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春雨——大国绅商张謇 > 第98章 不待莼菜之秋风(3)(4)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3

    旧历十一月二十六日,乃是民国五年元旦。

    大抵是想在新年来个新气象,袁世凯在1月1日当天,宣布改元洪宪。

    虽说是惊天霹雳,但消息传出,几乎无人感到意外。原因无他,全在于袁世凯在此之前,做出的种种准备。

    先是,早在民国三年时,政府便通过了《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了《临时约法》,以利于大总统施行中央集权。随后,之后,《大总统选举法》出炉,将大总统之五年任期、可连任一次的条款,更易为任期十年、无限连任的制度。而且,其继任者,须得由大总统来提名推荐。

    说到底,便是袁世凯想要当终身大总统。

    即便如此,袁世凯仍嫌不足。为了恢复帝制,过一把皇帝瘾,袁世凯搞出了祭孔、祭天等诸多名堂。张謇也因看清袁世凯的为人,而跌足懊悔。

    去年新历12月,袁世凯为建立君主立宪制而积极筹备。假惺惺地揖让几番,终究还是接受了“万民”的拥戴,恢复皇帝的尊号。口号也狂悖得很,说是要成立中华帝国。

    所谓的“万民”,其实也只是政府里的拥趸,一些狗腿子,和拿了袁世凯好处的人。百姓们对袁世凯的把戏,都看得一清二楚。质疑、反对之声,亦是一浪高过一浪。

    12月尚未出头,先前在明面上支持帝制的蔡锷、唐继尧等人,便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誓要讨伐袁世凯。没几日,贵州、广西的爱国志士,亦云集响应……

    形势如此危急,袁世凯却不以为意,依然故我。

    元旦当日,袁世凯以宣布,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施行君主立宪政体。其所居之总统府,将更名为新华宫,与此同时,《新皇室规范》也将随之推出。

    4

    “亲王、郡王可以为海陆军官,但不得组织政党并担任重要政治官员;永废太监制度;永废宫女采选制度;永废各方进呈贡品制度;凡皇室亲属不得经营商业,与庶民争利……”持着一册手抄的《新皇室规范》,陈琛边看边笑,差点直不起腰来。【注1】

    茶桌另一侧的张孝若也哈哈笑起来。桌上的秘色瓷盏浅映着他的笑面。

    “你信吗?”陈琛问。

    “琛哥哥都不信,我怎会信?”张孝若挑挑眉。

    第一次认识陈琛,他还是个十来岁却肯为父亲出头的少年。张孝若记得,父亲把陈琛领到跟前来,对他说:“这是你陈叔叔的孩子,最是孝顺明理,你要跟哥哥好好学。”父亲之命,张孝若焉能不从?再说,数年相处下来,一边是陈琛在张謇门下供其趋驰,一边则是张孝若对年长于他的陈琛的信服。

    “我猜,还是有人相信的。”陈琛忍笑道。

    “唔?”

    “当初推戴袁皇帝的国会、民众请愿团、高校、筹安会,嗯,还有各省的国民代表,自然是相信的。”陈琛悠悠地啜着茶,缓声道。

    陈琛愈是一本正经,其言辞便愈是讽刺,张孝若早领教过他的说话艺术了。

    想起父亲的及早抽身,张孝若倍觉庆幸,但又为这些人的选择而担忧,轻叹一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异日,他们定会后悔的。”

    “那是人家的事,我们管不了。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这倒也是。”

    “那你呢?”

    “我?”

    “这新婚燕尔,还没过去几日呢,你真舍得丢下家中的小娇妻,继续去读书?”

    张孝若先是在青岛大学中学部读书,而后又在青岛东方大学读书,近来打算转入上海震旦大学读书。。

    “这有什么?上海隔着通州才多远?莫说是上海了,为了读书学习,纵是远渡重洋,我也愿意!”照张謇、张孝若曾商量过,待他从震旦大学毕业之后,便会去美国留学,主攻金融。

    “很好,”陈琛拊掌大笑,“我原以为,结婚之后你便消了那凌云之志。看来,张孝若还是以前的张孝若。”

    “琛哥谬赞了。”张孝若道,“对了,我不在家的时候,还望你多帮帮我爹。因为袁皇帝搞复辟这事儿,爹很久都不见开心颜了。如今他退身于政坛,本该颐养天年,奈何我年岁尚稚,还担不起门庭。”

    陈琛颔首道:“此事不用你说,我自然晓得。”沉默一瞬,陈琛又说:“其实,我很羡慕你。”

    “羡慕我什么?”

    要说羡慕,张孝若倒也很羡慕陈琛。陈琛家里有钱,这些年来,他在大生公司所持的股份极多,是正儿八经的大股东。反而是,大生虽为张謇所创办,但张?、张謇兄弟的股份却不多,无以立足于大股东之列。

    高投资,自然也很应当享受高回报。说陈琛家里富得流油,也不算夸张。

    就说他请张孝若喝的茶吧,茶具是珍罕的秘色瓷,水源则是他差人取来的苏州虎丘寺石泉水。之所以取这水,照他所说是要附庸古雅,因那茶圣陆羽说过,“第一,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二,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三,蕲州兰溪石下水;第四,峡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独清冷,状如龟形,俗云虾蟆口水;第五,苏州虎丘寺石泉水……”

    便是取来了虎丘之水,陈琛仍觉亏待了张孝若,说若不是因为国内不太平,他非得遣人去取那庐山之水。

    陈琛明白张孝若的意思,但他虽热衷于积累财富,但也常常自伤于往事,因他年仅十三岁便失怙而难过。

    时间,在这两人的互相羡慕中,缓缓流逝。

    “对了,前些日子,我认识了一个很有才气的年轻人,是浙江海宁人。他年长你一岁,面貌与你有些神似。改日,我把他介绍给你。”

    “哦?他叫什么?”

    “徐章?ΑK?盖仔焐耆纾?彩歉鍪狄导摇P煸7峤丛埃???唬俊薄咀?】

    见张孝若摇头,陈琛道:“你现在还在读书,往后你便会明白一点,多认识人是没有坏处的。这个人,和你很有缘,长得像不说,还都在上海读书,就连成婚的时间都很是接近。”

    “这么巧?那定要认识认识。”

    品着茶,论着今人雅事,旧时明月,二人相谈甚欢,直至茶味淡尽。

    —————————————————————————————————————

    【注1】参见《洪宪纪事诗本薄注》。

    【注2】这个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张孝若与之交好。本文中,陈琛介绍二人认识的情节,属虚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