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浪迹大宋 > 第36章 线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公子,张大郎和李郎君来访,说是有事要找您。”书房外,懂事的小桃先用手指轻轻地敲了敲门,而后这才小声地禀报道,细声细语的,生怕惊扰到里头读书的杨帆。

    “知道了,你先带他们去偏厅稍待,我随后就到。”正端坐在案桌前看书的杨帆用手指揉了揉皱成一团的眉心,随口吩咐了一句,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接着将手里看了一半的“野史杂谈”用书签做好标记合上后归置到一旁的书架上。

    中秋那晚突然出现的异常,虽然最终并没有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但也让杨帆忽然又有了探究自己穿越原因的想法,可思来想去却依然不知该从何下手,后来他想到了一个突破口,那就是从书里去查找“玉佩”的相关线索。

    正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遇事不决先看看书,说不定有惊喜呢!

    于是这些天来,杨帆让人给他准备了很多书籍,什么类型的都有,反正他又不是精读,讲究的反而是速度,就那么拿着书一目十行、随意地挑着看。

    就这么快速地翻阅着各种典籍,还真的让杨帆从书里面搜到了“只言片语”,他身上那枚“玉佩”疑似是传说中的星佩。

    有书记载,星佩温润如玉、形似玉佩,在一定范围内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就会闪烁发光,再联系到中秋那晚的所见所闻,杨帆觉得自己手里的这枚“玉佩”十有八九就是一枚星佩,但杨帆也没有十足把握,不敢就这么轻易地下结论。

    而关于星佩的来历,众说纷纭,最官方也是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星佩是景佑三年坠落在沂州的天外来物。

    如果书里记载的事是真实的,这星佩应该是陨石之类的东西,那岂不是会有辐射什么的?而自己居然随身携带了一个多月,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不过古人也是将星佩当成玉佩来佩戴来着,也没听说有什么怪异的病症出现或是暴毙之类的骇人事件。而且就算有辐射,这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辐射量应该也几乎没有了吧,不必自己吓唬自己。

    不过之前没有,未必将来也没有,为了保险起见,也为了自己的健康长寿,杨帆决定将星佩从脖子上摘下来,收藏到房车原来的地方。

    比起天外来物这种虚无缥缈的说法,杨帆自己倒是有另外一种猜测。

    如果是一般的陨石,表面上都会留有气印和熔壳,这是因为陨石在陨落地面之前要穿越稠密的大气层,高速的降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大气发生磨擦,这样所产生的高温,绝对会使其表面发生熔融从而形成一层薄薄的焦黑色熔壳,而且由于陨石与大气流之间的相互作用,陨石表面也会留下许多气印,就象手指按下的手印。

    在杨帆对陨石了解不多的知识里,大多数的陨石都是含有铁的,有磁性,因此大部分的陨石都应该能被磁铁吸住。

    然而,杨帆手里的这枚“玉佩”表面却是光滑圆润,色泽透明,而且对磁铁也毫无反应,与一般的陨石相比大不相同。

    因此,杨帆猜测如果星佩真是天外来物,那也许不是普通的陨石,而是来自于另外一个文明的高科技产品,只是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坠毁到了地球上,因而才会表现出那些古人解释不清的闪光现象。

    如果有机会将所有的星佩集齐,说不定就能一探究竟。

    只不过书里还提到一句,在靖康之难时,本被宋朝皇室掌握的星佩已被金人所劫掠北上,所以就算杨帆手上的拿着的真是其中一枚星佩,想要找齐剩下的几枚怕是难如登天。

    而有的书里则记载的是在金人攻打汴梁之际,星佩早已被皇室中人秘密藏在了东京城某处。

    因此,杨帆也没有完全相信这些“野史杂谈”,他也有自己的判断,假设他手里的这枚“玉佩”是一枚真的星佩,那岂不是说明中秋那晚星佩发光的原因,是因为感受到了别的星佩的存在?也就是说附近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其他星佩?

    在翻阅各种书籍的过程中,除了发现星佩这一点外,杨帆还凭借着敏锐的直觉意外发现了一件值得细细推敲的事情。那就是跟别的年份对比起来,绍兴九年到绍兴十一年那三年间的记载实在是太少了,而且大多还语焉不详,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是一笔带过,并没有像以前那样,有详实可考的记录。

    可能在这个时代的人眼里,这些东西看起来都很正常,顶多就是会觉得那三年的记录少了一点、简单了一点,其他的并无异常,没什么好在意的。

    然而杨帆来自未来,脑海里明确地记着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秦桧并没有暴毙,宋高宗也不是主战派,反而是这两人力主求和,在后来更是以用“莫须有”的罪名坑杀了抗金英雄岳飞,导致北伐失利、功亏一篑。

    而这个时空里,秦桧这么个历史“关键人物”却在北伐前暴毙而亡了,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二度拜相的当朝权臣,史书上却没有多少笔墨去描写他,只是寥寥几笔,连具体的死因都含糊其辞。

    可以说,正是在那几年里,发生了一些特别的、不为人知的事情,因此产生了一些“蝴蝶效应”,最终导致这个时空的历史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一面。

    杨帆对此很有兴趣,他也想知道到底是谁扇动了蝴蝶的翅膀,奈何这方面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了,就像是被特意抹除并掩盖了起来,而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杨帆觉得自己如今穿越到大宋这个时代,除了研究一下穿越的原因,平时搞点小发明,赚点零花钱“混吃等死”之外,人生其实还是可以有点追求的,比如说励志当个历史学者,探寻一下那些隐藏在历史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咻!”

