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AI创世纪 > 第二十部分 冷战碟中谍_467换俘的机会来了!

第二十部分 冷战碟中谍_467换俘的机会来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20世纪50年代初,东西方之间的对抗不声不响地开始了。由于传统的情报收集手段不能满足要求,苏联人的远程轰炸机、弹道导弹、潜艇和核武器等重点研制计划从西方世界的视野中彻底消失了。美国迫切需要获得苏联重点国防建设方面的情报,所以,美国军方准备着手研制一种新型高空侦察机。

    这时,理查德·莱亨出现了。作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雇于柯达公司,在欧洲负责美国空军侦察部队照相器材的管理与维护。

    战争结束后,莱亨回到美国潜心研究照相侦察技术。1946年和1948年,他两次向美国军方提交报告,认为美国需要研制一种携带高分辨率照相机的高空侦察机。在他看来,高度是成功进行越境空中侦察的关键。当时苏联最好的歼击机“米格17”最多只能达到13000米的高度,如果设计的新型侦察机能在20000米高空飞行,“米格17”就奈何不了它,而地面防空火炮就更不用提了。

    最初,莱亨的建议没有受到重视,但随后爆发的朝鲜战争让美国军方想到了用莱亨的“新型高空侦察飞机”来监视苏联军队在远东地区的部署情况。美国军方一开始使用的侦察飞机是波音公司的rb47,但随着苏联防空力量的逐渐强大,rb一47侦察机已经失去了进入苏联领空遂行侦察任务的优势。这时,美国军方才不得不考虑研制一种飞得更高的飞机来执行这种“高空走钢丝”的危险任务。

    1954年4月,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洛克希德公司高级研发中心著名的“臭鼬工厂”向美国国防部递交了研制新型高空侦察机的报告,极力推荐其总工程师凯利·约翰逊提出的cl282项目方案。它就是u2侦察机的前身。

    约翰逊以喷气滑翔机为设计原型,用xf一104原型机的机身和尾翼为基础,加上翼展长达21.54米、展弦比为10的机翼,作为新型高空侦察机的主要结构。其飞行高度可达22250米,足以避开当时苏联各种高射炮、导弹和战斗机的截击;任务半径为3200千米,有效载荷为270千克;发动机采用通用公司刚刚研制出来的j73发动机。

    cl282项目得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和总统智囊团,特别是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的注意。

    总统的智囊团和中央情报局都向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了战略建议,利用高空侦察机这种有效手段来对付苏联的核突袭。

    在充分了解cl一282项目的设计理念和可能扮演的角色后,分别作为国务卿和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杜勒斯兄弟俩和总统的智囊团都极力向总统推荐了这个项目:发展高空侦察力量,及早探知苏联核武器的发展情况,以谋求战略上的先发制人。

    艾森豪威尔总统于1954年11月24日批准了该项目,并把计划的主导权交给了美国中央情报局,但空军还是为这个秘密计划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取消了他们原来与贝尔公司签订的订单,并正式将洛克希德的新飞机命名为u2侦察机。

    u2项目的安全保密工作,是自10年前“曼哈顿”原子弹计划以来最严密的。承包商把合同给了为此项目特意成立的“前台白手套”公司,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地对洛克希德公司起主导作用的身份进行保密了。

    经过挑选,内华达州沙漠中一个干涸的湖泊被选中作为飞机的试飞地点,并被冠以“大农场”的代号。

    而伯纳德·明所在的51区外星人技术科研机构也参与了这次试飞,因为在伯纳德·明的带领下,外星人技术科研机构研制了一套机载雷达侦察系统,已经安装到了u2侦察机的机身上。他们参与实力试飞的任务是为u2侦察机机身上面加装的侦察雷达系统进行实地检测。

