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是一个不大的阶梯会议室,坐着十几位各学科顶尖级别的专家。会议由樊陨石主持,开始后,各位专家逐一上台,介绍各自领域针对“圣甲虫事件”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位基因组学的专家表示——现在除了发现研究对象的21号染色体异常外,暂时没有其他的进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疑问都能够从基因中找到答案,因为DNA分子决定了一切生物的基本性状。有一个好消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即将在今年宣告完成,这为人类解码生命的起源、探寻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揭秘个体间差异的源由,以及治疗绝大部分的疾病提供了基础依据。而且随着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完成一个人类基因组的测序时间,可以从三年缩短为仅需一周。当然DNA核苷酸序列想要最终以蛋白质的形式表达出来,中间还需要先转录为RNA,然后信使RNA再翻译成蛋白质,而基因功能在不同组织、不同时间的表达水平也是不一样的,一个简单的细胞代谢过程又可能与多基因相关。所以这其中的机理相当复杂,不过只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投入,我们终究能找出基因代码和所有生理现象之间的确切关系,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何均坐在第一排靠门口的位置,专家的话他听懂了一些,心想:“这不就像是一只趴在窗玻璃上的苍蝇,眼前一片光明,但要突破哪怕一小步都已经千难万难。”
第二位专家研究的是生物信息技术,他提出了DNA计算机的假设——DNA计算是通过生化反应来实现的一种分子算法,与电子计算机的物理原理不同,DNA计算机利用的是DNA碱基序列反应的并行计算能力,反应前输入DNA序列数据,反应后得到DNA序列结果。DNA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贮存容量大、体积小、低能环保等特点。近年已经研制成功的第一台DNA计算机,只有一滴水大小,尽管原始,DNA计算目前也还处于最基础的研究阶段,但以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其前景不可限量。更重要的一点是,这项技术的发展为人脑与计算机的连接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其实大脑原本就是一台天然的DNA计算机,与人造的DNA计算机结合,两者具有更高的共通性。那么根据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假设那只甲虫是一台DNA计算机,它读取复制了一个人的记忆数据,然后在另一个人的大脑里进行粘贴,这样的结论也许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何均真想大喊一声:“参考你妹啊!前面讲的都还头头是道,结论怎么就突然复制粘贴了?还有没有一点科学家的严谨态度?”会议室里刚好有人放了一声响屁也印证了何均的观点。
但接下来的一位物理学家显然又让何均脑洞大开,他认为这个由量子组成的世界存在着多个平行宇宙。既然量子力学能够解释微观粒子的各种离奇的物理现象,那么就只能接受这样的理论推导,即一个物体同时存在着多种状态,每一种状态代表着一个宇宙。通常每个宇宙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影响,但也有例外。可以假定,存在另一个宇宙,与我们这个宇宙极为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在邱叶濒临死亡的时候,那个宇宙发生了雷击,于是她的意识穿越了时空,在我们这个平行宇宙的周俪身上附着了,因为周俪在受伤的时候也恰巧受到了电击。
樊陨石对这个理论频频点头——毕竟量子力学堪称为20世纪物理学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微观构成了宏观,从微观的角度似乎更能看清世界的本质。
另外一位昆虫学家明显偏离了他的专业范畴,他私下里恐怕是个侦探小说爱好者——邱叶根本没有死,那具遗骸是她用另一个人伪装的。换了一个身份的邱叶依然生活在人间,而且事业发展得很好,但是她得罪了某个犯罪集团,遭到追杀。走投无路的邱叶只好找了最好的整形医生,改头换面成周俪的样子,藏匿在谁都想不到的校园里。可是犯罪集团依然找上门来,邱叶在审州差点被抓住,受伤之后来到金师的医院,遇到霍医生旧情复燃。也幸好有警察保驾护航,不然犯罪分子就真的要得逞了。讲真的,想要改变人的相貌,现代的整形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这和其他类似换脑的假设比起来,明显就合理得多。
除了何均,其他在座的大部分人都颇为认可昆虫学家的故事,只要再找个整容专家来查验一下,真相可能很快就能揭晓。“噗呜……”一声,依然有人放屁,何均怀疑那人是不是故意要放得那么响亮。
