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女帝成长记 > 第 99 章 第 99 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启德十三年的新春始于一场大雪。

    这场雪自午夜飘落,不消片刻便将整座城池包裹其中。

    乌云遮月,昏暗之下仅有几处还亮着暖黄色的烛光。它们分别是拥有天下第一楼美称的万仙楼,皇城内的清心殿侧殿,以及停靠在从意坊河面上的数只楼船画舫。

    不过画舫上的烛光与前面两者的灯火通明相比并不明显,反而有几分遮遮掩掩地意味。直到打更人最后一声落下后才敢将楼船彻底点亮。

    在这之后,数十名穿着灰色棉布的人带着或彩灯或彩旗或铲雪工具从楼船上下来。他们分工明确且动作迅速,破晓之前便使得整个楼船和河岸焕然一新。

    此时一声琴弦波动声从楼船内传出,声音悠长绵延,像是女子悠悠吟唱。

    这道声音与万仙楼上抖去落雪的风铃一起唤醒了这座静谧的城池,声音所到之处也带起了一阵阵由推门而发出的咿呀声。

    原本空无一人的街道上也渐渐出现了一个个身影。

    待到天光大亮时,这个不到百年的城池便扫尽积雪,一如褪去沉珂的身躯,随着逐渐升起的暖阳而重获活力。

    身为皇城的第一大坊市,从意坊内更是人声鼎沸,就连异国商贩和叫卖小贩也比往日里多出不少。

    这样的热潮就算到了正午时分也不见减弱。

    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好不容易解禁的司明月带着领着两个食盒的沁墨敲响了一座院落的大门。

    虽然隔着一扇门,但主仆二人依旧可以听见里面传来的乐鼓和箜篌声,其中还时不时混杂着花鼓声和一两句诗词作伴。

    门敲响了三次后,院内的声音终于有了减弱的迹象。

    来开门的是一位穿着青蓝色锦袍的书生男子,他还带着明显的红晕,一手拿着门栓一手举着酒樽,正努力瞪大了双眼想要看清楚来人的模样。

    浓厚的酒味扑面而来,沁墨连忙捂住了自己的鼻子,就连喜好喝酒的司明月也难得皱起了眉头。

    “广之,你喝的太过了。”

    她出声提醒。

    听见有人唤他的字,开门的男子动作缓了缓,总算是认出了来客身份。

    “嗝...原来是江...嗝..江心啊。”赵平憨笑着将人迎进来,随后摇摇晃晃地关上门。

    院内少有积雪,仅有一棵枯树,枝丫上落满了雪。院中摆着一个半人高的篝火,四周正坐着七八人,其中一位穿着湖蓝色锦服的书生面前架着卧箜篌,而在他身边的一人面前则是摆着皮鼓,方才的乐声显然就是他们演奏的。

    两人在院门停留了不到片刻,但足以吸引院内其他人的注意,看见司明月的到来,他们也朝着她举杯。

    司明月视线在他们身上过了一遍,发现并没有看见周迁还有钟亦高贺三人,于是便问道:“怎得不见字德他们?”

    重新落座的赵平正在给自己斟酒,头也不抬地打趣道:“这三位圣贤正在后院读书呢,已经读了一天一夜,圣人之语绕梁三日,余音不绝。”

    听他这么说,司明月跟着淡淡一笑,随后让沁墨将其中一个食盒拿了出来递给他们。

    “诸位来临安城数日,江心却不能及时登门实在是失礼。”她说道,“这是府中准备的吃食,权当赔罪。”

    “江心言重了。”弹奏箜篌的男子说道,“若非你与司大人资助,我等又如何能有今日。”

    “此话差异。”司明月淡笑,“诸位若无真才实学,就算是奉上黄金屋也不会如愿。”

    说完,她微微行礼,告别了众人,向后院走去。

    这间院落是她特地为他们准备的,这些人皆是静安府允州的学子,早些年因为书院没落而错过科考。后来司如空赴允州任刺史,途中遇雨,也是他们接纳父女二人。作为回报,两人便一直资助书院。离开允州时,他们也与司明月约定,三年后临安城相见。