    而伯纳德·明在这套雷达侦测系统上动了一些手脚,他利用从外星人那里学到的外星技术,制作了一个功率强大的微型无线电发报机。只要有u2侦察机开启它的雷达侦测系统,并且飞行的高度达到了两万两千米以上的高空,这个无线电发报机就会自动以特定的频率和密码向被侦测的地区发送一段事先预备好的无线电信号,而这套密码是苏联人知道的,因为第三国际曾经采用这套密码秘密联系他们的欧洲情报人员,但是第三国际解散之后,这套密码也随之作废了。

    但是伯纳德·明知道,如果一旦这套无线电密码通讯电波被苏联人侦测到,那么苏联境内在从事谍报工作的有心人肯定会明白这套密码代表的究竟是什么意思的。因为当年在第三国际情报局工作的一些情报人员,现在还活跃在苏联的克格勃组织当中,所以伯纳德·明不害怕苏联人不明白这些密码的意义。

    而由于51区工作的保密性质,他们研制的侦测雷达系统,在美国空军和中央情报局在检查过程中是免检的,所以即使伯纳德·明明目张胆的在侦测系统里加装了这么个微型发报机,居然也没有被严格的安检系统所发现。

    而且这种侦测雷达居然成了每架u2飞机的标配,也就是说伯纳德·明把每架u2都变成了一个泄密工具。u2侦察机在完成侦察任务的过程的同时,也会把伯纳德·明想要传达的信息通知给苏联方面,而这样做则能达到什么只鬼不觉的效果。

    当1956年7月4日,u2侦察机飞越苏联领空,并于7月5日对莫斯科进行侦察的时候,在机体携带的侦察雷达系统中发报机便开始了自动工作。

    而当时苏联的克格勃当局就收到了伯纳德·明事先准备好的发报内容,当苏联人的防空部队收到这些奇怪的电码的时候,他们立即将这件事情上报给了克格勃在卢比扬卡的总部,克格勃总部派来了密码专家,而正如伯纳德·明所料,这位密码专家曾经参与制定了第三国际欧洲情报局的联络用密码。当他看到这段密码电报的时候,他一眼就认出了,这是当年自己参与制定的第三国际欧洲情报局的密码。

    这位克格勃的密码专家当场就拿出了纸和笔,迅速的破译了这段密码。专家拿着被破译成俄文的密码,看了一遍之后,他知道事关重大立即就向克格勃总部汇报了。

    在卢比扬卡广场克格勃总部的大楼里,一部分相关的克格勃高官被招集起来开会,他们所讨论的内容就是这份密电码的内容。

    这份密件的内容是这样的:

    莫斯科的同志,我是曾经隶属于第三国际的一名情报员。现在我得知了一个对于苏联有莫大威胁的消息,美国人研制了一种高空侦察机,它的代号是u2。我想办法在侦查机上动了些手脚,使它能够向地面发报,我还启用了当年第三国际的一套作废的密码,我相信还有当年的同志能认得出这套密码。我希望苏联的同志们能完成两项任务:第一项是,击落一架美国的侦察机。如果你们的防空武器不能对它进行有效击落的话,那么就从地面上下手吧!大部分u2侦察机起飞的机场都是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空军基地,你们可以在那里对飞机做手脚的;第二项是,如果能够活捉飞行员的话,希望你们可以用飞行员来交换在美国被关押的约翰·利贝尔同志,他在狱中一直坚贞不屈,等待着他的祖国苏联对他的营救。

    克格勃的高官了经过了反复的审查和讨论,加上比对有关预警雷达的资料,终于确认这份电报所述的都是事实,于是一个周密的击落u2计划被制定了出来。

    首先由克格勃的航空专家设计出一个使u2飞机起飞后机械失灵,但驾驶员却不能发觉的巧妙装置,并挑选出一个名叫嘉兹尼的海外分部间谍去执行该任务。

    嘉兹尼是一个巴基斯坦裔的阿富汗人,他在白沙瓦市有亲戚朋友,而且他他曾经在苏联的米格飞机制造厂工作过,熟悉各种战斗机的构造。

    当时在巴基斯坦白沙瓦省那个贫穷的地方,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嘉兹尼大把大把的砸美元给自己铺路,终于疏通了各种关系,使他获得了美军机场的位置图,并且确切知道了u2飞机停放点和接近它的路径。

