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好家伙,听着这个数字,秦汉等时期都眼馋的不行,可想想后世的苏州府,再想想现在的苏州府,一时之间大冬天被一盆冷水浇在脑袋上。
【土地集中更加严重,贫农的生活越发困难,随着土地的集中,地位也相应得到提升,减免的特惠、科役、拖延征税,生活越来越好。
大地主势力扩大,小农要分担的负担就越多,国家能收到的税收会减少,成为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后来国家末年,基本都面临土地兼并的积重难返。
当局者面对如此困境,基本上都是从‘摧豪强,抑兼并’这六个字入手,比如说当时还有个有名的官员海瑞,在隆庆三年便如此干过。
结果就是隆庆四年被弹劾解除职务,国家为了对付地主的大臣又失败于地主阶级。】
听着都无力,方法谁不知道,可真正的豪强本身就站在地主阶级的利益上,哪怕是朝廷的大臣也没办法抗衡。
除非来个强势的皇帝从上杀到下,杀得他们不得不蛰伏,不过这是发展的趋势,没法避免的。
【张居正的特点是务实,没有非得要实施夺民还田这种硬刚地主阶级的政策。
发动政治的力量打击地主,他对江南大地主的印象很坏,反正不看别的,只看收上来的钱粮赋税。
神宗一继位就发布过相关的诏书,这里面肯定是张居正的影子,不然十岁的小皇帝别的都不懂,突然就懂赋税政策也是难以解释。
诏书下令隆庆元年以前的积欠一概豁免,别觉得他穷大方,那都是六七年前的积欠,想要追缴都不一定追得到人,而且尘封那么久的账簿,能不能对上号都不一定。
再就是隆庆四年以前的积欠免三征七,换一句话说,隆庆五年以后的积欠全部追缴,近两年账目肯定是最清楚的,想要找到直接负责人比较容易。
封建社会的国库基本依靠田赋,考成法虽然能带来大笔收入,可想要弥补岁入、岁出的差额,光是靠田税并不完全。
所以,有什么办法能增加国库收入呢?】
一群人立马着急了,这他们能借鉴啊,谁家也不富裕。
没见着哪怕是有钱著称的北宋财政都是巨大的赤字啊。
【大家是不是想要听赚钱计划?
可惜没有,张居正当政的那几年,只有一个政策,地方自己整理田赋收入,计算好地方所需要的经费后,将剩余的呈交给中央户部,户部统筹。
可偏偏一直到万历十年,国际啊居然真的变得富庶起来。】
都准备好洗耳恭听的一群人很是不解,这不就是朝廷平时的做法嘛,为什么别人就能把财政扭转过来。
百思不得其解。
【然后就是人事调动了,第一肯定是边疆方面。
张居正当时将宣大总督换了人,不是什么排除异己,而是别人在那吃沙子好多年了,能做到总督位置的年纪不会小,别人也得休息休息。
所以神宗问张居正为什么的时候他回答的很坦然,说等人休息几年,再继续启用便是。大风小说
然后宣大总督交接很顺利,北方暂时安定下来,张居正的目光放在南方不太安稳的地方,两广和四川都是不太平的地方,官吏自然得处分。
两广离中央太远,天高皇帝远什么的,到哪都适用。
越是如此,选择的官吏越得澄清。
嘉靖以后,那一片基本是没有太平过,军队还得打倭寇,整个社会都不安定。
早在张居正还没当上首辅前,就安排了殷正茂去当两广总督,交代他治乱用重典,募兵、发马价这些都没有卡他的脖子,叫他能够放手去做。
等到张居正掌权更加放权,殷正茂没辜负张居正的信任,这一年两广逐步安定。
中间遇到挫折,张居正和殷正茂说的话还不少,依旧是叫他放手进攻,一朝费力,后代,难怪百姓要造反,养不起这个国家了啊。
不少大臣心里默默叹气,这事情眼看是做不完了,显然他们的皇上都对土地丈量有了想法。
完成不久的还能休息几年,有些则是直接一个大工作量背到身上,别说是年底,就是几年时间都不一定做得完。
【还有户口也是,明初统计户口一千万,到了永乐年间增加了九百万,然后又是弘治年间,好家伙就剩下九百多万。
虽然明朝打仗,虽然明朝有名震古今的战神,但人家也没本事把那么多人搞死啊。
那户口去了哪呢?
成为隐户了啊,田也成了隐田,下户是连人带田都卖了,土地可不就集中到部分人手里去了嘛。
张居正一开始采取的政策是催征捕赋,有成效但不多。
要彻底解决办法,说到底还是要把隐匿的那大几百万顷田弄出来。
这件事哪怕是张居正,也一直等到万历五年才开始着手,清丈土地,清查户口,而且他还限制了完成年限,三年时间。
和之前朱元璋的十年一比,自然就知晓里面的难度,当然不是为了拉踩。】
洪武的臣子只想立马辞职回家,但谁也明白现在他们或许不需要考虑洪武大逃杀的问题,因为显然皇帝一定是把他们当成干活的驴。
眼瞧着干不完的活儿,驴怎么能主动或被动的罢工呢?
【张居正没有莽撞,他先是派自己的同乡试点,就在福建这么一个地方就查出二十三万顷的隐田。
无论是清丈的初步成功还是这个数字都很叫人鼓舞啊,然后便是商量全国推广的问题。
一直到万历九年,清丈工作的三年时限已经到了,但张居正不是不知变通的人,他一边从缓弹劾,一边督促清丈的地方官不要因为急于求成就草草了事。
当然,你晚那么几个月,要是时间更长那就是做事懈怠了。
好在到万历九年,重新清查的户口有一千六百多万,人口数有六千万,田亩为七百多万顷。
果然啊,地和人都在那,没有一半一半凭空蒸发的理。】
这里面要说气笑的可能就是弘治了,毕竟就他那里有详细的数据。
一方面丢人,一方面气愤。
毕竟按照时间算,总不能又凭空出现几百万的田地和人口。
是他当好人,底下人都把他糊弄。
听见查出来的人口和田地,其它朝代都羡慕了
一方面眼馋对方的人口,一方面决定确实得查一查,查一次虽然繁琐,但收获巨大啊。
几百万的田地,查出来国家的赋税增加得有多少啊。
【张居正的政策都是一条一条来,清丈土地为国家的赋税改革提供了基础,推行了著名的一条鞭法。废除了唐后期以来的两税法。
一条鞭法早在嘉靖年间就有官员试行,只不过每次都被阻挠,屡行屡止,一直等到张居正大力推行才上位。
一条鞭法主要包括三点:
第一,赋税合并,以丁田分担役银。
无论是夏税秋税还是什么杂乱名目的税,都合并成一项,并且以州县作为大单位确定整体需要赋税的数额。
徭役嘛全部用银钱代替,取消力役,官府再雇人来做事,交的役钱按人丁和田亩作为征收标准。
第二,田赋征银。
也就是折色银和本色银的区别,除了几个富裕的地区,都换成折色银。
第三,赋役的征收直接由于地方官员接手,跳过之前存在的粮长、里长。
主要是中间商总归还是会摸索点东西,干脆把中间这道撤了,直接官收。】
这可都是干货,隔万历近的写得手都要断了。
百姓听着觉得还不错,光是那个赋税合并成一个真要实施起来的话,对他们绝对是好事。
只不过,他们有点担心役钱的事,当然大部分都是交不起的,需要考虑的则是不知道徭役发钱能有多少。
徭役是苦,但若是发钱那就另当别论。
许多人听着张居正为了赋税推出的一条鞭法,却实打实的感受到里面蕴含的能力,怕是都超出它的提议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