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绝对不是吃他的嘴软,而是他的文章真的让人佩服。但也从这一点,的的确确确表明,皇上的公正,公正到想给自己的幸臣一个恩荣,也走的是最公平的道路。
看了皇榜之后,滞留在京的考生,带着几许惆怅和落寞纷纷打道回府。
但是那高中的进士,却依然要留在京城,走下一圈繁杂的程序。最终决定大家的去处。
不要以为高中了,就可以拿个实缺,那是不现实的。
头面的名字,要进翰林院,这是即将进入高品级官员的垫脚石,等到一段时间磨砺之后,就可以真正做官了。
剩下的绝大部分,是要进入各部衙门,做个主事,熟悉政务。只有成绩最差的,才被直接下放的地方,从县官做起,慢慢的熬资历。而这一群人,基本上和朝堂的高位,没有缘分了。
当然,贺国光不需要这么做,因为他本身就是官,他被皇上强制着考了这一科,其实算是电大,函授进修,就是要拿一个文凭,为以后的晋升做个铺垫。
但是就是这个文凭,却让他不得不参与到迎来送往之中。
首先就是一个恩荣宴,就是必须参加的。
恩荣宴就是原先的琼林宴,吃的好坏也不说,主要吃的是个荣誉。
而朱老五是有名的小抠,当然在这个时代,应该叫节俭。除了那一锅狗肉汤之外,其实没有什么出彩的东西。
结果即便是这样,贺国光吃了一个憋屈之后,朱老五还大度的宣布:“朕平时的吃喝,也就如此,国用艰难之时,不敢奢靡。不过你们的同年贺国光贺爱卿,倒是家资颇丰,宴席之后,你们可以到他家去打打牙祭。”然后就甩袖子走人了。
这是什么话?这是明显让这400多人上自己家去吃,席面还一定要比这个好,这是想让这些人吃穷自己的节奏啊。
这是皇上下的圣旨,贺国光必须遵旨照办,而这些同年,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心思,都愿意跑到贺国光家,再吃他一顿。
没办法,贺国光只能借用原先王府的园子,暂时停了蜂窝煤的生产,开辟出一片巨大的场地,家里根本就做不来这么多人的伙食,但不要紧,早已经有“贴心”的王承恩,代替他,在京城最有名的酒楼里,定制了50桌席面。
看着如流水一样搬上来的山珍海味,贺国光揪心的脸都扭曲了:“这绝对是想让我花光老底的意思啊。”
两位老师傅,加上10位考官,做了主席。英国公当仁不让,成了这里的东家主人,欢喜的代替姑爷,招待这些未来的同好,真是开心的不要不要的。
之所以他这么高兴,就是认为皇上这是特意的为自己姑爷拉人脉,未来的助手。
而两位高高在坐的老师傅,却是心中苦涩无比。:“当初自己提醒皇上,要将这个小子变成孤臣,这个建议算是泡汤了。”
实际崇祯最了解这个家伙的底细,除了懂得一点历史知识,了解一些未来,真正的学问根本就没有。
而他被众人看得这么高,自己也将对他大用,那就不能让他成为真正的孤臣。因为他真正成为孤臣之后,就会漏了他文化底蕴浅薄的老底。
自己必须给他找一帮帮手,否则,再一次弄出一个识人不明来了,就丢了自己的老脸了。
总结出来,还是面子在作怪呀。
个人有个人的想法,倒是成全了贺国光。虽然感觉到肉疼,但是弄出这么多同学,也算是一种收获吧。
在坐的,除了那几位老师之外,实际的官是贺国光最大,所以大家对他非常的恭敬拘谨。
再一次郑重的行了拜师礼,从此之后,这四百二十七个进士的荣辱,就和这10位老师,生死相连了。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这个时代,天地君亲师!师在其列。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种烙印是再也抹不掉的了。这些学生,以后就必须以老师的马首是瞻。
而作为同窗同年,也就自然而然的,需要在一起互相扶持,抱团取暖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周廷儒,拼了死命要争取那个让他掉脑袋的主考的原因。
