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百二十九章:迎春
莫春炳,一位扎根于广西钦州乡村的智者,以四季变换与乡土人情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反映乡村风貌的优美诗歌。他不仅热衷于文学创作,还精研风水易道,将古老智慧应用于乡村规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通过微信“位置”搜索“莫大哥”,即可深入了解这位乡土诗人及其作品,体验一段心灵之旅,感受乡村的纯真与诗意。莫春炳的作品如同清泉,滋养人心,引导我们在都市喧嚣之余,重拾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联系——
《迎春》
莫春炳
写于癸卯年元宵节
圣神出游闹元宵,
锣鼓喧天乐逍遥。
行人已着春衣早,
东风吹得桃花娇。
……
赏析
莫春炳的《迎春》一诗创作于癸卯年元宵节,这首诗虽篇幅简短,却以精巧的构思、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洋溢着欢乐与生机的迎春画卷。它巧妙地汲取了唐诗宋词的艺术养分,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展现出独特的韵味与魅力。
诗的开篇“圣神出游闹元宵”,瞬间将读者带入元宵节那热闹非凡的节日氛围之中。“圣神出游”这一表述,为节日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奇幻的色彩。在传统的元宵节庆典中,人们常常会举行盛大的游行活动,参与者们身着盛装,扮成各路神仙圣佛,游走于大街小巷。这种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与祈福的心愿,同时也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此句与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辛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元宵之夜都市的繁华盛景,香车宝马、悠扬的凤箫声、流转的花灯以及舞动的鱼龙造型,全方位地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奢华。而《迎春》中的这一句,则聚焦于具有传统特色的“圣神出游”活动,通过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画面,为全诗奠定了欢快愉悦的基调。
“锣鼓喧天乐逍遥”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欢乐气氛。锣鼓声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向来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在元宵节的庆祝活动中,锣鼓齐鸣,声音震天动地,仿佛要将人们内心的喜悦尽情释放。“乐逍遥”三个字则生动地描绘出人们在这欢乐氛围中的惬意状态,他们忘却了平日的烦恼,全身心地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自由自在,逍遥洒脱。这与唐代诗人张祜《正月十五夜灯》中“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所营造的热闹场景颇为相似。张祜的诗通过描绘城门大开、灯火通明的景象,以及宫中舞女连袖起舞、歌声响彻天际的画面,展现了元宵节的盛大与热闹。而《迎春》此句则以锣鼓声为切入点,突出了节日的欢快节奏和人们欢乐的心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喜庆氛围。
“行人已着春衣早”一句,视角从热闹的节日场景自然地转换到街头的行人身上。诗人敏锐地捕捉到行人早早穿上春衣这一细节,这一细节不仅是春天来临的直观体现,更蕴含着人们对春天的殷切期盼和迎接春天的喜悦之情。在唐诗中,许多诗人善于通过描写人们的衣着变化来反映季节的更替,从而传达出时光流转的微妙情感。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虽未直接提及春衣,但“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千古名句,以一个“绿”字生动地描绘出春风吹拂下,江南大地焕然一新的景象,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春天的蓬勃生机。《迎春》中的“行人已着春衣早”同样如此,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们因春天的到来而做出的生活变化,从侧面烘托出春天的魅力,以及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与欢迎。
诗的结尾“东风吹得桃花娇”堪称点睛之笔。“东风”在古诗词中常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它带着温暖与生机,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正如李商隐在《无题》中所写“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的“东风”虽带有一丝无奈与哀愁,但依然承载着春天的气息。而在《迎春》中,“东风”带来的是桃花娇艳绽放的美好景象。“桃花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桃花以人的娇俏姿态和柔美神韵,仿佛桃花是一位羞涩的少女,在东风的轻抚下,展现出迷人的风姿。这一句以景结情,通过描绘桃花盛开的艳丽画面,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推向高潮,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这种以景抒情的手法在宋词中极为常见,许多词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词作韵味悠长,耐人寻味。
《迎春》一诗巧妙地借鉴了唐诗宋词的表现手法和意境营造方式,将元宵节的热闹与春天的生机完美融合。它不仅描绘了节日的欢乐氛围和春天的美好景象,更传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在传统佳节的背景下,展现出春天的独特魅力,奏响了一曲充满希望与活力的迎春赞歌。喜欢唐诗宋词漫话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