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 > 第164章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苏轼到地方任职的第一个地方是密州,在这里待了两年的时间。

    就在他任期内,密州发生了蝗灾,据记载,掩埋蝗虫的土堆长达两百里,而苏轼在这里和百姓共同对抗蝗灾,一同捕蝗。

    虽然没像咱们二凤那样生吃蝗虫,但为百姓的心都是好的。】

    一说起这个,李世民脸色都绿了,喉头隐隐攒动,是被恶心的。

    本来吃虫子就已经很艰难,还是生吃,只能说不愧是天可汗。

    其他人:居然这么生猛?

    【密州这边做完两年,苏轼又被调到徐州,在这里度过了三年时间。

    哪个地方都会出现一些天灾人祸,想要风调雨顺基本做不到,百姓面对灾害的抗风险能力又弱,所以生活如何就取决于当官的了。

    在徐州期间,又遭遇了洪灾,修大坝,盖黄楼,还有表表心意的祈雨,不管如何,苏轼确实都在尽力做好他的责任

    宋神宗诧异的看向身边的苏轼,说实话,苏轼给他的感觉就是狂傲风流,没想到居然还是个做实事的人。

    王安石都忍不住多看了两眼,这种人实该是他改革派的啊。

    虽然天幕说了那么多,哪怕他知晓最后的结局不好,可王安石并没有任何退缩,只不过需要在多完善完善。

    大不了到时候勉强听听那群老顽固的意见,采不采纳就是他的事了。

    【接着苏轼又被调往湖州,地方上的八年是很多人不了解苏轼的八年,他不单单是一位文豪,也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官员。

    宋朝许多官员就有这样尴尬的境地,有许多传世的文章,可以算是青史留名。

    但是呢,我相信许多人读书科举的第一目标绝对不是为了留下文章,可偏偏于他们做官却是没有那么大的名声。

    哪怕做了许多,可就是这么离奇。】

    苏轼本来志得意满的表情慢慢的收敛,转而又轻笑,是啊,他苏轼笃定自己才华,说不稀罕文章传世太过虚伪,但若是可以,还是更愿意是他的政绩。

    【有趣的是啊,苏轼和这么对我’的震惊看向宋神宗。

    宋神宗从听到王安石两次罢相就已经尴尬,王安石虽然没有苏轼那么外露的神色,可就是那种平淡无波的申请,也叫他坐立不安。

    更遑论还有个外露的苏轼,宋神宗都感觉自己辜负他们。

    百姓则是不解,“苏大人不是很好嘛,干什么要抓他啊?”

    “就是,写写诗怎么呢?我们平时在家不一样骂啊,干什么抓人啊

    “这不就是所谓的文字狱吗?若是文章诗词都不能表达心意,还得小心各种词,还写什么啊?”

    王安石半分不被影响,只是默默又给自己增加一个知识点:要到地方去看。

    【苏轼入狱后五个月里面,牢狱生活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当然,为他求情的人也是一波接一波。

    值得一提的是,为他求情的人里面有两个比较特殊,第一个是王安石,另外一个是宋神宗的祖母曹氏。

    苏轼和王安石在人品上是没有问题的,两人政见有问题但绝对不会牵扯到别的方面。

    还有苏轼的弟弟苏辙,也因为这次求情得罪当权者。

    咱们都开玩笑说,苏辙文学上没有他哥那么高的成就,但当官是一把好手,基本上的日常就是爬高高,捞哥哥。

    苏轼的日常:好吃好喝,写诗词,被贬,给弟弟写信。

    不过,宋神宗本人其实也没多大处理苏轼的意愿,后面借着大赦就把苏轼弄出来,贬到黄州去了。】

    苏轼难得有些羞赫,天幕怎么这些小事都说啊,他们兄弟之间的私事,说出来感觉他这个当哥的好不务正业啊。

    不过,他弟弟确实最好。

    还有就是,苏轼没想到王安石居然会给自己求情,想到俩人还争锋相对,怪不好意思的。

    始皇帝,“难怪这大宋立不起来。”

    从天幕只言片语中,他已经看到宋朝皇帝的软弱。

    无论是那王安石还是苏轼,当皇帝的若是要保,难道真就保不下来?

    又不是什么谋反的罪过。

    被人裹挟着意愿当皇帝,不是仁慈是愚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