    嘉兹尼决定在夜间执行这次任务,他按照事先预定好的路线摸到了美军在白沙瓦的军用机场外面踩盘子。

    嘉兹尼用红外线望远镜进行彻夜的观察,发现u2飞机只有一个巴基斯坦本国的军警守卫,而且每两个钟头都要换一次班。要破坏它简直太容易了,但问题不是要炸掉它,而是要爬入机舱做手脚。嘉兹尼在观察中摸到了一个规律,每次换班都在飞机的右舷,离飞机的门较远。这就有机可乘了!

    在一切准备停当之后,一天夜里两点他准备正式动手了。

    嘉兹尼像狸猫一样穿过几重铁丝网溜进机场,瞄准换班军警交接班聊天之际,悄无声息地溜进u2高空侦察机的机舱。

    嘉兹尼要破坏的是高度仪。克格勃的飞行技术专家已想出一个利用磁铁吸力装置的办法,让高度仪在飞机升上一万米高空后自动显示到三万米的标尺。而一万米高空正是苏联火箭射程之内。

    嘉兹尼缩着身子吃力地拧开高度仪的螺丝,在里面放进克格勃交给他的小如绣花针的磁场仪装置,再把高度仪重新装好。

    工作很快完成了,嘉兹尼一动不动地蹲在机舱内,由于长时间的蜷缩身体,他感到浑身骨节发痛。直等到传来军警交换班的声音,他才又敏捷地溜出机舱,消失在夜幕之中了。

    而执行这次u2高空侦察机飞行任务的是弗朗西斯·加里·鲍尔斯,他出生于1929年8月17日,是一名航空学校学员,参加过战斗机飞行员培训,后来加入了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第468战斗机中队,他在那里的表现非常出色。

    作为美国空军一个骨干飞行员小组的成员,鲍尔斯于1956年开始为中央情报局工作。

    1960年初期,苏联研制的一种先进的导弹,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萨姆2”导弹,这种导弹刚一研制出来就曾经在西伯利亚海岸地区对一架u2侦察机进行过射击。

    尽管如此,美国中央情报局还是从艾森豪威尔总统那里再一次获得了执行飞越苏联领空任务的批准书。事实证明,这完全是一次没有必要的冒险行动。

    这次行动让美国人完全掉入了苏联人预先精心设计的陷阱!

    鲍尔斯奉命驾驶一架名为“article360”的u2侦察机执行这次任务,而这架高空侦察飞机就是刚刚被嘉兹尼在高度仪表上动过手脚的那一架飞机。

    鲍尔斯这个优秀的美国空军歼击机驾驶员像往常一样从白沙瓦起飞去执行侦察任务,沿着既定路线放心地飞行:穿过阿富汗进入苏联境内,飞越咸海和乌拉尔山脉,飞越车里雅宾斯克、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基洛夫和摩尔曼斯克,最后在挪威北部的博多降落。

    在飞入苏联境内大约1300英里后,u2侦察机的自动驾驶仪突然在70000英尺,大约合21340米,的高度失去作用,鲍尔斯只好决定利用手动驾驶继续完成这次艰巨的任务。

    而正在此时,苏联人的防空部队在这段时间早已进入紧急战备状态。雷达很快发现u2飞机的踪影,三架米格战斗飞机迅速升空截击,但这回是高度够得上,速度却追不上。

    鲍尔斯轻松地摆脱了米格战斗机,但没想到飞到苏联斯维尔德洛伏斯克上空时,苏联火箭却咬上u2侦察飞机。

    苏联防空部队发射的一枚“萨姆2”导弹击中了u2侦察机,炸断了飞机的尾翼。随着一团巨大的橙色火光,鲍尔斯感觉到他的飞机经历了一阵剧烈地翻滚,然后开始解体。

    由于驾驶舱不断地震动摇晃,鲍尔斯无法将自己的身体调整到弹射位置,直到飞机坠落到飞行高度的一半时,他才艰难地从驾驶舱里逃出并跳伞。

    鲍尔斯在惊慌失措之中,想到的不是读小学时就熟知并曾为之激动的美国间谍英雄黑尔上尉的名言:“我惟一的遗憾是贡献给祖国的生命只有一次。”