    杨帆一只脚刚踏进偏厅的大门,便感觉到有什么东西朝他飞了过来,凭借多年打篮球锻炼出来的身体素质,下意识地侧了一下身子便躲开了,动作可谓是一气呵成,潇洒极了。

    “可以啊,没想到你这小身板还挺敏捷的,可比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强多了啊。”张大宝迎面小跑过来,用力地拍了下杨帆的胳膊,大大咧咧地说了一句。

    哈?哥哥我虽然算不上猛男壮汉,但身高好歹将近一米八,肌肉不少的身材也是靠平时大量的打球运动锻炼出来的,这可是实打实的,没有一丝的水分,就这还小身板?杨帆示威性地挺了挺胸膛,给张大宝投去一个大大的白眼。

    张大宝自个儿走出门去,将方才他扔出去的物事给捡了起来,抱在怀里,杨帆这才看到,原来那是一颗球,按照大宋这里的习惯,准确的来说,那应该是一颗鞠,也就是大宋版足球“蹴鞠”时所用到的球。

    蹴鞠在战国时期便已诞生,只是那会儿还不叫作蹴鞠,而是叫“蹋鞠”,在汉以后,才唤作“蹴鞠”。

    宋朝皇室对蹴鞠十分地喜爱,也就使蹴鞠被列入朝廷宴会表演的礼制之中。还设有专门机构来管理蹴鞠艺人,一些外交场合的宴会上通常都有蹴鞠表演。当时宫廷中的蹴鞠艺人平时在左右军中生活,遇到大型宴会,就按照节目表安排到场演出。

    当时,官方机构若来不及安排人手,还可临时选派民间职业艺人参加,但宴会中要遵守礼数,由教坊司派人提前给他们做礼仪培训。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胜焉”,在皇室的推崇下,蹴鞠不再是简单的运动,而是逐渐演变成了礼仪活动,民间也逐渐掀起一阵蹴鞠热潮。

    到了如今的大宋,国泰民安之下,蹴鞠的发展更是达到了**。蹴鞠早已经不是贵族之间的游戏,而是演化成了一项国**动,从皇室到官吏,再到黎民百姓,垂髫小童都喜爱蹴鞠。

    杨帆这段时间以来,常常混迹在东京城里的各大瓦舍勾栏中,就经常能看到大量的蹴鞠表演者,而且还有许多专门从事蹴鞠的皮匠铺,不仅有专门的制球作坊和商业用球,甚至还有大量的足球品牌。

    瓦舍每一天都有商业性的蹴鞠表演,甚至发展出了几名名气响当当的明星人物,比如范老儿、小孙、张明、吴金脚、金鹞子这些技术高超的,市井中人皆知其名字。

    一些酒楼茶坊,也会组织蹴鞠表演引徕客人,如东京城中,就有一处酒肆起名“角球店”,还有一处茶坊唤作“黄尖嘴蹴球茶坊”,客人可以到那里一边饮酒喝茶,一边观赏蹴鞠表演比赛。

    杨帆本身是个篮球爱好者,足球基本是只看不踢,穿越后,在勾栏瓦舍里混了这么多天,居然硬是没有实际触摸到一次这种大宋版的足球。

    看到张大宝怀里的宋版足球,杨帆忍不住走过去将球拿到自己手上,好奇地上下摸索起来。

    让杨帆感到惊讶的是,手里的这个宋版足球居然不是他想象中的实心球,而是充气的,重量上感觉跟后世的足球也相差不多,并且整个球看起来相当地浑圆,仔细数了一下,这球用到的球壳竟有十六片之多,其表面的缝线还都看不出来,可见其制作工艺是相当的精良。

    杨帆不知道的是,在汉朝之前,蹴鞠确实和他想的一样,多为实心球,而且更只是在两片简单的皮革中塞入一些动物毛发来填充。这极大地限制了蹴鞠的弹性,让蹴鞠失去了其原本的灵活性和乐趣。唐朝时,开始出现充气球,而到了宋朝,由于宋朝技术工艺的改良和精细,蹴鞠的制作材料由简单的皮革,变成了动物膀胱或者皮囊,而且延续了唐代的充气球,摒弃了实心球。充气球不仅增加了其弹性,还减小了蹴鞠对人体冲击造成的伤害。

    “啪!”

    杨帆将手里的皮球往地上重重一扔,球很快便弹了起来被他重新拿到手里。

    “这弹性可以啊!”杨帆喜笑颜开地夸赞了一句。

    “那是自然,这球可是东京城有名的制球作坊之一,元球坊的最新成果。”张大宝站在一旁兴奋地说道。

    以现在这个时代的科技来说,这球做的确实已经很不错了,可以说已经远远超出了杨帆的期待。以大宋目前如此精湛的制球技术来看,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把篮球给弄出来,那可就有意思了,有机会倒是可以让他们尝试看看,弄个篮球出来玩玩,杨帆暗自脑补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