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太皇太后她只想看戏 > 第104章 后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终于写完啦,这篇文章源于我17年的一个脑洞,当时看了蛮多宫斗宅斗剧和小说,主角大多沉于漩涡之中身不由己,那时候在想,如果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些故事呢?

    所以有了这个构想,最初它叫“长乐三十六年”,是以一个宫殿的视角来看三代主人的故事,但是当时有事情就搁置了。

    今年重新捡了起来,改了大纲,把主角换成人,所以有了这本“太皇太后她只想看戏”。

    这本书总体来说我其实不太满意,因为完全就是一拍脑门开搞,我自己都没搞清楚自己在写什么东西,常常早上起来,对着昨晚的更新一脸懵逼。

    这是啥这又是啥,这什么玩意儿,我昨天到底怎么想的,怎么想不起来了。

    所以说人千万不要在半夜做决定真的是至理明言。

    这本书的写作过程拖了很久,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差不多把新手写中长篇能犯的错全犯了。

    包括且不限于乱改大纲导致剧情混乱,反复车轱辘,主线不明确,人物多而杂且性格模糊,频繁切换视角,主角从头到尾不知道在干嘛,角色行为缺乏逻辑支撑等等。

    也一度不想写了,中间断了很久,但是有一次无意中看了评论,发现竟然有读者一直在看,也收到了很多留言,当时是真的很惊讶,也很感激。

    对一个作者来说,哪怕是很清楚自己写的糟糕,真收到别人对这本书的喜爱甚至只是愿意追着看,都真的算得上很大的惊喜了,那段时间我都非常非常开心。

    还有就是惶恐,我后来继续写的时候很害怕,因为会不可避免的担忧下面的章节会让读者失望(我知道我后面又开始拖拖拉拉了qaq)。

    一直觉得别人愿意看我的东西,那一定是有或多或少的期望,很怕自己接不住。

    写下“全文完”三个字的时候我真的是松了一大口气(也有可能是开始破罐破摔的摆烂),总而言之,还是谢谢各位读者朋友们,谢谢你们的宽容。

    最后就是虽然没有写,其实每个角色我都给她们构建了完整的背景和重要人生经历,在我心里,在一个遥远的次元,她们真的存在过。

    以下:

    高宗朝:

    慈仁高皇后蒋氏(蒋杉+原主),靖国公蒋云龙女,高宗元配,高宗崩,文宗继位,尊为太皇太后,文宗三十六年薨于长乐宫,年五十九岁。

    和裕贵妃李氏(李太妃),知府李唯女,高宗修容,文宗即位,尊为皇考太妃,后进皇考贵太妃,文宗三十五年殁,年六十岁。

    瑞安贵妃郑氏(郑太嫔),高宗婕妤,生广德长公主,文宗即位,尊为皇考太嫔,文宗十六年,因长公主降大理寺卿卜篙行次子,进为皇考贵太妃,高宗十六年殁,年八十四岁。

    庶人沈氏(沈太妃),太医院院判沈长卿女,高宗贤妃,文宗即位,尊为皇考贤太妃,后为静虚元君,三年,齐王之乱,废为庶人,赐死。

    慈敬皇后柏氏(柏太后),郎中柏华女,初为陈王妃,文宗继位,尊为母后皇太后,九年,因病薨于长安宫,年五十二岁。

    慈和皇后张氏(张太后),初为陈王侧妃,生文宗,文宗继位,尊为圣母皇太后,三年为乱党所惊,薨于长宁宫,年四十六岁。

    文宗朝(建章年间):

    慈肃文皇后吴氏(吴景娴),首辅吴文正女,文宗初年入侍,初为贤妃,三年,册为皇后,为文宗的第一位皇后,九年,因病殁于凤仪宫,年二十七岁。

    慈谨文皇后张氏(张玉珠),国公张福寿女,系慈和内侄,文宗初年为容华,三年生文宗第一子懿德太子,册为淑妃,十年,慈肃殁,册为皇后,为文宗的第二位皇后,文宗三十八年,文宗与懿德太子父子失和,次年,太子殁,张后就此一病不起,同年殁与凤仪宫,年五十五岁。

    慈宁文皇后卫氏(卫若雪),国子监祭酒卫栖梧女,文宗初年入侍,初为婕妤,累进淑容,八年,生文宗第四子景宗,文宗二十五年病殁,年三十岁,追封容妃,景宗即位,追封慈宁文皇后。