    如今三年之期已到,来的人数也远远超乎了司明月所料。这使得原本还算宽敞的小院变得拥挤起来。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待到开春朝会之后,他们便可在吏部登记造册,之后便会酌情授予官职。届时他们之中有些人会被外派,也有些人会留在城内。

    在他们没有开府之前,这里便是他们的落脚之处。

    前后院落由一道圆形拱门分开,与前院的枯树不同,后院栽种了一棵常青松,迎雪而立。

    这后院虽然不大,但足以稀释前院的奏乐声。

    主仆二人走进院中,还未开口便听见了三两讨论声。

    司明月停下脚步侧耳倾听,留意到他们讨论的正是自己正在筹备的六部法案中关于工部和吏部的纲要。

    她轻笑一声,循着声音走到一间屋前轻轻敲了敲。

    “是平之么?”屋内有人说话,“你等玩乐便好,无须在意我们。”

    说完,屋中讨论声又起,显然是正在兴头上。

    司明月听出来是钟亦的声音,于是笑着说道:“赵平之已经不省人事,几位莫非也要效仿一二?”

    听见这句话,屋内的讨论声戛然而止,随后屋门被迅速打开。

    “江心,你怎得来了?”

    开门的人是钟亦,他沾着墨的脸上带着惊讶,然而却在下一秒变了脸色,屋门也迅速关上。

    紧接着屋内便传来了扑哧的腾空声,待到门再次打开时,周迁,高贺还有钟亦三人已经整整齐齐地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司明月眨眨眼,假装没有看见先前钟亦脸上的墨迹。

    她让沁墨给三人递上食盒。里面装着的是司府厨娘做的糕点,内中散发的香气让饿了一整天的三人都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

    沁墨看见他们视线频频扫过来,便主动将糕点拿出来,为他们摆在院中的石桌上。

    “这是府中厨娘做的江南糕点,江心特地带来让诸位尝尝。”

    见三人吃得有些急,司明月轻笑一声而后说道:“方才听见三位的谈论,可是纲要有了着落?”

    听她询问,钟亦吃下一块糕点后说道:“先前多有阻塞,但祝行兄来后一切便水到渠成。想来今日便能有结果。”

    周迁也在一旁说道:“吏部纲要已经完成,就在屋中。江心若是需要随时可以取走。”

    六部之中,因俞朝重视工部,所以关于工部的法案尤其之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司明月先前会找两人来帮忙的原因,但她没有想到他们三人会进展如此迅速。

    如此一来或许开春朝会之时她就能将完整新法纲要献上了。

    想到这里,她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但又很快沉重起来。

    纲要地完成也就意味着她...得着手脱身了。

    司明月眼神暗了暗,在抬头时又恢复成了笑吟吟地模样。

    短暂休息过后的钟亦和高贺又重新投入到了纲要的编纂中。司明月则是拿着周迁已经编写好的吏部纲要翻阅起来。

    六部法案中对于吏部有着较为完善的规定,因此需要重新修撰的内容并非很多。

    周迁也按照她先前信中所写,将整个吏部按照临安城和十府区分开来,并且重新修正了官员的考核制度,每一条都巨细无遗。

    司明月看了两眼后满意地将它收起来,随后对着周迁打趣道:“祝行兄心思之细腻世间少有,凭借这么一份纲要,他日拜入内阁亦不在话下。”

    “江心说笑了。”周迁淡笑回道,“内阁并非我等能妄想的。祝行只望不负书院夫子之托,不负天下即可。”

    “这却是最难的。”司明月别有深意地说道。

    周迁笑了笑,没有回答。

    晚些时候,高贺也带着工部纲要走了过来。

    他与钟亦皆是水工世家出生,因此对于内中条条框框也算颇为了解,只是在编撰时遇到了些许麻烦,好在有周迁在旁指点。

    司明月翻了翻,为此颇为满意。她将两册书交于沁墨收好,再次谢过三人相助。

    高贺见状连忙说道:“江心既然想修书,我等自然倾力相助。”

    “书成之日莫要忘记让我等观赏一二便可。”钟亦也笑着说道。

    周迁张口,显然是有话想说,但他最后说出来的也不过一句“愿江心得偿所愿”。

    注意到他话里有话,司明月也看了过去,向其颔首示意。

    离开小院时,赵平等人还想叫她一同吟诗作对,司明月委婉推辞,带着沁墨离开了。

    小院渐渐消失在了他们身后,期间一言不发的沁墨突然拉住了她的衣袖。

    司明月好奇地停下脚步,只见沁墨低着头,悄悄指了指前面正在卖糖炒栗子的小商贩。

    见状,司明月会意,当下抚唇笑道:“小沁墨这是饿了?”

