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随身农家小院!我靠知识发家致富 > 第16章 去县学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爷查了孟溪书院所有人,至今还未有发现何人能画出此图纸?”

    “近来平邑县也发生一件大事,县太爷在全县推广一种新型农具,好像一户庄稼人发明的。可以让主上多多注意此方面的消息。”

    ……

    惊蛰时分

    “二月二,龙抬头”,立春和雨水两节气一过,龙就会在即将到来的惊蛰时节腾空而起。

    大楚朝规定每年的惊蛰日县令都要亲自下乡扶犁劝农,代表圣上体恤民情,鼓励农作。平邑县也在这个时候,把木犁推广到全县,孟溪镇就作为首批对象。

    游家兄弟也要去县学报到了,晓竹这段时间拿去明绣坊的络子也卖得出奇的好,不少地主家小姐争先恐后预订,刘绣娘还派人送了一大堆丝线过来。

    现在刺绣的事情,林氏和晓竹交给了阿碧和其他三姐妹,送货就让游富安和游老三送笋时一起带去。

    因为家中有了送笋的进账,卖络子得来的钱就不用交给公中了。

    这部分得来的钱,阿碧和晓梅各占三成,晓竹占两成,两姐妹各占一成。

    上次笋的钱除去所有开支还剩24两,刘绣娘那里分得了10两,晓竹得2两,现在还有26两。

    晓竹一直在数自己银钱,天爷呀,赚了快一个月钱了,自己离地主婆还有很长的距离。

    每次赚回来的钱,买原料、器具就用去不少,难赚不易花。

    这次呢,林氏、朱氏和小王氏没有动姊妹的银钱了,这都是孩子自己靠劳动成果赚的银钱,就让她们自己保管,把这钱存作嫁妆。

    而且前几次打石磨和买菜的钱都是二房所出,林氏和朱氏忙着做衣裳,厨房的活就交给小王氏了。

    *

    晓竹打算搞批大的,在空间查了苏绣的资料。

    苏绣以细腻活泼的针法创作出生动逼真的形象。苏绣的题材以花鸟、人物、楼阁为主。

    苏绣又分为单面绣、双面绣、双面异色绣等种类,其中双面绣是苏绣中独具风格的绣品。这种绣品可以从正反两面欣赏。苏绣在艺术上讲究“平、光、齐、匀、和、顺、细、密”。

    晓梅和阿碧先前就有刺绣基础,讲通之后,也能绣出苏绣的三分神韵。

    对于手工艺,三分靠点拨,七分靠领悟。晓竹也不是做这行的,只是靠“嘴上”功夫而已,把苏绣研究透彻,还是需要晓梅和阿碧自己多去费时间。

    晓竹想着两位哥哥要去县学,县学比镇学又高一级,聚集平邑县的众多才子。平日两位哥哥读书就比较辛苦,晓竹也怕在重压之下,终日难眠。

    多让阿碧和晓梅做了几个香囊,绣上“梅兰竹菊”的花样,不仅是姊妹们对兄弟美好的祝愿,也带着一份家人的关心。

    香囊里放入了安神的香料,晓竹狠心把最近的积分都兑换了,打开了她的化妆间,拿出来珍藏许久的法国香水,让香料更加持久。

    游家两位兄弟抚摸着姊妹们熬夜绣好的香囊,心里一阵暖意。

    近日,林氏和朱氏把各自的行囊收拾好了,家里几人将家安和平安送到村门口。

    朱氏和林氏嘱托着,“包袱里除了束?外,另外一个荷包还塞了三两银子急用。你妹妹买的笔和墨都装在一个青色的布袋里了。除了换洗的衣物,还做了一件厚实的衣物……”

    慈母手中的那根线缝成了即将要去县学游家两兄弟的衣服,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衣裳,心中肯定是幸福的。

    因为县城较远,游老三去镇上找了上次晓竹租牛车的杨师傅,花二十文专门把兄弟二人送到县学。

    本来林氏和朱氏还有好多事情要交待,想和自己的儿子说。

    王氏劝两人,“大郎和三郎下月中旬就会回来的,时候也不早了,赶紧去县学,切莫误了时辰。”

    把银钱递到杨师傅手上,嘱托道“还一路劳烦您费心了,路上注意安全。”

    老杨厚实的笑道,“老嫂子放心,定把两位少年郎安全送到。”

    然后坐上牛车,提醒两人坐稳,赶着牛车越走越远。

    晓竹看着林氏和朱氏红红的眼眶,心里叹了一口气,让阿碧和晓梅扶着两人赶紧回家,她怕“舍不得孩子”的朱氏和林氏会追上去。

    *

    周诚言让刘师爷提前跟平邑书院打了招呼。

    王老夫子看着游家两兄弟,身材消瘦挺拔,定如松,站如钟,两人行完拜师礼后,王夫子开始考察二人。

    大楚朝四五岁开始启蒙认字,用《千字文》等书籍;认了字,开始读《孝经》、《大学》、《中庸》,建设基础三观。每天先温习旧书,能背诵串讲则过关,然后开始学新书。

    其次读《论语》《孟子》,建设深度价值观和人生观。七八岁左右要过“学、庸、论、孟”四书关。

    接着过五经关:《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建设高阶世界观。这些读完差不多就十五六岁了。

    但读书本就不是普通人家读得起的,以上是士族子弟才能正常接触,对于农家读书人,十四五岁读到《尚书》就算不错了。

    “《论语》中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两位学子作何理解?”

    “君子做文章用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我培养仁德。”

    “如何理解《诗经》的风雅颂?”

    “关于周颂·清庙篇可熟?”

    “於【wu,第一声】穆清庙,肃?【yong,第一声】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yi,第四声】于人斯。”

    王老夫子捋着胡子,连连点头。后面又问了七八个问题,二人在“学、庸、论、孟”都没有问题,对于文章也有自己的见地。

    王老夫子看二人目光也越发和善,游家兄弟无论从学识、脾性上都是出色的,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考察完二人后,王老夫子让侍童带着二人去书舍。

    县学书舍共有四十间,一间六人。其中二十间以天地玄黄四字取二十个名称,另外二十间以金木水火取二十个名称。

    游家安和游平安被分配到地三号书舍,房间是长方形,入门是六张书桌整齐摆放,往内室走就是休憩的地方,两侧各摆放三张床铺,被褥都是县学提供的。

    “这就是两位学子的书舍,县学每日供两餐,分别是辰时和申时,两位学子记得时辰。”侍童嘱咐后便离开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