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 第67章 今而后吾知免夫(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1

    理智告诉张謇,袁世凯的确是可以拉拢,与之一道发展立xian事业的人。

    这个人,在四十岁之时,便由工部侍郎擢拔为山东巡抚,一跃而为封疆大吏。他操练的新建陆军,也随之调往山东境内布防,竟然避开了八国联军的兵燹。这些年不断发展壮大,袁世凯成了地方上最富实力的大吏之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李鸿章过世,袁世凯更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身份,已是天下无二了。

    若是袁世凯能支持立xian,那么想要改制便不是难事。

    只是,想起袁世凯曾出卖光绪,出卖革命,张謇心思百转,最后只重重地“呵”了一声。

    “你听我说,”汤寿潜道,“你耐心听我说,不要皱眉。”

    “嗯。”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在你看来,此人知权变,见风使舵;但换个角度看——撇开忠义之道来看,他这个缺点恰恰也是我们能与他合作的契机所在。季直,你别忘了,当初他也加入了‘东南互保’的计划,因此山东得以保全。毫无疑问,他能认清形势。”

    见张謇不置可否,汤寿潜又道:“再如之前,你想,为何维新党会把袁慰亭当做同路人,积极拉拢?无非是因为,他也曾加入强学会,也曾为变法奔走。虽说……唉,至少在当时他也想积极求变。”

    张謇冷笑一声:“虽说……呵呵,虽说他把皇帝和维新党卖了——蛰先,你是想说这个吗?”

    汤寿潜只想把话说个敞亮明白,立时点点头。

    但听张謇呼吸急促,大笑中冷意森然:“难道就不怕,日后把我们也卖了吗?”

    闻声,汤寿潜哑然无语,心下黯然,端起咖啡啜了一口,只觉滋味苦得发寒,又把手往桌上糖盒探去,想再加一包糖。

    张謇却一把攫住他的手,道:“且慢。我听你的。”

    汤寿潜不明所以,盯着他的眼说不出话来,只待他解释。

    刚把手放回去,张謇便开口了:“你说得有道理。再者,张南皮也说过,让我们问问北洋的意思。北洋,不就是说的袁慰亭?”

    “你的意思是,既是张南皮的意思,我们照着做,也不会错。”

    “可以这么说,袁慰亭答应与否,不是紧要之事。”

    “唔?”

    “一则,显得我们听了张南皮的劝,遵了他的意;二则,以袁慰亭之为人,想来不会马上答应我们,但也不会去告密,正如你所说,这人知权变,见风使舵,风向尚且未明,他不会轻易采取行动。”

    汤寿潜拧拧眉:“若如此,那又何必与他商议?”

    “但有一日,他终会答应,我们这也是为将来做铺垫。既然绕不过他这个人,倒不如早些与他联系。”

    汤寿潜见他终于悟了,不由喜道:“季直果然是个通透之人。只是,要辛苦你给他去封信,探探路了。”

    此事难办,当初骂得痛快淋漓,这些年来也绝交断情,突然间与之联系,不知道会落个什么名声,但想要立xian改制,还有他路可走吗?张謇摇摇头。

    但能成事,丢脸跌份又有何惧?

    汤寿潜叹了口气,道:“为今之计,只能如此了。有的时候,人呐,比草木还要卑下。”

    “草木……呵,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故踊跃从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鄙人之办事,亦本此意。”

    张謇定定地看住汤寿潜,铿然有声。

    2

    甫一回到通州,张謇便提笔给袁世凯写信。

    数日之后,袁世凯的回信送到了,答复不出张謇所料,说立xian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时机还不成熟,尚须缓以俟日。

    耐人寻味的是,张謇并未在信中提及旧事,好似那些隔膜从不存在。袁世凯在回信中也默契地不谈过往,只以寥寥数言,说及他对立xian一事的态度。

    也不算敷衍。

    明确袁世凯的态度后,张謇匆忙去了翰墨林书局。

    走之前,又检查了一遍书稿,见《xian法义解》《日\/本xian法》《日\/本yi会史》等书无一遗漏,这才放心出门。

    去年已经定下设立翰墨林书局的主意,尚有一些时日才能进行印制,但如果印量很小,倒也能勉强开印。

    张謇对主管曾明敏道明用意,吩咐照印,对方却有些为难,道:“季直先生,您确定只印二十册?印量不大,是挣不了钱的。”

    “原本就不是为了挣钱。”

    “啊?”

    “一则,这些数估计也没人敢帮我印,我也只能来麻烦你们。”

    “不麻烦,不麻烦。”曾明敏连忙摆手,生怕张謇误会他惰怠。

    “您听我说完。二则,为保密起见,这些书上的内容,不便为外人察知。我信得过你。”

    曾明敏一听这话,顿然来了精神,拍着胸脯道:“先生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张謇被他这态度逗乐了,遂笑道:“既然你能完成这个任务,那便是我志同道合的同志咯?”

    “那是,那是。”

    “等印好了之后,我便把这批书送到内廷去,为立xian做宣传。”

    “立xian?啥是立xian?”曾明敏挠挠头,懵然无知。

    张謇道:“你在制版印刷的时候,不妨看看这几本书。”

    曾明敏继续挠头:“我怕我看不懂。”

    “嗯……这么说吧,”张謇尽量说得简单些,“我就用汤先生《xian法古议》里的话来说,议院是li法ji关,但是我们每一个国民,都可以参与讨论这个国家的大事小事……”

    描述完毕,曾明敏听得眼都直了,直拍手道:“真好,就连咱们小老百姓都可以说话,这可不比以前那登闻鼓还强?季直先生,您可得把这个事给争下来!到时候,老百姓们就有好日子可以盼了!我老曾别的不会干,印几本书还是在行的。您等着,保准给您印得清楚明白!”

    话不多说,曾明敏立马吩咐几位工人开始工作。

    张謇在翰墨林书局停留了半日,待到将近午饭时分才离开。

    原本想回家吃饭,张謇想了想,又扭头往大生纱厂走去。

    正式投产之后,照着《厂约》,大生纱厂的用度极为精省,诸如待客的餐食规格,食堂的菜品都做了规定。不过,精省归精省,食材须干净、新鲜,是半点都打不得折扣的。许久未去纱厂视察了,张謇也想突然去看看生产情况,和工人们吃吃饭,谈谈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