    他并没有去利用中情局为他准备好的毒针,而是去找降落伞去了。生命没有第二次,鲍尔斯不想献给祖国而想留给自己。

    鲍尔斯刚一落地就被早已等待在那里的苏联民兵给活捉了,然后被立即送往莫斯科,押赴卢比扬卡广场的克格勃总部监狱。

    当有关消息传到华盛顿,美国政府内部一片恐慌。但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以及负责u2侦察机项目的副局长理查德·比斯尔设法让艾森豪威尔总统相信:u2侦察机从70000英尺的高度被击落后,没有一名飞行员能够生还。

    伯纳德·明也从中情局官员的口中得知了这一消息,这件事让他感到万分遗憾,因为他的目的就是让侦察飞机出事,然后好像苏联方面活捉驾驶员,你方便和被捕的约翰·利贝尔进行交换。

    但是很快事情又出现了转机,在侦察飞机被击落的六天以后的5月7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宣布他拥有美国间谍飞机入侵苏联的确凿证据,并且活捉了美国飞行员弗朗西斯·加里·鲍尔斯,这让华盛顿目瞪口呆。也重重地扇了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一记响亮的耳光,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艾伦·杜勒斯局长心头一颤,差点儿没被心绞痛击倒。

    在随后举行的巴黎峰会上,苏联的时任领导人赫鲁晓夫更是让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处于尴尬的境地。

    赫鲁晓夫就这个事件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艾森豪威尔不承认飞越苏联领空是一种挑衅行为并惩罚行动的策划者,他将退出会议。

    但艾森豪威尔只同意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的行动,结果此次峰会由于赫鲁晓夫的离开而被迫宣布终止。

    赫鲁晓夫在回国后发表了义愤填膺的讲话,他在指责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不信守双方在赫鲁晓夫访美期间达成的戴维营共识的同时,当然也不忘大肆吹嘘一番苏联的萨姆系列导弹是如何的厉害,是保卫世界和平的最有力武器云云。

    艾森豪威尔总统回国之后,对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大发雷霆。

    他以一个军人的暴脾气骂道:“艾伦,我知道你不是一个饭桶,可是你的手下就是一群饭桶!赶快把那个飞行员鲍尔斯弄回来,一定要给我弄清楚,究竟苏联人是怎么把我们的侦察飞机打下来的?!”

    受了总统的一顿狗屁呲的,美国中情局长艾伦·杜勒斯大为光火,为了彻底弄清u2飞机如何被击落的真相,他终于决定不惜用捕获的苏联大间谍“千面人”阿贝尔,也就是约翰·利贝尔上校,换回驾驶u2侦察机的飞行员,没有胆量自杀殉国的鲍尔斯。

    在1962年2月的一天,天气阴沉。

    前东德和西德交界处波茨坦市一座铁桥的两端,悄无声息地站着许多军警,戒备森严,如临大敌。

    这不是一座普通的铁桥,它是联接东德和西德的交界桥。在桥身中部有一道醒目的白线,白线的西边属西德,东边归东德。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是东西方冷战的最前沿。

    约定的时间到了,从桥的两端分别跑出一队武装士兵。从他们的军服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宪兵和苏联克格勃特警。他们相向跑到铁桥中间的白线处停下,持枪肃立。这时,从桥的两端缓缓走出两个人,显然,一个是个苏联人,一个是美国人。

    苏联代表手里拿着一份苏联最高苏维埃领导人团签署的特赦令,用俄语和英语高声喊道:“交换!”