    若她没有记错的话,这小丫头自打醒来还没进食,想来是方才被糕点勾出了谗意。

    司明月自诩不是会亏待身边人的主子,见她双目发直,笑了笑就带着她追上了那个小商贩。

    给沁墨买了一份糖炒栗子后,主仆二人就这么慢悠悠地走在从意坊街上。

    周边有游走小贩叫卖声,有商铺吆喝声,还有不远处楼船上的咿呀侬语。司明月听着声音转头,恰好看见般若正在楼船上弹奏。

    她面带淡粉色纱巾,怀抱琵琶,五指轻轻拨动琴弦,正唱着江南小调。

    楼船之中座无虚席,就连河岸边也有不少人围在她坐着的楼船边,一边走一边呼喊。

    般若眼尾微微上翘,朝着河岸看去时正好与司明月对上了视线,她面纱下的唇角勾起,收回了视线,重新专注弹唱。

    司明月也收回了目光,拉着沁墨照着司府走去。

    路过万仙楼时,她本想进去道贺,但是脚步刚刚抬起又立刻放了下去。

    她没记错的话,这位楼主似乎并不喜欢春节。无论是在临安城还是在江南,每年这个时候他都不见人影。

    想到这里,司明月还是决定不去打扰。

    只是她还未来得及离开,便听见楼内有人唤她,回头后才发现是常青。

    这个手中时常握着木剑的少年头一次没有佩剑,手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木盒子。

    他见司明月停下,便立刻追了上来。

    “主子嘱咐我,让我将此物给姑娘送去。”常青说道,“没想到姑娘倒是先来了。”

    司明月淡淡开口:“不过是路过。”

    说罢她接过盒子,打开后便看见一对红玛瑙为链的耳坠,正是她当初在羽十一看中的所谓定制之物。

    没想到兜兜转转还是落到了她手上。

    常青看出了她的喜爱便连忙说道:“这是主子吩咐羽十一的老板为您做的。”

    司明月挑眉,合上盒子道:“替我向先生道谢。”

    常青点点头又道:“主子还有一言嘱咐,他说开春后局势有变,让姑娘小心待之。”

    对于观青的突兀提醒,司明月有些诧异,不过她依旧应下了。

    离开了万仙楼,她也没有了闲逛的心思,于是带着沁墨加快了回府的脚步。

    途中因为巨大的花灯堵住了道路,她们还特地绕了一下,然而这一绕便绕到了另一个坊市,并且见到了曾经的姚府。

    此时的姚府门前已经挂上了新的府匾,就连门顶上的对子也拆了下来,变成了一对。

    显然它的新主人并非是官场中人。

    司明月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切,敛去了所有的心思,在府中阵阵笑声中带着沁墨离开了。

    等这对主仆二人回到司府,管家这才告知她,司如空带着杨氏去了宝佛寺祈愿,须得明日归来。

    想着祠堂中已经祭拜过的牌位,司明月平淡地点了点头。

    简单安排了一下府中人的事物后,夜色也跟着降临了。

    她遣去身边的家仆,独自一人带着酒葫芦爬上了屋顶赏夜景。

    夜幕下的临安城是繁华的,彩灯一盏连着一盏形成道道光幕,点亮了灰蓝色的夜空。

    四周皆是欢闹声,相比之下倒显得她有些格格不入,一时间竟然多了几分孤独。

    其实这也算是一句实话,毕竟没有谁府中父母会选择在这一天去寺庙祈愿,还彻夜不归。

    不过司明月也不在意,毕竟这也不是第一次了,他们夫妇感情之融洽让她羡慕的同时也时常会让她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

