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太皇太后她只想看戏 > 第88章 余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们是要送东边这个宫吗?这是哪儿呀。”

    “这是长安宫,我听姑姑说里面住的也是太后娘娘呢。”

    两个十来岁才留头的小宫女各自捧着一个雕花盒子顺着长宁宫和长安宫之间的夹道拐过来,是新进的宫女,才进宫不久,对宫里的规矩不算特别熟悉,活泼的很。

    此刻见四下无人,索性抬头一边好奇的打量周围,一边小声私语。

    “这宫里原来是有人住的吗,对面那么热闹,这儿一点声音也没有,怪吓人的。”

    她们已经转到了长乐宫的正门口,却见大门紧闭,两人面面相觑,许久,年纪稍大一些的那个壮着胆子上前小心的敲了敲门。

    门内毫无动静,唯有门口的灯笼在北风中左摇右摆。

    年纪小一些的宫女忍不住问:“姐姐,你确定姑姑是让我们送这里,不是对面吗?”

    “还有,我之前也跟着姑姑去长乐宫送东西,正好遇上娘娘们请安出来,姑姑悄悄教我认人,没见到什么长安宫太后娘娘啊......”

    吱呀一声,门突然开了,小宫女吓得一抖,赶紧闭上了嘴。

    两人抬头看去,开门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嬷嬷,梳着年长宫女的发式,头上光秃秃的只插了两根木头簪子,一身深褐色的衣服。

    长相平常,但眉心有很深的竖纹,看着脾气不太好的样子,她看了小宫女一眼,慢吞吞的问:“司工局的?”

    年纪大一点的小宫女连忙说:“姑姑好,我们是来送香料的。”

    说完小心的推了一下同伴,另一个小宫女如梦初醒,连忙也跟着她上前,把盒子捧到嬷嬷面前。

    深褐衣服嬷嬷就着她们的手打开盒子看了一眼,确定是上好的檀香,于是收下盒子,打发她们走了。

    小宫女胆战心惊的看着她关了门,一边往回走一边低声说:“刚刚吓死我了,也不知道她听见没有。太后娘娘住的地方,怎么大白天关着门啊。”

    另一个宫女也悄悄的说:“其实我也没见过长安宫的太后娘娘,听说她不见人好几年了。”

    “为什么啊?”

    “我悄悄和你说,你不要告诉别人,我也是听说的,长安宫太后娘娘娘家姓薄,也有可能姓白,反正是这个音,齐王之乱的时候,她娘家也牵扯进去了。”

    “啊?!”

    “你不是京城人你不知道,当时国公府外面围了好多羽林卫,里面的主子都被铁链子锁着带走了,听说还是国公府大公子告发的......”

    “难怪她不见人呢,我要是她,我也不想见人。”

    两人说着话,不妨迎面撞上一个人,还没抬头就先看到了她身上女官的服饰,竟然是皇后身边的人。

    女官皱着眉头看了看两个人,狠狠的剜了她们一眼,考虑到快过年了不兴打骂,只是咬着牙说,“跟我过来,妄议主子,皮痒了是吧。”

    找了个没人的墙根底下一人发了一只碗顶在头上跪着,两个小宫女噙着眼泪,不敢再说话了。

    女官处置了小宫女,却一拐弯,也往长安宫方向去了。

    开门的仍是刚才那个嬷嬷,倒是认出了她是皇后身边的人,客气了不少,但仍然卡着门。

    女官原本就是常来传话的知道长安宫的情况,也不强求进去,只是赔笑说:“腊八快到了,照例宫里有宴,内外命妇都会进宫请安,皇后娘娘让我来请问一声,太后娘娘出席吗?”

    嬷嬷道:“不必问了,难为你跑一趟。”

    “那还是按之前的规矩,等腊八那日送一席素斋来。”

    嬷嬷一点头,不再说话,女官知机,便知趣的告辞了。

    回来的路上远远看见两个小宫女还在墙根底下面朝墙壁,想起了她两的话,又想起刚才看见的长安宫的情况,在心里暗暗的叹了口气。

    她原本就是宫中女官,皇后入主凤仪宫后才调过来服侍的,虽然知道皇后还是贤妃的时候和这位长安宫太后娘娘有很深的过节,但并没有多少同仇敌忾的感觉。

    反而每次来长安宫,长安宫的景象都给了她几分“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之感,柏太后这几年几乎不再见人了,自从宫变那日就一直告病闭门不出,只在宫里吃斋念佛,但无人敢问,后来新进宫的宫女谈起她,真有一种“闲坐说玄宗”的神秘感。

    女官很清楚,那两个小宫女说的是对的,她作为亲历者,知道的内情多得多,建章三年的那次变乱后来被称作齐王之乱,京中牵连了不少世家。

    谁也没想到齐王虽然未成年就去了封地,之后再未返京,又双腿俱残,居然能在京里收买那么多人,除了老牌高门之外,还有柏家这种之前平平,但因为女儿一跃成了太后而迅速发迹的新贵。

    女官都能摸到一点内情的,蒋杉当然更清楚,皇帝事后和她交了底,再加上靖国公从边地送来的消息——皇帝生母的兄弟就在靖国公驻地居住,还有个儿子在靖国公麾下做了一名偏将。

    皇帝的特使和纪云旗找到他们之后,不可避免的把前因后果都告诉了他们,他们知道了,靖国公当然也知道了。

    护送他们进京的人还是问靖国公借的,结果一进京就撞上皇帝收网,羽林卫里面也有一点靖国公旧部。

    双方一交流,然后消息就长了翅膀,飞进了长乐宫。

    皇帝生母本姓黎,有两个兄弟,一个业已过世,另一个在边地做些小生意,日子过的还算不错,皇帝犹豫再三,还是没有公开他们的真实身份,但加封了国公,又把那位黎偏将调回了京,送进了羽林卫。

    蒋杉也在长乐宫接见了他们家的家眷,看起来是经历了很多风霜的人,在金雕玉砌的宫城里明显不安,不住的揉搓身上新做的衣服。

    但言谈举止还算的上爽利,尤其在谈起边塞风光和靖国公的时候流利多了,在最后,蒋杉还顺便问了几句入京之后的情况。

    听说京中虽然对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国公多有猜测,但鉴于当前的局势,所有人都明智的继续保持沉默,至少黎家人没听到过一句不好听的,不由在心里感慨,皇帝对朝廷的控制力,在这一次清洗之后又上了一个台阶。

    这些世家虽然一贯的看不起这种“没有根基”的新贵,但一边鄙夷一边烧热灶的大有人在,纷纷派人上门给这位一夜之间跃了龙门的一等国公送上大笔贺礼,之后缩着脖子继续老老实实窝在家里。

    尤其是和倒霉了的世家沾亲带故的人家。

    鉴于京中世家热衷于互相联姻,这部分家族的数量还真不少。

    当然倒霉世家自己也觉得冤枉,毕竟他们最开始收到来自齐地的重金礼物时,绝对想不到一个终身只能坐在椅子上的人居然意在皇位,就像他们完全想不到最先出首告发的人居然是商家那个有名的废物儿子商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