    美国代表也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快速宣读,证明这个即将被交换的苏联人无罪。这个文件是由时任总统约翰·肯尼迪总统亲自签署的。

    这是冷战时期,美苏双方交换最重要间谍的历史性的一幕。

    这次交换的分别就是有“千面人”之称的苏联间谍大师鲁道夫·阿贝尔和美国u2间谍飞机驾驶员弗朗西斯·加里·鲍尔斯。

    而在伯纳德·明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他感到非常的欣慰,自己的这个计划在运筹了多年之后,终于达到了最终的效果,成功的营救了自己昔日的反法西斯战友约翰·利贝尔,同时也是苏联的间谍之王鲁道夫·阿贝尔。

    当鲁道夫·阿贝尔回到苏联国内的时候,他非常好奇自己是怎样被交换回来的,当他来到卢比扬卡广场受到克格勃最高长官的接见的时候,他向当时的克格勃最高长官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内询问营救他回来的情况。

    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内对他讲述了,苏联空军是如何收到用第三国际废弃的旧密码发射的神秘电波,并且如何在地面上对美国的u2侦察机进行了“有效的技术改造”,最后用萨姆系列的导弹将其击落,并且活捉了美国飞行员的整个过程。

    鲁道夫·阿贝尔此时感叹到:“看来是多亏了‘飒豪’同志,我才能得救的呀!”

    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内眯起眼睛,问阿贝尔道:“你说的这个‘飒豪’同志究竟是什么人?”

    于是“千面人”阿贝尔对克格勃最高长官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内,讲述了他与代号“飒豪”的中国间谍的一段传奇缘分。

    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内听完鲁道夫·阿贝尔的讲述之后,搔了搔他自己的额头,然后阴沉着脸说道:“这真是一位好同志啊!如果我们的同志都能像这位中国同志一样,那我们的事业还愁不能胜利吗?!不过阿贝尔同志,今天这次谈话的内容只有你我两个人知道就好了,我想你也不愿意给搭救过你的这位中国同志添过多的麻烦。要知道自从赫鲁晓夫同志当上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后,我们与红色中国的关系就每况愈下,我想如果让赫鲁晓夫同志知道中国方面有‘飒豪’同志这样的高级间谍已经打入了美国最深层次的核心机密部门,很有可能会导致‘飒豪’同志不幸的暴露。我想这种结果是你我都不乐意看到的!”

    鲁道夫·阿贝尔郑重的点了点头,然后诚恳的对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内说道:“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内同志,我非常感谢您的决定,您是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

    当鲁道夫·阿贝尔走出卢比扬卡广场的时候,“飒豪”同志这一代号和伯纳德·明这个名字永远都没有出现在克格勃的档案记录上。

    1964年10月,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内也参与了让赫鲁晓夫下台的行动,但这也毫不疑问让新的领导人上台后将其替换掉。1967年4月,勃列日涅夫指派尤里·佛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接替了谢米恰斯内的职务。据冷战结束后苏联披露的相关档案显示,有证据证明,勃列日涅夫曾想让克格勃暗杀赫鲁晓夫,但是谢米恰斯内拒绝了。

    经过这一番波折之后,为了表彰“千面人”阿贝尔的卓越功绩,苏联最高苏维埃授予阿贝尔一枚列宁勋章,并命名他为苏联英雄。阿贝尔从秘密战场的第一线退下来后,没有消极在家里休养,而是积极从事间谍的培训工作,把他自己几十年从事情报工作的经验传授给后人。1971年11月15日,阿贝尔因肺癌病逝于莫斯科。

    而伯纳德·明在美国则继续从事着他的潜伏工作,他还将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任务,而最好的刻画伯纳德明这样的英雄人物功绩的话语,就镌刻在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亚历山大花园的无名烈士墓上: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绩与世长存!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