    她有一搭没一搭地往口中送酒,望着眼前的繁华之景,再联想起观青留给她的警告,一句话便突兀地从嘴边说了出来:

    “浮世笑靥今何在,且看那火树银花照半天。”

    说完后她愣了片刻,竟然觉得有几分好笑。

    就在她摇着头准备下去时,面颊处有微风传来,她侧目,发现齐泽竟然出现在了身边。

    她还算清明的眼中浮现出一丝困惑,似乎是以为自己生了幻觉。

    直到眼前人将她手中的葫芦夺走后,她才确认,眼前人是真实的。

    “殿下今日不在宫中。”她抢回葫芦笑着说道,“怎得跑到江心这来了。”

    齐泽没有说话。

    皇家的宴席尚未结束,但他却一刻都不想在那里呆这里。

    司明月看出他心情不佳,便不再多说,转过脸自顾自地喝酒。

    “今日蒙族使者向父皇进言。”齐泽突然开口了,“他们想在临安城多留些时日。”

    司明月斜眸:“临安城之繁荣并非北境蛮族可比,多留些时日让他们见见大国风范有何不可?”

    “可是皇兄说,他们这些天一直都在酒肆忘乎所以。”

    司明月的动作停了,她想起来自己在禁足之前似乎也是遇到过这么一回。

    不过这个念头只是在她脑中一闪而过,毕竟那位九王子并未给她留下好的记忆。

    初次见面便夺了她的物什,可见蛮族风俗与他们天差地别。

    “那殿下又要奉旨带他们游览临安城?”

    听见她这么问,齐泽转过头,眼睛盯着她手中的酒葫芦,竟然再次出手夺了过来,直接仰面喝了下去。

    司明月被他的举动弄得一愣,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面颊微微泛红。

    齐泽也是在放下葫芦后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荒唐事,他握紧葫芦别过脸去,好半天后才低声说道:“此事已经交由礼部处置。”

    司明月点点头。

    两人之间又忽地安静下来,司明月看看天又看看衣角,最后视线落在远处的彩灯上说道:“开春之时江心便会将法案纲要献上。”

    听见这句话,齐泽猛地回头,低声问道:“那你可是打算离开临安城?”

    司明月淡笑道:“或许是吧。”

    “何时离开?”

    “该离开之时自会离开。”司明月转头,眼睛中映出齐泽的倒影,“三年前江心初回临安时便与殿下相识在城东歇脚亭,那时殿下离城江心入城,三年后殿下归来,江心却也准备离开。想来或许是真的有缘无分。”

    听见她的话,齐泽心中没来由的一堵,他将酒葫芦送回去,而后说道:“你说过会回来的。”

    司明月别好葫芦笑道:“会的。”

    她话音刚落,便听见远处传来声响,两人齐齐看了过去,只见一道火光冲天,紧接着便在空中炸开。

    “是从意坊楼船上的烟火。”

    司明月说道。

    齐泽“嗯”了一声。

    听见身边有人应声,司明月面上的笑容也加深了不少,先前的寂寥感也跟着一扫而空。

    难得清闲,难得雅致,或许这样也算不错。

    她摸了摸印章如此想着。

    新春的临安城是没有宵禁的,因此这一整夜城中都沉浸在欢快之中。

    那些来自静安府的学子们还在奏乐作对,李济则是拎着两壶小酒敲响了程府的门。

    顺意坊的公瑾府内,公瑾兰正红着脸听人测算婚期。在公瑾府的不远处的季府,难得回府的季清娴正随着其母在祠堂祭祀。而在稍远一点的李府,李怀敏与陈怀义二人同样并肩看着烟火。皇城内,刚刚结束宴席的朝阳公主正在管事嬷嬷的指导下拿出了有关蒙族的文献温习。

    至于何玉儿...何府上下丝毫没有过节的气息,他们正忙着收拾家当,准备开春后离开临安城。

    城外的宝佛寺之中,司明月的母亲杨氏站在树下等着僧尼为她挂上还愿牌,那牌上写着“吾儿大志,定能得偿所愿。”

    这块牌子与她十五年前求的那一块紧紧贴在一起,看上去好似融为一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