下一位是研究病毒学的专家,他发言的时候首先就承认自己说的都是妄言,大家随便听听就算了——我们都知道,生物的染色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冗余,比如整个人类的基因组大约包含8亿字节的数据量,而真正有用的基因只占10%左右。剩余大部分重复的或者未表达出来的DNA是否毫无意义,目前仍没有结论,但至少这些具有遗传特性的基因理论上能够携带更庞大的数据信息。假设人的记忆可以作为信息记录在基因链条里,那么记忆就可以实现在不同个体间的转移。其实在遗传的过程中,每个子代都继承了亲代的遗传物质,包括生存本能、形体容貌和行为特性等,科学家甚至已经证实,生物的经验也可以遗传,正如大部分人都怕老虎和蛇,却不怕绵羊和乌龟。再者,基因除了“遗传”这种信息转移方式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呢?病毒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已经成功应用的“病毒介导基因转移技术”就是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组装在病毒上,再让这种病毒去感染受体细胞,最终使受体细胞的基因得到纠正或补偿。综上所述,那只甲虫并不是记忆的载体,真正起作用的是甲虫携带的病毒。
“病毒在生物体内不是很快就会被消灭吗?而且病毒如此简单原始,怎么可能进化出,像转移记忆这么复杂的功能?”有个爱钻牛角尖的专家提问道。
病毒学家认真回答道:“你可不要小瞧它,自然界中就存在着一些病毒,可以很巧妙地躲过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比如HIV病毒。病毒的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自身不能实现新陈代谢,只能借助寄生的宿主细胞的复制系统来进行复制。所以病毒不是自然界独立进化出来的,而是先有了细菌,才有了病毒。最新的病毒起源学说认为,病毒就是从生物细胞体内叛逃的基因片段,它原本就是细胞的一部分,所以可以轻松地从一个生物个体传播到另一个生物个体,它脱去蛋白质外套,侵入同源的宿主细胞,大量地复制自己,直到把细胞撑破。在我看来,病毒就是这世界上最奇怪的生命,它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谜一样的身世,它既离不开宿主细胞,又以破坏宿主为生,它本可以肆无忌惮地野蛮生长,但却没有阻挠生物圈绵延几十亿年的繁荣。”
由于谈到了病毒的话题,会场里顿时兴奋起来,各种讨论此起彼伏。
——那你认为这次爆发的传染病病原是什么?是病毒?细菌?还是寄生虫?
——可以通过细菌滤器,比细菌小,之前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过,具体是什么现在还没有定论。
——已经传到埠傲来啦!连医生和护士都被传染了,就像艾滋病病毒,专门攻击免疫系统,看来这回真的没救了。
——是啊,而且是一传十,十传百的节奏。十四世纪爆发的黑死病,差不多夺去了当时欧洲一半的人口啊!还有天花,美洲大陆上的几千万印第安原住民为此几近灭绝。像这种因为瘟疫而改变历史进程的例子数不胜数。而且病毒毒性的特点是时强时弱,在病源地可能并不猛烈,在传播过程中时隐时现,却在到达某地后杀伤力突然暴增,其中的规律完全无法掌握。
——怕什么?不管什么病,总会被人类征服的。黑死病就是鼠疫杆菌感染,现在有很多抗生素可以治疗。而天花病毒也因为全球普遍接种牛痘疫苗,现在基本绝迹了,仅美国和俄罗斯的实验室才有保存。随着抗生素和免疫学的不断发展,像肺结核、黄热病、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等,这些曾经致命的烈性疾病,目前都有了可靠的防疫手段。
——恐怕没有那么乐观,像艾滋病的防治,依然是世界性的难题。因为HIV是一种极简单的原始病毒,它在复制自己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变异,然后产生更多的变种。病毒变异的速度令人体免疫系统都来不及识别,所以用疫苗来诱导免疫应答,进而形成抗体的方法,本身就是无效的。除非基础理论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否则征服HIV病毒将是十分渺茫的事情。
——不用担心,这次疫情的病死率其实并不高,只有个位数。相比一下埃博拉病毒,死亡率高于80%,内出血加上七窍流血,两三天就化成一滩血水。还有狂犬病,病毒直接侵噬神经系统,人体一旦发病,恐水、怕风、流涎、痉挛,病死率100%。
——我认为担心也是杞人忧天,人类几百万年来生生不息,古代没有医学医疗,我们不照样从非洲走向世界的每个角落?总是能挺过去的。
——你这话也只能安慰安慰普通民众,免得引起骚乱。不过作为人类的科学家,我们连躺在身边的恶魔都没研究清楚,晚上能睡得安稳吗?没发生过的不代表将来也不会发生。想想看,如果天花病毒和狂犬病毒相结合,等待人类的将是灭顶之灾。
——是啊,醉生梦死的大众,等到出事了,才会想起我们。
——主持人,我提议尽快撤离埠傲,把研究地点搬到北方去,这里毕竟离岭阳太近,主办方要对我们的安全负责啊!
——我举双手赞成,或者就干脆终止这个研究课题吧,我总觉得有人在说谎,再钻研下去,完全没有意义。
一时间会场变得乱哄哄的一片,似乎每个人都有一堆苦水要倾诉。
樊陨石皱着眉头冲话筒大声说道:“大家肃静!肃静!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的研究基地是绝对安全的。不要被困难吓倒!在没有拿出阶段性研究成果前,请大家服从组织安排!”
现场一下安静了下来,从不同的方位传来几声屁响,似乎是在抗议。何均忍住没笑,心想:“这些科学家也是有辱斯文。”而且何均就纳闷,“为什么有些人会那么猴急地放出响声来,我自己向来都可以从容地控制洞口的括约肌,让屁无声无息地慢慢弥散出来,这样不是更文明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