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渊之雏凤 > 第三百四十七章瘟疫横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众臣见唐若华突然这般正式地开口,以为那名官员会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言论出来,没想到只是这么寻常的一句,不由得有些大失所望。

    这样的道理谁人不知,可天公不作美,偏偏不该下雨的连续暴雨,该下雨的一滴不下,这能有什么法子!

    唐若华却抬头看一眼上首的皇上,再向那名官员拢袖揖道:“本官刚从外面回来,还不知大人如何称呼?”

    那人连忙还礼,“下官周涛,见过唐大人!”

    “以大人之见,该如何转移南水浇到北地呢?”唐若华又问。

    那人本以为自己的随意之言根本不会被重视,没想到唐大人有如此一问,顿时眸色一亮,受到鼓舞,下意识地挺了挺脊背,正色道:“回大人,臣早前曾看过一本杂书,名为《海内经》,其上有《鲧禹治水》的故事,当时臣对大禹十分佩服,惊叹其能从其父失败中总结出经验,找到‘封堵不如疏导’的关键,成功治理了水患。方才臣便想,如果借用这个方法,将天下河道以人为之力疏导贯通,南水北调,或许可以彻底解决水、旱之灾,永绝后患!”

    这一通说下来,众臣大体明白了他的意思,可却一致摇起了头,对这样异想天开的想法不敢苟同。

    萧洵亦是神色一凛,看了看堂下众臣,沉声问道:“郑爱卿以为如何?”

    被点到名的工部尚书郑渊忙上前应道:“回皇上,周大人之法费时费力,想要达成,恐怕有点异想天开。便是当真有效,那也极为劳民伤财,效果显微。我朝历代风调雨顺,天灾极少,像今年这般的两极分化灾情实属罕见!况眼下灾情已显,百姓深受其害,当务之急是采取补救措施而非不切实际的举国大动!为这概率极低的可能性天灾却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及时间,老臣认为有些浪费!”

    有他开了头,不少朝臣也纷纷附议。

    皆认为像今这样的天灾不说百年难遇,也是几十年才碰着一回,若为此劳民伤财耗时费力,实是吃力不讨好之事!

    萧洵又何偿不知这其中利弊,于是他分别看一眼下方的周涛和唐若华,转声道:“唐爱卿,你以为如何?”

    对此,唐若华面色平静,道:“臣以为郑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就眼下局势来看,今年的收成势必大损,此时大兴水利确是劳民伤财之举,不宜妄动!但兴修水利乃关系到本国千古大计,非一时之利可估。臣希望皇上可以先让有能之士潜心钻研南北水道贯通之计,待国库充裕、民生稳定时再行大改!”

    此事关乎着天曜千秋万代的兴衰,也与天曜百姓息息相关,若能达成,则利民利国,永世留芳;若失败,则劳民伤财,千古遗臭。

    唐若华不是不知道萧洵的顾忌,可身为天曜之君,他所考虑的不仅是当朝的盛世太平,还肩负着百年后未来的国运!

    这样的大计,若有明君坐镇,其功必成。

    而萧洵正是一位难得的明君,能够趁其在位促成此事,于天曜百姓将是永世福祉!

    之后,在唐若华与一些有识之士的共同推举下,萧洵任命连同周涛在内的几名对水利感兴趣并相对在行的官员开始下放考察地情工作,并给了两年时间试行:若见初效,则将大力推行南北河道贯通之举。

    如此又过了几日,北地旱情终于在一场大雨的浇灌下,得到了缓解。

    而南方水患也得到了清理,天灾过后,朝廷调派了一定的官兵人手、下拨了大量库银去帮助受灾百姓们重建家园,对灾情较轻的地区重新疏导耕种,经过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成功将这场百年难得一遇的重大灾情得到有效的扼制!

    当然,在这场天灾中,亦不乏有贪官趁机贪污粮饷、中饱私囊;亦有无良奸商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

    好在萧洵当政以来将朝中京官已经大换血,一举肃清了朝堂风气;然地方官员却错综复杂,需长久考察方能识清。

    刚好趁着此次天灾,他可以从中考察出各地官员的应对能力,亦对下放物资让户部作了详细的规划预算,又派了可信的钦差同行,只要有人敢动赈灾之财的心思,那下场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到了七月底,位于水患最严重的黔洲中部地区一个小村子里忽然流出瘟疫,其传播速度极快,短短时间已扩散感染了周边好几个村子,且染病的村民一个个医治无效陆续死去,引起当地居民极为恐慌!

    截止当地官员送报朝廷的时候,流出疫情的思南县这个只有三四千人的小县城已足足感染了七八个村子,上百户人家,情况极不乐观!

    未免疫情继续扩散,官府不得不开始采取措施,将凡有染病村民的村子全部强硬封锁,不论是否感染,一律不准外出!

    本县官兵不够,便向邻县借调助阵,上千官兵日夜轮岗,严防死守,如同看押牢犯,寸步不敢松懈。

    如此一来,天怒人怨。

    百姓们留在村子里便是面临染病的下场,最终医治无门,痛苦而死。

    出,同样是死。

    村子四面皆被官兵把守,但凡有试图闯出的村民,不论缘由,一概乱箭射死,乱刀刺死。

    于是好不容易才脱离洪涝的可怜百姓再度面临着比天灾更可怕的人祸,且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不论白天晚上,都能听到这些面临着等死的村民凄惨痛哭,哀声不绝。

    疫情呈报到萧洵面前时,他整个人震在当场,双手紧紧死扣着那封奏疏,强压着不让自己将之当场撕个稀烂!

    他无法想象那些才刚经历可怕洪涝的灾民们,在好不容易幸存下来却又要面对这种比洪涝更可怕的灾难时,是种怎样的绝望。

    他们不仅要跟可怕的瘟疫作斗争,还要跟那些本该是保护他们的官兵殊死搏斗,明知死路一条,却别无选择!

    可他身为帝王,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哪怕明知这种做法极为残忍无道,面对这种肆意蔓延的瘟疫,也无法怪责当地官员采取这样的措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