到了一等,除了已经被立为世子的长子外,次子还得了一个荫封的子爵,闺女更是在宫里从正二品嫔升职做了正一品淑妃。
与德妃并列四妃之一,地位仅次于皇后。
外孙的洗三满月抓周虽然因为国丧热闹程度有所减免,但是规格一点没降,甚至比之前的例子更隆重一点。
虽然对外给的理由是,众所周知,先帝无子,他也没有多少兄弟,今上虽然有之前德妃生的皇子,但那位一出生就夭折了,根本没活到洗三的时候,所以上次庆祝皇子出生,一扒拉竟然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旧例早已经过时,而且那时候国家也还没有这么有钱,当时的礼制规格现在看起来已经有点寒酸了,所以现在适当的提高规格也是正常的。
御史台和礼部都对此表示沉默,就像皇帝坚持守三年丧,而不是常规的二十七个月,御史们也只是一开始上书劝了几次,表示自己有在干活,防止被人骂尸位素餐。
后来见皇帝一直不松口,也就无人再提。
不过因为太皇太后和长安宫柏太后尚在,所以哪怕在孝期,宫里也没有过分素淡装饰,只有张太后生前的长宁宫和停灵的奉安殿按国丧规格布置,所有帘幔、匾额灯笼摆设灯一律蒙上白麻。
张太后棺??С鋈ズ螅?纠闯つ??且?次拗鞴?畲?恚?挥ξ锲啡?康羌侨肟猓?茸胖匦路峙洹
但皇帝却突然在停灵最后一天下了谕旨,勤政殿万年二把手副总管太监泰瑞宝亲自来传的旨,长宁宫维持原样,连宫人内监都不许有变动。
所以长宁宫只是封了主殿,而因为服侍的人手众多,年纪也轻,偏又没有主位管束,仅剩的大宫女喜宝性格软,压不住场。
反而格外热闹一点,或者说,热闹的甚至有点出格了。
皇帝对此呈默许态度,偶尔长宁宫宫人犯了点事,他总是格外宽容。
皇后虽然想管,但她不好插手先太后的宫人之事,否则容易落下一个“人走茶凉,太后一死就苛待太后宫人”的名声。
为此几番暗示蒋杉,见太皇太后也是不打算管的样子。后来还是被她抓着干活的卫若雪提醒了一句,“太后娘娘生前,是喜欢热闹的。”
皇后就此偃旗息鼓。
所以长宁宫留守宫人愈加无所顾忌,出了孝期后甚至常有嬉笑声传出,仿佛张太后仍在,越发衬得只隔了一条夹道的长安宫安静的像一潭死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