    纯懿贵妃钱氏(钱楹),定北侯钱渊女,文宗初年入侍,初为容华,后为修仪,素与慈宁文皇后卫氏交好,景宗和高阳公主养母,景宗即位,尊为皇考贵太妃。

    端慧贤妃施氏(施颐),文宗三年入侍,文宗为其立关雎宫,屡开先例,初为容华,累进婕妤、昭仪,十九年,殁于关雎宫,年三十一岁。

    悯妃赵氏(赵恬),威远伯赵长山女,文宗初年入侍,初为容华,次年难产殁于翠微宫,时年十七岁。追封悯嫔,其女晋阳公主系文宗长女,由太皇太后抚养,文宗十八年,因公主降于靖国公子,追封悯妃。

    庆妃冯氏(冯玉瑛),神武将军妹,文宗三年入侍,初为容华,七年,生文宗第三子晋王,难产而殁,年十九岁,追封庆嫔,二十二年,因其子封王,追封庆妃。

    晋王太妃石氏(石小竹),文宗三年入侍,初为美人,累进婕妤、昭华,文宗第三子晋王养母,二十二年,晋王封王,进德妃,景宗即位,随晋王赴封地,尊为晋王太妃。

    吴王太妃陈氏(陈芷柔),文宗三年入侍,初为才人,七年,生文宗第二子吴王,景宗即位,随吴王赴封地,尊为吴王太妃。

    文妃吴氏(吴佩芳):工部尚书女,文宗三年入侍,初为容华,与慈宁文皇后卫氏、纯懿贵妃钱氏同住一宫,初为容华,进婕妤,十四年殁,年二十六岁,追封文嫔,景宗即位,因幼年抚育故,追封文妃。

    安嫔王氏(王慧纹),安国公女,文宗三年入侍,初为容华,累进修华,文宗第二子吴王养母,三十八年,因吴王涉懿德太子事,屡次遭到斥责,景宗即位,欲随吴王赴封地,吴王私求景宗,景宗遂以吴王生母尚在拒绝,留于宫中,尊为皇考太嫔,同年郁郁而终。

    嘉嫔许氏(许云霏):威烈将军兵部侍郎之妹,文宗三年入侍,初为美人,累进昭容,文宗二十四年殁,追封嘉嫔,年三十六岁。

    襄嫔梅氏(梅新荔),礼部尚书梅投瑙孙,文宗初年入侍,初为美人,累进修容,景宗即位,尊为皇考太嫔。

    丽嫔虞氏(虞夕),文宗三年入侍,初为美人,八年生文宗第二女高阳公主,十一年殁,年二十四岁,未追封,文宗二十三年,因高阳公主降河间侯子,追封丽嫔。

    庶人商氏(商菁),文宗初年入侍,首辅商陆孙,初为德妃,文宗九年,废为庶人。

    ......

    王德福、泰瑞宝、杨宽:高宗、文宗年间宦官。

    银朱、藤黄:高宗、文宗年间宫人。

    沈桔:其父母皆为沈氏家奴,高宗时为庶人沈氏宫人,文宗即位,分往长宁宫,侍奉慈和皇后张氏,三年,涉齐王之乱,赐死。

    ......

    商陆、吴文正、卜篙行、梅投瑙、曹启:高宗、文宗年间大臣。

    陆仁嘉:名医,文宗年间任太医院院判

    ......

    钱郴,袭定北侯,纯懿贵妃钱氏兄,文宗二年武举进士,屡立战功,一生未娶,养其侄钱念冬为子,文宗二十五年因旧伤复发亡于边关,时年三十三岁。

    纪云旗,好游历,精剑术,文宗时著名游侠,少年时曾出入朝堂,中年剑法大成,颇好书法,据说其字中隐含剑意,学剑之人如果长期研读,必能大有进益,消息传出,求字者络绎不绝,纪云旗不堪其扰,携妻归隐,不知所踪。

    其师方皎,工于医术、身法,有“医毒双绝”之称。

    云子越,文宗时著名商人,原姓柏,传闻中出身京师高门,因为告发家族涉齐王之乱而被家中除名,后与生母云氏定居江南,效仿陶朱公开始经商,终成旺族,鼎盛时云氏产业遍布江南,其妻方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