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超级教师混都市 > 第346章 较真评报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时,副刊部的门被咚咚咚地敲得山响,好像外面失火似的。

    葛轻拂无奈地摊开双手,前去放门。

    见是意料中的丁稍,牛缺草笑着说:“丁稍啊,又要叫副刊部三个人集体去接马部长从省城打来的电话啦?”

    丁稍提醒说:“不是的,到下班时间啦,要锁大门啦……”

    牛缺草回到自己办公室,感到这一天自己像“地下党”处处被特务盯梢,又感到自己真是“瘟神”,每接触一个人,丁稍都要打小报告,都要“捣蛋”,或者让马投人电话“消毒”。

    下班路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王大兰、张小菊两个人在路旁神神秘秘地说着话。

    牛缺草骑车来了,张小菊笑着说:“我们就在你回家的必经之处等你的。”

    牛缺草警觉地说:“有什么事情吗?”

    王大兰笑嘻嘻地说:“牛书记啊,你就是大度啊,你就不想知道马投人给我们说了什么啊?”

    牛缺草笑着说:“对待‘四类分子’吗,我知道,他无非是说——‘你们要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心中不要没有数,牛书记是不当家的,你们要在他面前说报社不好,说我不好,我叫你嘴上舒服一阵子,在报社难受一辈子……’”

    张小菊瞪大了眼睛,说:“太神了,你怎么知道的啊?”

    牛缺草随即像算命先生那样掐着手指头,口中念念有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我能掐会算啊!”

    1月25日,星期五。夜来下雪,漫天、满地皆白。

    上班以后是例行的评报会,杨之春邀请牛缺草参加并讲话。

    牛缺草谦逊地说,到宣传部十来年,写稿多一点儿,比较熟一点儿,到报社编稿,自己还有一个熟悉过程,一个学习过程。

    年纪大一点的同志,经验多,但是“活到老,学到老”,也有一个不断熟悉和学习的过程,比如电脑,就必须熟悉,就必须学习。

    最近,县里组织科级干部利用晚上时间搞电脑培训,我就希望去学习。

    年轻的同志基础好,记性好,反应快,说明有了提高的条件,但是,还必须向老同志学习采访经验、写作经验、编稿经验。

    反过来,年轻人懂的东西,老同志未必懂,例如电脑,那么,老同志也要放下身段,向年轻同志学习。

    最后,牛缺草强调指出:“我希望报社形成互相学习的好风气,把我们一班人的水平提得更高,把这报纸办得更好!”

    牛缺草的讲话赢得一片掌声。

    主持评报会的杨之春说:“我看得出来,牛书记的一番话,说得我们年老同志和年轻同志都很佩服……我们一定要牢记牛书记的话,互相学习,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办好报纸。大家还有什么意见?”

    狄建幽幽地说:“请问牛书记,我今年三十八岁,是属于年老同志,还是年轻同志啊?”

    狄建的这句明显表现出不满、不屑的话,引起笑声、骂声。

    牛缺草微笑着说:“谢谢狄建狄主任。年老同志,年轻同志没有固定界限,都是相互比较出来的。在所谓的‘八大军区司令员’面前,你狄建狄主任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啊?”

    狄建随口说:“是年轻的啊。”

    牛缺草继续说:“在六个大学生面前呢?你不就是年老的吗?你在过部队的,所谓老兵,就是比新兵多一年到部队的……”

    狄建接着说:“牛书记,我懂了……你刚才说,希望报社形成学习的好风气,把你们一班人的水平提得更高,把这报纸办得更好……是不是说,现在这张报纸没有办好啊?请你说说没有办好的一些存在问题,好吗?”

    牛缺草笑着说:“同志们,我刚才说的话,是说这张报纸没有办好吗?”

    不少人附和说:“没有!”

    杨之春拉弯子说:“牛书记,狄主任就是这样,你不要当真。”

    牛缺草笑眯眯地说:“我没有‘当真’,但是我喜欢‘较真’……狄主任啊,就拿你昨天当值班主任编辑的、校对的这期报纸,优点很多,同志们刚才说过了,我就不说了;

    “缺点也不少,同志们说过的,我也不说,我要说的是这样几条。第一,这张报纸有七个‘本报讯’字样,有四个‘本报讯’后面加了冒号。请问为什么?”

    会议室里传来几声冷笑。

    狄建手足无措,说:“这,的确是我们大意了。”

    牛缺草紧追不舍,说:“我们是谁?”

    狄建推脱责任,说:“这是会计室的王大兰、张小菊校对的。”

    牛缺草感到奇怪,问杨志春说:“怎么安排会计校对啊?”

    杨之春见怪不怪,说:“会计的事情被别人做了,会计没事可做,就安排校对呗。”

    牛缺草眉头紧锁,问:“能保证质量吗?”

    张小菊底气十足,说:“我和王大兰被罚的钱最多呗……不过,现在我们好多了,不信拿原稿来看看。”

    杨之春自报奋勇,说:“好吧,我把原稿拿给牛书记看看。”

    牛缺草看了原稿,说:“狄主任,七个‘本报讯’和其中的四个冒号都是你红笔加的。七个‘本报讯’加的是对的,还有三篇稿子没加是错误的,加四个冒号也是错误的。”

    狄建反戈一击,说:“‘本报讯’后面不能加冒号,牛书记,你能确定吗?如果我找出其他报纸的例子呢?”

    牛缺草语气坚定,说:“确定!你要找,就要找中央和省市级的党报,地摊小报不算数。”

    一句话引来哄堂大笑。

    牛缺草小声问杨之春:“大家为什么笑啊?我说错了吗?”

    支书帆解释说说:“牛书记你没错,大家是笑狄主任的,他就喜欢看地摊小报。”

    狄建叹了口气,说:“牛书记,算你狠,算我倒霉……多四个冒号、少三个‘本报讯’,我十四块钱要被扣除了。牛书记,你刚才说的是‘第一’,还有‘第二’啊?”

    牛缺草笑眯眯地说:“有啊,第二,请看第四版《重要补正》最后一句——‘特此补正,仅表歉意。’这里的‘仅’字应该是‘谨慎’的‘谨’字,是‘慎重’的意思。而这个‘仅表歉意’,是‘只表示歉意’,显然不是我们报社的意思。”

    杨之春赞不绝口:“佩服,牛书记在学校是我的好老师,现在仍然是我的好老师。”

    张小菊由衷佩服:“也是我们的好老师。”

    支书帆感慨万千:“的确,‘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堆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