十年寒窗苦,这里指的只是一个达到了秀才,算是登堂入室。而到了今天进士出身这个地步,都是经过二三十年的拼搏。所以这群人中,最小的也在30以上,皓首白发者比比皆是。
评论长幼,家族里是按年纪,但是官场上是要按等级。
因为贺国光,有杂七杂八,七八个身份,一个比一个显贵,自然而然也就成了这一年进士及第的班长,也就是头,大家都热切地称呼他为学长。
既然大家称呼自己为学长,看着穿着一身补丁,一个白发学弟,心中不由的感慨。
也算倒霉,往年的科举进士及第的,都是非富即贵。
也是,往年科举的名次,是按照金银斤两来排位的。那些穷酸书生,哪里有钱买这个名额呢。
但今年剔除了科举舞弊,是真正公平的选拔。
在正常的情况下,穷人家的学生更努力,所以这一科的同学,就是穷的一匹,就比如说金科状元刘若宰,参加自己的同学会,还带着书包,纸笔。
为什么?因为等这顿饭吃完了,他必须到大栅栏练摊儿去,画一点画,为明天的伙食做准备。
还有那个二甲二十的进士,随时夹着一个棍子。
为什么?因为他吃了这顿饭之后,继续沿街乞讨。因为皇上的恩典供应到此结束了,没有人再管伙食住宿。至于俸禄,那得等大家安排了官职,然后等到下个月才能有呢。
因此,这科及第的,也被后世称为“寒门及第。”
当然,通达人情世故的老国公,为了给自己的姑爷拉人脉,早有了准备。
既然拜师,就需要有拜师礼物,贫寒的就写一首诗,送老师一支笔,但可惜,这一次都是贫寒的。
所以以孙袁两位老师傅为首的10位老师,就收到了许多诗词歌赋,别的再也没有了。
而老师接收了学生的拜师礼,按照规矩,就要给学生们还礼。
当然还的礼可轻可重,原则上老师是不能赔本的。
但是大家眼前就是一摞厚厚的纸张,还有什么比这更便宜的呢?
老国公站起来哈哈一笑:“实在是没想到,我这个武夫,竟然沾了诸位的光,也做了诸位的老师,从此也是桃李满天下了。老夫真是高兴无比。这样吧,你们其他的12位老师,一个个都是清廉君子,是你们的楷模。要给400多位学生还礼,估计这这几位就得是晚上当了裤子。”
于是那12位老师,尴尬而骄傲着。
“那么我这个老师,就代表他们给大家回礼吧。”说完话,就从外面挥手。
小胖子张之及立刻带着20个家人,抬着10口大箱子进来,打开来,竟然是一箱子一箱子的银元。
这个年代,银元已经在市面上流通了,不过都是外国流入的。
当看到这一箱子一箱子银元的时候,贺国光感觉到眼熟,这怎么看怎么像是自己积攒的,准备跑路到外国的路费呢?
尤其是那个法兰西的银币上,还有自己咬过的牙印。这就让贺国光,在心中暴跳如雷,怒骂自己的老丈人不厚道,让自己无比的肉疼。
英国公不管他,大手一挥:“我是个武夫,也不会挑选什么回礼,所以我就来个省事的,直接每一个学子,20块大洋,然后拜托你们,自己想买点什么买点什么吧。”
20块大洋,可比20两银子值钱,这绝对是一笔暴富。
于是大家看这个武夫老师,怎么看怎么比那些真正的君子老师更可爱了。
大家高高兴兴的每个人分到了20块大洋,就等于把贺国光辛辛苦苦积攒的跑路钱,花的所剩无几了。
而就在贺国光感觉到无比绝望的时候,英国公再次宣布:“我来的时候,皇上召见了我,还特意的说到,这一次是他最满意的门生,为了让大家记住这一次难得的科举,因此上责成你们的学长,给大家发一枚纪念币。”
然后就在贺国光惊讶的几乎跳脚的时候,张紫娟带着一群宫女,拖着大红的托盘,袅袅的走了过来,掀开上面的红布,竟然是宫里早已经打造完毕的金花钱。
做工之精美,份量之十足,让人眼红心跳,而正面是,御赐金花,背面是,克勤克俭。
贺国光就一溜烟的跑回了自己的家,从床下拽出了自己的大木箱,打开一看,彻底的傻眼了:“娘,我藏在这里的金子呢?”
娘就欢喜的告诉他个噩耗:“5天前,王公公奉旨,说是代替你铸造一批金花给同学做个纪念。皇上厚道啊,没有收咱们手工费。”
“那我们家还剩多少?”
娘就一摊手:“没钱了。”
贺国光就一阵眩晕,连忙扶住墙。
然后连连跺脚:“朱老五,你够狠。”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